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宋_怪诞的表哥【完结+番外】(805)

  赵昀没有马上说话,因心跳得厉害,好一会才镇定下来。

  他舔了舔干燥的唇,知道自己被忽必烈吓坏了。

  太近了,真的太近了。

  也太快了,整个江北防线的坍塌,快到另人发指。

  “传……”

  嘴里这一个字吐了许久,赵昀才开口道:“传旨,召贾似道火速驰援鄂州……召吴潜勤王……”

  ……

  这场小朝会整整持续了一日,至黄昏尚未结束。

  选德殿上完全乱作一团。

  丁大全始终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他宰执天下的权柄仿佛要就此结束……

  但不知何时,殿外有个小黄门站在那探着脑袋,着急地直打转。

  “陛下,陛下。”

  董宋臣忍不住上前提醒道:“陛下,又有要紧军情到了。”

  赵昀不由打了个颤,抬头向殿外看去,如坠冰窖。

  “陛下,是否让来人进来禀报?”

  赵昀似乎是点了点头。

  他直直看着前方,太害怕听到那个消息是“鄂州失守了”。

  “……”

  “你说什么?”

  “禀陛下,川蜀大捷!四川安抚制置使吕文德奏言:成都步马总管兼知益州事李瑕已收复汉中,然李瑕伪造军令,唆使王坚、张珏私自出兵,臣难定功过,奏启陛下明断……”

  赵昀愣了愣,心想这种时候收复汉中有何用?

  但这李瑕,竟如此能征善战?

  待听到后面的话,他又感到了勃然大怒。

  李瑕竟敢如此越权?!

  收复汉中?谁命他收复汉中?蒙军都打到鄂州了!

  ……

  “陛下!臣有罪!”

  忽然,趴在地上丁大全大哭道:“是臣命李瑕权宜行事,臣殚精竭虑谋川蜀局面,未考虑到淮西之败,此皆因臣用人不当。今臣恐贾似道不足守鄂州,荐李瑕驰援,必为陛下驱退蒙虏。”

  赵昀脑子里一片混乱。

  愤怒退去,他已明白收复汉中终究是大功。

  并非因收复了汉中,才让蒙军攻到鄂州。

  丁大全举荐之人,一胜一负,不算太差。

  李瑕确实不能再留守川蜀了,该调守京湖才是。

  远?

  一旦鄂州有失,务必迁都。

  那么,再远的将军,都得调回来。

  “给朕爬起来,召李瑕火速顺汉水下长江驰援鄂州,若鄂州有失,数罪并罚!”

  ……

  是夜宫城落钥时,丁大全才拖着脚步出了宫,只觉心悸不已。

  其实,吕文德的战报昨日便到了,一到枢密院,便被丁大全截下。

  因他一看便知,吕文德是要惹李瑕被猜忌、要调走李瑕,以独镇川蜀。

  此事本不能遂了吕文德的意,蜀帅该是他丁党的。

  但,今日丁大全一听说自己重用的袁玠让淮西烂成那般模样,便知自己要完了。

  唯有李瑕收复汉中一事是救命稻草,不管是功劳、是猜忌,先领了再谈。

  袁玠既不堪用,只能再调李瑕保鄂州。

  之后李瑕是被雪藏、还是被供起来,比起相位而言,有何打紧?

  ……

  “有何打紧?”

  “非瑜没听清吗?”张珏身子微倾,道:“哨马到襄阳,听说忽必烈渡过淮河了,许是已抵长江,那便离临安只一步之遥。”

  “便是过了长江又如何?”李瑕不紧不慢道:“蒙哥既死,忽必烈不管到哪,必须回去。”

  “真的?”

  “我只担心朝廷要调我去打这毫无悬念之战。”

  “不好吗?拒敌长江天险,必然是大功一件。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岂有这般年轻的宰相?功劳太过,有害无益。再说,便是拜相了,也救不了大好河山。”

  “不如在汉中戍屯,剑指秦关?”

  “远不如在汉中戍屯。”

  “但你我说的不算,朝廷说的才算。”

  “是啊,想要为帅一方,在朝中没点手段怎行……”

  第五百一十一章 手段

  “非瑜在朝中有何手段?我能否听听?”

  “君玉兄对这些也感兴趣?”

  “属实好奇。”张珏身子往前倾了倾,道:“非瑜做事,值得我学。”

  他感受得到李瑕与王坚不同。

  王坚守钓鱼城,一场仗打得出神入化。但终究困于一隅,难以统筹全盘。

  李瑕呢?官位比王坚还低,做事却放眼天下。

  洞悉蒙古内斗,借机收复汉中之后,张珏本以为李瑕会就此休整。

  但李瑕没有,每日不断派出哨马,奔往各处打探消息,其才干已全然胜任蜀帅。

  张珏太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

  “好,那便说给君玉兄听听。”

  李瑕也在审视着张珏。

  在他眼里,张珏也与王坚不同。

  王坚真是名将之姿,可惜一战功高盖主,往后只怕再无施展的机会,且年岁资历高,难以为他李瑕所用。

  张珏却还年轻,三十五岁,不仅能谋善战,还会治理地方,官位正好比李瑕低一级。

  他并非名门出身,十八岁从戎,从普通士卒一步步立功升迁,所有的本事都是这些年一点点学来的。

  这有多难?数十万士卒中能出几个这般人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