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五年(上)_韭菜东南生【完结】(541)

  李晃点头。

  王德化眼睛一亮,随即又黯然,摇头道:“不行,其他事情可以参一本,但事关陛下的姐姐,陛下绝不会为此降罪巩永固的。”

  李晃淡然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嘲讽的光芒,不过很快就消逝,郑重无比的道:“不,干爹,不是让您参他,是让您将此事禀告陛下……”

  “你是说……田贵妃!?”

  王德化一拍大腿,明白了。

  田贵妃正在病重,那几个佛郎机医生既然能看好长公主,说不定对田贵妃也会有一些医治呢,一旦田贵妃病情好转,陛下龙颜大悦,对提出建议的他肯定会增加荣宠。

  王德化跳起来:“咱家这就进宫!”

  迫不及待的往外走。

  “送干爹。”李晃尊敬的躬身,但王德化急吼吼地走了,他慢慢直起腰,面无表情返回后院的住处,关上门,刚提起茶壶倒了一杯茶,窗棂一开一闭,一个人从后窗跳了进来,却是坤宁宫主管太监沈霑。

  沈霑面色凝重,开口就道:“太子要代天出征了。”

  李晃点头,心中却叹息,我这个师兄还是沉不住气啊,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心浮气躁了。慢慢喝着杯中的冷茶,问:“那美人还没见陛下吗?”

  沈霑摇头:“娘娘说,时机还未到……”

  李晃唇边闪过苦笑,还等什么时机?再等下去,怕是娘娘性命都不保了,只盼那几个佛郎机医生真有奇术,能为娘娘续命。抬眼看向沈霑:“大白天的你不在坤宁宫,跑我这里干什么?是有急事吗?”

  沈霑近前一步,压低声音:“太子带天出征,从京师到开封,这一趟最少得三个月,弄不好就得半年。中宫忧思,一定神不守舍,我以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中宫,就是皇后。

  李晃放下茶碗,面色肃然:“能否揭开三年前的真相,为五皇子讨得公道,关键不在中宫,更不在太子,而在于陛下。如今太子出征,陛下心气正盛,这个时候任何人提出对中宫和太子不利的言辞,都必然会惹恼陛下,我等死不足惜,但如果牵扯到贵妃娘娘,那就万死莫恕了,所以绝不可妄动,一切都等开封之战后再说吧。”

  “但如果太子胜了,中宫圣眷更隆,五皇子被害的真相,岂不是永远也不能揭开了吗?”沈霑微微有点激动。

  李晃冷笑:“你以为中宫现在的圣眷就不隆吗?”

  沈霑哑然。

  “师兄你是坤宁宫主管,一定要谨言慎行,除非是惊天的大事,否则白天绝不可以再来我这里。”李晃冷冷望着沈霑:“望师兄切记!”

  沈霑虽有点不忿,但还是朝李晃一拱手,转身推开窗棂,翻身跳了出去。

  房间恢复了宁静。

  李晃望着桌上的茶碗,静静出神,一向心静如水、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他,此时竟然也有些心烦意乱的感觉。三年的隐忍谋划,原本一切顺利,五皇子被害的真相,原本很快就可以大白于天下,贵妃娘娘的委屈也可以让世人知道,但不想皇太子忽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从懵懂的少年,一下就变成了英武的太子,先是抚军京营,现在又要代天出征。

  虽然沈霑有点鲁莽,但有一点说的是对的,一旦太子击溃闯贼,声震天下,连带着中宫声望更隆,即便将五皇子被害的证据呈现到陛下面前,陛下也未必会为五皇子伸冤……

  李晃越想心情越乱,拉开抽屉,熟练地从书册里翻出了几张纸,再一次仔细的读。

  这是太子身边的暗探送来的情报汇总,太子最近三天的行程清楚的记载,最近三天里,太子一直待在城外大校场,没见过任何人,所以李晃就有点不明白了,身在城外大校场,又是怎么策动朝堂上的这场风波的?驸马都尉的检举也就算了,可能是早有谋划,但太子又是怎么和凌义渠勾上的?难道太子早知道流贼会围攻开封?

  猛然间,李晃像是想到了什么,心头一惊,难道……暗探已经暴露了?

  ……

  黄昏时,太子即将带天出征的消息传遍了京师。整个京师都轰动了,大明自立国以来,除了首任太子朱标曾经有过领军出征的先例,煌煌二百七十年,再没有这样的大事发生,何况当年朱标出征,完全就是胜局已定之后的镀金之旅,说是亲征,其实就跟旅游差不多,又有开国猛将的辅佐,一点危险都没有。现在局势可不同,闯贼在中原可是聚集了五十万大军,整个中原已经糜烂不堪,太子在这种时刻出征,简直是不要命了啊。

  “太子英武啊!”

  京师之内,有不少都是陕西河南人,对于中原的糜烂,他们最是忧心,现在太子代天亲征,他们仿佛是看到了家乡安宁的希望

  更多的人却是忧心。

  流贼势力居然这么庞大了,庞大到逼得太子都要亲征了,这京畿还能安宁吗?太子在京营练兵练的好,一旦太子把京营兵都带走了,京师不就空了吗?

  接着又有消息传出,太子此次亲征,需要大量的骡马,不但市面上的骡马被购买一空,连宫中御马监和南海子的养马场也都被搜刮的干净,而会制作马车的匠人这半个多月来一直都没有闲着,一直都在为京营打造马车,这么说来,太子对带兵出征好像早有准备啊。

  一连几天,京师街头巷尾,各大茶馆,所有人都在议论太子亲征,或兴奋或忧虑,有不同意见便争论起来,一时闹得不可开交。如此惊天大事之下,英国公等勋贵在西山私开煤窑,被皇帝重处的新闻,反倒是变成小事了,只有英国公缴纳罚银的那一日,人们热烈的议论了一番,但很快就又回归到太子代天亲征的大事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