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第一狠人_一袖乾坤【完结】(616)

  这记号只有他们能够认出来,即便是有人经过也没有关系。

  见将士们将粮食埋好,冯双礼的心情很是复杂。

  古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冯双礼虽然没有这么做,但性质也算是差不多了。

  大战之前士气是很重要的,有了决心战斗力可以得到极大的加成。

  这种情况下拿下汉中城不说十拿九稳,但胜算可以增加不少。

  汉中,我来了!

  冯双礼攥紧拳头暗暗发誓道。

  这一战,我一定要拿下汉中。

  ……

  ……

  将汉中城的豪绅抓起来后李国英便大发淫威,直接杀了其中两个挑头的人。

  首级便悬挂在汉中城头示众,那可是血淋淋的脑袋啊,所有人都笼罩在恐惧之中,再也不敢闹事。

  李国英的手段如此狠厉,专治各种不服。

  敢于挑战李国英下场便是身首异处。

  李国英手段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把所有豪绅杀死。在杀人立威之后大部分被抓的人都得到了释放。

  当然不是白放的,而是用钱赎走。

  这些豪绅家里有的是钱,为了保住亲人的性命,少则千两多则万两。

  一家一户或许看起来还不算太多,但加到一起也是几十万两的巨额数目。

  除了银子还有粮食。

  清军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

  事实证明地主家还是有余粮的。

  从这些豪商家里“勒索”到足够的粮食,李国英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至少短时间内李国英不用担心断粮的问题。

  而明军远道而来肯定不会带太多的粮食。

  若是拼消耗,李国英肯定能笑到最后。

  现在要做的就是静待明军到来。

  不管明军耍什么花枪最终都是要打汉中的,无非是早打晚打的区别。

  明贼既然要让老子死,那就拼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看看谁能活到最后。

  ……

  ……

  这条小道确实很是方便,在急行军下明军只用了两天两夜便来到了汉中城下。

  不但绕过了清军的戍堡群,还节省了大量的效率。

  冯双礼有些庆幸当初的选择。

  如果他没有丢掉大量粮食,军队是不可能这么快抵达汉中城外的。

  他抢来的可都是宝贵的时间啊。

  冯双礼下令士兵们赶制一些简易的攻城器械,随后便开始攻城。

  因为人数有限,冯双礼主攻的只有南门和西门。

  至于东门和北门则只是佯攻,意思意思。

  李国英看到明军的围城军队后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明军神出鬼没的斥候一直打听不到消息,李国英还以为明军来了多少人。

  现在这么看上去,似乎连两万人都没有。

  就这么点人也想拿下汉中?

  也太不把他当人了吧?

  “打了一场胜仗,就以为自己无敌了,真是可笑至极。”

  李国英冷笑一声道:“命令全军准备应战。”

  在李国英看来清军的准备工作很充分。

  别说是一两万人了,便是一口气来了五万人,他也完全能够应付的来。

  这一战便是他李国英洗刷屈辱的一战。

  若是能够重创明军斩首数千,李国英一定要再写一封捷报送到京师去。

  这是他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能否成为后洪承畴时代清军的头号人物,就看这一战了。

  “传令下去,斩首贼兵一人赏银三十两,此战之后立即兑现。”

  刚刚从豪绅那里捞了一笔,李国英许起诺言来丝毫也不心疼。

  反正也不是他的钱,若能换得朝廷的信任也算是值了。

  清兵们听到这句话直是双眼放光。

  以往朝廷也不是不给封赏,只不过得等到兵部核准首级之后统一下发。时间一般拖得很久,最少也得半年时间。

  而李国英承诺的是此战之后立即兑现,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意味着他们立即就能拿到赏银!

  金钱的刺激还是很强大的,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和明军的战斗力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差距,之前只是大意了。

  如今有坚城据守他们人数还占据了优势,凭什么会输?

  他们不仅要赢还要大获全胜,赢得漂漂亮亮。

  ……

  ……

  第0504章 见招拆招

  冯双礼没有急着下令蚁附攻城,而是选择了先破坏汉中城外的梅花桩。

  这玩意是清军提前布置好的,目的是延缓阻滞明军的攻势。

  很显然李国英早有准备。

  梅花桩虽然不会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会很恶心人。

  明军攻起城来会感觉处处掣肘很不舒服。

  而且攻城效率和速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诸如冲车、撞木这种大型攻城器械会受到很大影响。

  冯双礼不想给自己埋坑,故而选择在第一时间解决处理掉这些梅花桩。

  而且利用这个时间冯双礼还可以命人挖掘地道准备棺材炸城。

  跟着皇帝陛下打了这么多仗,冯双礼便是看也看会了。

  只是他不确定李国英有没有听说棺材炸城这种战术,会不会提前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之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热血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