关灯
护眼
字体:

终宋_怪诞的表哥【完结+番外】(721)

  可到了蒙古大营,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曾经见过史楫,一眼拆穿这个伪装。

  李瑕利用大雨、故意拖慢李庭玉行军速度,趁夜进入汪德臣大营。

  他知道瞒不了太久,打算一见汪德臣便一弩射死对方。

  没想到汪德臣竟也在利用这场大雨准备偷袭,没有见“史楫”。

  这对李瑕而言是更好些的情况,他可以更从容地搅乱蒙军,上钓鱼城。

  ……

  聂仲由却在这一夜看到了新的机会。

  不仅汪德城没有发现他的伪装,蒙哥还派人来召见“史楫”。

  这远比聂仲由预想中的更顺利。

  他走到木剌忽的尸体前,伸手便去剥对方的盔甲。

  忽然,李瑕一把拎起他,道:“不必剥了,准备袭营上山。”

  “你听我说。”聂仲由道:“我可以扮成这个蒙卒,持他令牌进石子山营地,刺杀蒙哥。”

  “不可能成功。”李瑕果断拒绝,道:“蒙哥大汗有多少宿卫知道吗?不可能让一个生人近身。”

  “我明白,但我试一试……”

  “没工夫耽搁在这种明知不可能之事上了。”李瑕语速飞快,“假冒敌军,有一个关键,必须在对方起疑之前出手。”

  他扯着聂仲由快步而行,语气已渐渐严厉起来。

  “便好比李庭玉,他虽是蒙将,但自幼习儒。我近日与他交谈,得知他曾在蒙哥面前为杨大渊求过情,主张安抚百姓,善待驱口。这样一个人,是以后能拉拢的对象,我若能俘虏他,有诸多好处。”

  说到这里,李瑕话锋一转,又道:“但方才这情况,若有一丝犹豫,让李庭玉冲出包围,他只要喊一嗓子,我们和这千余将士必死无疑。”

  这是冒险入敌营的危险之处。

  随时会被揭破,随时会死。

  最忌讳的就是贪心。

  李瑕很清楚,时机只有雨夜入营这短短几个时辰。

  至于刺杀蒙哥,根本不可能,他目前毫无这样的打算。

  他之前说过“若实在不行,我去刺杀蒙哥”。

  这是他在把最坏的可能列出来。

  偏偏这一句话落在聂仲由耳里就挥之不去,直接忽略了前面的“若实在不行”。

  所以,李瑕很少开玩笑,平素也尽量少说话,不是因为他这人无趣,而是要做大事,每一句可能会让人误解的话都很麻烦。

  说回目前,对李瑕而言,局势还没有到“实在不行”的地步。

  既然历史上蒙哥会死,他打算去找出这个原因,亲手去把握这个走向。

  答案极可能藏在钓鱼城。

  为此李瑕敢冒天大的风险。

  但刺杀蒙哥成功的可能性极渺茫,他也绝不可能活着回来。

  在李瑕眼里,自己的命比蒙哥值钱。

  他低声喝道:“我们冒险,是为了搏出生机,不是来送死。你给我区分清楚。”

  聂仲由道:“我明白,你继续原本的计划,但让我去试试。”

  他说着,却是笑了笑,眼中浮起坚定。

  “我去刺杀蒙哥,万一成了呢?这场大战,我们要胜,必须有敢死之士,必须有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决心,不是吗?”

  聂仲由想再说些什么,但不会毫言壮语。

  最后,他再次念了当年程元凤给他的那句诗。

  “前去尸山疑无路,后望血海知有疆……我是过河卒,死了不可惜。”

  聂仲由至今还未能成为一个大将。

  但他的志气没变,依旧愿洒过河卒的血,守住身后的疆土……

  李瑕终于停下脚步,深深看了聂仲由一眼。

  一时间,他也想了很多很多。

  这次来是要把握走向,但走向是什么?也许就是某个宋军士卒不顾一切也要杀死蒙哥呢?

  而自己来了,反而要阻止吗?因为觉得不可能?但蒙哥会死,这个可能性原本又有多高?

  这念头闪过,李瑕忽有些意动。

  他难得感到掌握不住热血与冷静之间的平衡。

  “让我去。”聂仲由又道。

  李瑕开口,语气带着克制。

  “继续按我的计划来。你说过,你的命卖给我了。”

  他在极力保持冷静……

  第四百六十一章 马军寨

  怎样才是厉害的主帅?

  有人能以利驱人;有人能鼓舞人心;有人能振奋士卒的热血,让他们舍身赴死。

  更难的是,当手下人被热血冲昏脑袋时,还能完全控制住他们。

  比起释放,保持克制要难得多。

  好比一条奔腾的大河,有人能顺势利用它,但有几人能遏制住水势?

  一份天大的功业摆在眼前时,内心的渴望,便成了这波涛汹涌的大河。

  ……

  汪德臣大步走进奇胜门,兴奋得浑身热血上涌。

  让他头都有些发昏。

  眼下要做的是先占住外城,守住战果,等待后续的兵马上山,一举拿下钓鱼城。

  “杀进去,先攻下外城!”

  “快,传令大营!”

  “……”

  发号施令之后,汪德臣亲自提起弯刀,杀入了马军寨军民之中。

  “噗!”

  一个个敌人在他面前倒下。

  蒙军士气大振。

  “随总帅杀敌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