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第一狠人_一袖乾坤【完结】(874)

  索额图强自使自己镇静下来,只有镇静下来才能冷静的分析问题。

  “果然,明贼真的发起冲锋了。”

  见明军从四面八方冲过来,索额图只觉得自己的心脏怦怦直跳。

  好难啊,真的好难啊。

  但是再难也得咬牙坚持。

  “放炮,还击,还愣着干什么。”

  索额图近乎歇斯底里的嚎叫着。

  遏必隆扭头瞅了一眼索额图,心道果然是个纨绔子弟,不堪大用。

  “放炮吧。”

  但听一声声炮响,清军的大炮立刻对明军开始了轰射。

  只是他们的红衣大炮过于笨重,虽然威力很可观,但对明军的实际打击很有限。

  强大的火力输出掩护下明军快速的向宁远城挺进。

  仅就目前看来,明军确实有一股狠劲,这让清军士兵们感到本能的畏惧。

  跟这样的狠人打,他们真的打的赢吗?

  明军准备好了冲车撞木等大型攻城器械,在火力的掩护下他们快速的抵达了宁远城外。

  和中原的城池不同,宁远这样的城池是没有护城河的。

  是以明军可以快速的对城门发起冲击。

  三处城门,三面攻势。

  明军各处开花,清军疲于应付,十分狼狈。

  面对如潮的攻势,清军只能被动的放箭,企图用箭雨压制住明军的势头。

  但明军士兵都是全副甲胄,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寻常的箭矢根本伤不到他们分毫。

  “搭建云梯,准备攻城!”

  明军有备而来,建立优势之后自然不打算给清军喘息的机会。

  只要他们攻的够快,清军完全就反应不过来。

  “杀虏报国,先登上城头者记首功。”

  李定国和郑成功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迅猛的攻势下宁远城头一时风声鹤唳。

  “顶住,给老子顶住。倾倒金汁,快!”

  清军士兵们仓皇之间把准备好的金汁朝城下倒去。

  金汁不够,滚油来凑。

  清军已经准备了近百桶滚油,此刻纷纷倾倒而下,没有任何的犹豫。

  相较于箭矢,金汁和滚油的威力显然要更大。

  明军士兵的铠甲可以防得住寻常箭矢,但是却防不住滚油、金汁。

  明军将士们发出一声声凄惨的叫声,空气中瞬间弥漫起一股烧焦的皮肤味道。

  “哈哈,撒的好,继续不要停。”

  索额图见状心里可算是有了点底。

  只要能够把明军的这第一波攻势顶住,不至于情绪崩溃,其余的事情都好办。

  就怕这第一波就被冲蒙了,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不想死的就给老子拼命,明贼进城我们一个都活不了。”

  ……

  ……

  第0716章 压迫性进攻

  明军发起了一轮试探性的进攻,收效却不算太好。

  这也在李定国、郑成功的预料之中。

  毕竟清军也不是吃素的。

  宁远城内集结的也都是清军的精锐。

  若是他们发起一轮冲锋就能击溃清军拿下宁远,那反倒是有些不正常了。

  这一次就是摸摸底,看看清军的战力。

  如果清军战力较强他们则会改变之前的计划。

  如果清军战力较弱,照原计划正面平推就是。

  反正怎样明军都留有后手,占据了绝对的主动。

  这是攻城一方的优势所在。

  抛开这些不提,仅仅就事论事,清军的抵抗力确实蛮强。

  所以郑成功和李定国商议后决定采取备选方案,也就是棺材炸城。

  他们带的火药足够多,完全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爆破。

  这样清军顾手顾不了尾,迟早要吃瘪。

  挖掘地道也是需要时间的,虽然不需要挖掘的太深,但至少要挖到墙基。

  地道也不需要太宽,但至少要能放下一口棺材。

  这方面夔东军和晋王嫡系军队掌握的更好一些,至于郑成功率领的大军将士们则手艺生疏了不少。

  但这并不碍事,因为清军并不知道啊。

  在清军眼中,明军同时多处开始挖掘地道,可真是太可怕了。

  东边不亮西边亮。

  能够守得住一处,能够处处都守住吗?

  且明军挖掘地道的地点选的很贼,清军的火炮很难直接命中。

  遏必隆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背负双手在城头团团转。

  “明贼这是要故技重施啊。”

  遏必隆是听说过棺材炸城的战术的,这一招明军屡试不爽。可谓是一招鲜吃遍天。

  清军如果处理的不及时,很可能进入明军的节奏。

  接下来要想翻盘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在一开始一定要做出反应,绝不能任由明军挖掘地道。

  但是火炮轰不到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城捣毁地道了。

  但是这种方法十分凶险。若是掌握不好很可能导致连锁反应。

  若是明军顺势拿下城门,那宁远城可就全完了。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遏必隆是不想用这招的。

  索额图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用竹篮把死士缒出城去。

  这样既不用打开城门,也不必担心这些士兵的死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热血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