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第一狠人_一袖乾坤【完结】(1267)

  而且李定国还准备临时改变策略,调集三座卫城的明军士兵。

  唯独李来亨跟刘体纯的军队李定国不打算动,这主要是因为这是李定国最后的后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暴露的。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情况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李定国也没用必要吓自己。

  打了再看。

  ……

  ……

  刘兴明、郝摇旗、袁宗第等人陆陆续续都接到了李定国的命令。

  他们知道情况紧急,二话不说就提兵赶来增援。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他们自然也不会局限于既定的布置。

  李定国怎么说他们就会怎么做,一切唯李定国马首是瞻。

  三支明军加起来也有几万人,加上李定国所率领的主力人数也不少了。

  两翼警戒的奥斯曼士兵只有区区两万,看到汇合呼啸而来的明军直是傻了眼。

  这是怎么个意思,刚刚他们可没看到有那么多的明军士兵啊。

  这一下子汇聚了如此之多,真是让人伤脑筋。

  不得不说,恰录罕确实低估了明军的决心,低估了李定国的魄力。

  李定国所展现出来的决绝,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恰录罕知道不能任由明军冲击自己的两翼。

  因为一旦两翼崩溃,整个中军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无奈之下恰录罕只得再次做出调整,命令士兵们向两翼增援。

  高手过招就是如此,没有一个时候是静态的,一直都是动态调整的。

  无外乎一方主动一方被动暴露。

  但不管是主动的一方还是被动的一方,基本上都是这斗智斗勇。

  不动脑子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恰录罕调遣兵力对抗两翼明军,于是乎攻城的炮火就弱了许多。

  波斯士兵们好不容易能够喘上一口气,一个个感动的热泪盈眶。

  不容易啊,不容易,他们终于是能够歇一会了。

  照着这个样子打下去,换做是谁都顶不住啊。

  感谢明军,他们此时此刻无比的感谢明军。

  正是明军士兵们敢于冒险,让他们能够有时间做出调整。

  这个调整的时间是无比宝贵的。

  靠着这些时间他们不但可以修补城门城墙的破损,还可以及时的调配物资,保证守城器械的充足。

  至少从眼下来看,主城的防御还是比较稳固的。

  至于接下来的事情走一步算一步好了。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肯定结果如何。

  但是至少他们要保证自己问心无愧。

  作为萨菲帝国的军人,作为一名波斯人,他们骨子里是十分自傲的。

  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比奥斯曼人差,那么久要这一战成为转折点吧。

  ……

  ……

  第1040章 义无反顾的冲锋

  疯狂的炮轰,完全不计算任何的成本。

  恰录罕已经杀红了眼睛。

  他十分清楚绝不能让明军起势。

  这些家伙就是一群疯子,总会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进攻。

  他们的火炮也很有威慑力,虽然绝对杀伤不如奥斯曼人的火炮,但二次杀伤力很高。

  战况激烈到这个地步,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谁若是先泄了气,绝对会被对方抓住机会一通穷追猛打。

  这种时候气势一定不能输。

  这当然给到了明军极大的压力。

  就眼下的情况而言,他们逐渐出现了伤亡。

  而且是大面积的伤亡。

  这在过去几年可不是常见的。

  自打平定东虏以后,明军很少在战争之中出现大面积的伤亡。

  这自然是因为他们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但是面对同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奥斯曼人,这个又是就不明显了。

  在双方硬碰硬的正面对决中,奥斯曼人很显然很有自信,至少不落于下风。

  时刻都有明军将士阵亡,这令李定国十分的痛苦。

  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士兵,他们的死李定国肯定有责任。

  但此时此刻绝不是心软的时候,李定国很清楚这个时候心软是对整个战局的不负责,也是对那些阵亡将士的不负责。

  唯有一条道走到黑才是正确的选择。

  半途而废者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此刻双方拼的就是一口气,不管是奥斯曼人还是明军谁都不能主动的退缩。

  眼瞅着战况吃力,亲兵突然报道:“晋王殿下快看啊,几位将军来驰援了。”

  李定国顺着亲兵指的方向望去,果不其然,刘兴明、郝摇旗、袁宗第等人从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奔来。

  太好了!

  李定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兴奋。

  他苦苦支撑勉强可以拖住奥斯曼人,但是他拖的太累了,快要撑不住了。

  这个时候他的兄弟们出现了,能够帮助他稳住局势。

  真的,李定国从来没用把这些好兄弟当做下属对待,一直以来他都是把这些人当做是亲人一样。

  明军一家亲,这是皇帝陛下说过的话。

  李定国深以为然。

  “快,继续对两翼猛攻,绝对不能让奥斯曼人缓过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热血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