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五年(上)_韭菜东南生【完结】(485)

  “再者,当日巨鹿之战,在前线督军是首辅刘宇亮,而非杨阁部啊,杨阁部根本无权调动卢总督麾下人马,卢总督身为宣大总督,其麾下宣、大、山西三镇的兵马,皆是由他调遣,但关宁军不愿听从卢总督的调遣,陛下无奈,不得不派首辅刘宇亮亲自督师,以为两边调停。从始至终,杨阁部都没有插手调兵之事!杨阁部无权调动关宁军,更无法指挥高起潜高公公!”

  “建虏入塞,卢总督‘命诸将分道出击’主动迎敌,这意味着同建虏野战,我军不善野战,更何况兵力上又不占优势。卢总督的打法有悖兵法,关宁军不愿意配合,大同总兵王朴胆怯,‘以云晋警’为借口早早离开,而后在贾庄激战中,山西总兵虎大威和宣府总兵杨国柱溃围而出,卢总督没有杀出重围,以至于身陷阵中。是虎大威和杨国柱胆怯吗?臣以为不是。同样的宣府总兵杨国柱,在松锦之战中陷入建虏包围后,面对建虏以高官厚禄劝降,死战不降,壮烈殉国,一人何以有两种表现,乃是因为这是一场必败之仗啊。”

  “在这之前,因为政见不同,卢总督对杨阁部的议和之策大加嘲讽,甚至当面羞辱杨阁部‘将忠孝两失,有何颜面立于人世?’,更用袁崇焕的下场威胁杨阁部‘城下之盟,春秋耻之’。长安口舌如风,戽若唯唯从事,袁崇焕之祸立见,公何以处我?”

  “杨阁部何等清高?受此侮辱,几乎是须发奋张,然杨阁部相忍为国,不但支持用与自己不和的首辅刘宇亮来督军节制高起潜和卢总督,让卢象升能不受辖制的自由发挥,更诚恳告诫卢象升不可轻率出兵,不要打无胜算之战。出征之前,杨阁部亲自送行,屏退左右,再一次告诫卢总督不可浪战。但卢总督就是不听,以至于造成贾庄之败。”

  “杨阁部之待卢总督可谓是仁至义尽!”

  李纪泽越说越激动,到最后拜伏在地上,微微哭泣。

  第310章 三大参谋

  朱慈烺久久不说话,只是叹息。

  明末两大公案,袁崇焕和毛文龙,杨嗣昌和卢象升。四人都是一时之人杰,但却因为政见不同,治军理念不同,彼此敌对,以至于陷入相爱相杀的境地,如果四人当初能摒除私人恩怨,相忍为国,一致对外,大明的国事兵事必然不会颓败到如今的局面。

  不要说四百年后,就是现在,很多人证物证都在的情况下,朱慈烺都无法判断曲直?何况四百年后的那些键盘侠?

  李纪泽是杨嗣昌的幕僚,自然要为杨嗣昌辩解,但卢象升当日的决定也是迫不得己,建虏掳掠我大明百姓,难道我大明官军只能龟缩在城墙里,眼睁睁看着百姓受难,却不能有所作为吗?

  卢象升有血气,但缺少一点智谋。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战争,除了绝对的实力,更要讲究智谋,如此方能以弱胜强。靠卢象升的硬碰硬,大明不可能遏制兵锋正盛的建虏。

  李纪泽退下后,朱慈烺坐在桌后想了很多。

  就在同一天,就像是约好了一样,原五省督抚陈奇瑜账下幕僚江启臣,洪承畴账下幕僚、因病没有随洪承畴前往松锦前线的刘子政也都进京了,朱慈烺安排时间召见他们二人,就军事政事一一询问他们的意见。

  其实还有袁崇焕账下的两个幕僚,邝露、梁非馨,朱慈烺原本已经派人去召了,但顾忌到崇祯帝的态度,所以没有令他二人进京,改以请他们二人用书面阐述应对建虏之策。

  邝露、梁非馨长期奔波,想要为袁崇焕平反(龙精千尺雪,持照昔人恩),得了太子的钧令,原本都已经准备启程进京了,不想太子第二道钧令发来,只让他们书面陈述,却不召他们进京了,两人虽然分处异地,但同样都是失望,更同样的是,两人都决定,不管太子召不召,他们都要进京——从太子的态度中,他们好像看到了某种希望。

  有了杨嗣昌、陈奇瑜、洪承畴账下的三大幕僚,京营的参谋司算是组建起来了,而经过长谈之后,朱慈烺也确定了参谋司照磨的人选,那就是李纪泽。李纪泽虽然没有功名,只是一个秀才,但长期跟随杨嗣昌,对李自成张献忠的流贼方式和思想非常熟悉,脑子又清楚,有大局观,做参谋司照磨正是合适。

  照磨虽然只是八品,但朱慈烺给李纪泽的待遇却是五品以上,不但俸禄比照五品知府,配有书童和护卫,而且还为他在京师安排了专门的住处,江启臣和刘子政也是如此。

  对太子的厚爱,三人都是感激不尽。

  而朱慈烺交给参谋司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研拟“朱仙镇之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编写作战计划。

  “此事是最高机密,你三人绝不可泄露,若有一丝一毫泄露出去,本宫唯你们是问!”朱慈烺道。

  李纪泽三人都是吃惊。他们虽然久为幕僚,也知道流贼还会再攻开封,但太子不是前线的剿匪督抚,并不承担剿匪的任务,为什么要制定朱仙镇之战的计划呢?难道太子是要带领京营参与剿匪呢?可京营的本职是拱卫京师,百年来,除了土木堡之变随皇帝御驾亲征之外,京营就再也没有出过京师。

  心中惊疑,但却也不敢多问,只能依照太子的命令而行。

  而所谓的“作战计划”也是他们第一次见。

  历来,幕僚只是负责向主帅提供建议,而所谓的建议,大部分也都是口头,很少有写在纸头上,一来作战方案是机密,留下纸面的东西总是不安全,二来,幕僚都是文人,对军中的具体事务并不是太清楚,比如军中有多少鸟铳,多少军马,因此很难做到细微,他们只能提出一个大政方略供主将参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