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第一狠人_一袖乾坤【完结】(49)

  这种情况要想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朱由榔已经尽可能的做到了平衡。

  那些原西营的明军士兵虽然还有些不爽,但见天子公开支持他们,也不好再发作,纷纷起身退下。

  ……

  ……

  很快李定国得了消息赶到御前,跪倒在地请罪道:“臣死罪。”

  朱由榔连忙将他扶起。

  “晋王何罪之有?”

  “臣约束麾下不严,惊扰了圣驾,当是死罪。”

  从严格意义上说,李定国讲的也没有问题。

  不管怎么说,那些士兵在御前动刀都是大不敬。

  往大了说都可以定性为哗变谋反了。

  朱由榔虽然没有小题大做,但并不意味着李定国可以不当回事。

  如果他不及时表态,即便皇帝不说什么,文官们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他淹死。

  “晋王言重了,这件事双方都有过错,朕已经了解了。”

  见天子如此维护于他,李定国满面羞愧道:“臣已经命人将闹事军卒重责四十军棍,以儆效尤。”

  对此朱由榔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没有问责,不代表李定国不会问责。

  二人代表的分别是国法和军规,在李定国看来这个苗头是绝对不能有的。

  第0040章 天子在建昌

  朱由榔与李定国虽然身份不同,但立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维护大明朝廷的权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今已经是大明生死存亡之际,若是再因为门户之见而互相攻诘,那岂不是在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吗?

  当然在朱由榔看来,李定国在处理方式上做的有些偏激。

  这也和李定国急于表达立场,表现忠心有关。

  换朱由榔在李定国那个位置,他大概也会这么做。

  好在这件事处理及时没有酿成兵祸。但要彻底消除双方心底的隔阂、成见,还需要时间。

  朱由榔又与李定国谈了谈进驻建昌的事宜,建昌城并不大数万人马肯定无法全部进驻。

  朱由榔的意思是只带亲卫进城,其余人马驻扎在城外。

  李定国也持相同意见。

  冯双礼的先锋军如今已经抵达建昌,再想往里塞上几万人是不可能的。

  安排妥一应事宜后朱由榔示意自己要休息片刻,李定国恭敬告退。

  王皇后这便从里屋走出来,叹声道:“陛下,有句话臣妾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

  “晋王该不会因为今日之事跟陛下生了芥蒂吧?”

  朱由榔摇头苦笑。

  王皇后这么想其实也不是毫无道理。

  这些年来王皇后跟着自己东奔西走,没有在一个地方待安稳过。

  不管是之前的丁魁楚还是之后的孙可望,都是只把朱由榔当做傀儡用。

  王皇后见得多了自然看谁都像曹操,而朱由榔自然是汉献帝了。

  李定国固然在礼节上做的很足,但王皇后并非完全放心。

  毕竟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李定国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朱由榔对李定国放心是因为他是穿越者,开有上帝视角。

  他知道李定国就是忠良死节之臣,所以无条件的对其信任。

  但是王皇后不知道啊。

  这就像玩游戏开图,你总不能跟队友直接报点抓人,开明图吧?

  朱由榔要真是这么说了,怕是得把王皇后活活吓死。

  “皇后多心了,朕觉得晋王不会多想的。”

  “希望如此吧。”

  王皇后有些疲惫的靠在朱由榔的肩上,柔声道:“臣妾等着陛下收复两京中兴大明。”

  ……

  ……

  翌日一早,朱由榔便和王皇后一起乘坐车驾随大军出发。

  大军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建昌城。

  先一步抵达建昌的冯双礼率部出城迎接。

  迎驾众人中既有冯双礼的心腹,亦有建昌当地的官员。

  许多人甚至都没有见过朱由榔,御驾抵达时虽然跪倒在地还是偷偷抬起头瞄上一眼。

  嗯?皇帝陛下果然是贵人之相啊,听说皇后娘娘也在马车里。可惜看不到啊……

  朱由榔当然不知道建昌官员有这么多的想法。

  进入城中后他便和王皇后到临时行宫住下。

  他不会在建昌做过多停留,接下来还要赶往成都,自然不会在行宫条件上做过于苛刻的要求。

  事实上建昌行宫的条件已经比朱由榔想的要好的多了,足以见得冯双礼确实有心了。

  经过冯双礼的汇报朱由榔了解到建昌的粮食储备确实很充足,甚至比朱由榔想象的要多的多。

  这些粮食足够大军几个月使用。

  看来屯田练兵的作用还是体现出来了啊。

  朱由榔决定先歇息一晚,明日再和李定国商议行军事宜。

  可就在朱由榔更衣准备就寝时,内侍韩淼急报,晋王李定国、庆阳王冯双礼请求陛见。

  朱由榔不禁大为疑惑,这么晚了这二人怎么一道进宫来了?

  不管怎么说人还是要见的。

  朱由榔当即下旨,命二人觐见。

  建昌行宫本就不大,很快二人便来到朱由榔寝宫,向天子行礼。

  “这么晚了,不知晋王和庆阳王有何要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热血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