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扫把星(上)_迪巴拉爵士【完结+番外】(892)

  鸿雁面红耳赤的脱了外裳,“里面怕有人。”

  贾平安想笑,但最后却是无语望天。

  他在想着那个东西送进宫去的效果。

  那条线是用盐卤水浸泡过的,用火一燎就能燃烧,但只是烧外面的那一层物质,里面的线丝毫不伤。

  此子……

  阿姐这一胎一定要是儿子啊!

  至于为何写了个孝字。

  李治才二十多岁,按照历史的走势,他差不多还能再活三十年。

  三十年啊!

  那个孩子一旦成年,李治觉得自己依旧还能再活数十年,在他的眼中,成年的皇子们都是威胁。

  所以这等时候就要突出一个孝字。

  孝顺碾压一切。

  王皇后等人说陈王李忠敏而好学,聪慧的不像话,而且英武过人……

  好话不要钱,但不能用在皇子的身上。

  李治一听这个儿子英武过人,智商高达二百五,而阿姐的儿子老实,只有一个优点,孝顺,他会觉得谁好?

  不管是作为帝王还是从一个老父亲的角度,当然是孝顺的儿子好。

  而那个智商二百五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威胁。

  呵呵!

  贾平安觉得自己太坏了。

  ……

  “陛下,皇城外有女冠送来了一枚铜钱,说是早上在道祖神像前发现了此物,地上还有字……”

  “什么字?”

  李治觉得这玩意儿神神叨叨,有些厌倦。

  但老李家当年为了抬高身价,就说自家的祖先乃是道教祖师爷老子。

  所以他必须要保持敬重的姿态。

  “此子若是孝顺,火燎不断。”

  咦!

  李治觉得有趣。

  “陛下,奴婢查验过了,并无异常。”

  沈丘飘然消失。

  李治笑了笑,“去武媚那里。”

  武媚已经卧床了,产婆和医官严阵以待。

  一片临战的气氛中,李治来了。

  “先前有女冠送来了这个,说是此子若是孝顺,火燎不断。”

  李治提溜着这枚铜钱,觉得很是荒谬。

  什么样的线燎不断?

  “朕觉着这条线点不燃。”

  这等把戏对于李治而言颇为无趣。

  他看向武媚的目光中带着审视。

  这是谁弄的?

  “陛下,臣妾不知。”

  “武家还没进京,倒是朕的疏忽。”李治漫不经心的说着。

  这是猜忌上了。

  武媚有些头痛,她对贾平安了解的比李治还深,一看这枚铜钱就知道是阿弟的手笔。关键是,她知晓贾家最近多了个女冠。

  全世界都抛弃了她,唯有那个少年在为了她和肚子里的孩子筹谋奔走。

  她仰躺着,眼角有泪水滑落。

  这个女人在装哭!

  萧淑妃犯错也会哭,哭的楚楚可怜,以求得他的原谅。

  可武媚却是无声的落泪。

  李治有些不耐烦了。

  “弄了火来。”

  他不喜欢和哭哭啼啼的女人争论什么,那么用事实来说话。

  王忠良看了武媚一眼,觉得这个女人真是倒霉催的,撞到了皇帝的霉头。

  今日长孙无忌又上疏了,再次建议皇帝早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奏疏里给出了人选的建议:皇后的假子陈王李忠。

  那奏疏里把陈王李忠一顿夸,什么有陛下英姿,什么敏而好学,谦逊有礼。

  王忠良记得皇帝看完后,嘴角紧抿,眼神深邃。

  这是不高兴了。

  他叫人点燃了蜡烛,然后提着铜钱上的线,把蜡烛凑上去。

  武媚偏头看着,嘴角却微微翘起。

  就算是被皇帝说成是居心叵测又如何?

  皇帝此刻要对付长孙无忌一伙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宫中的两个女人和他同床异梦,更是让他身心俱疲。

  他需要帮手。

  只要自己能展露价值,皇帝就不舍下手。

  想到这里,她深吸一口气。

  李治漫不经心的看着这一幕。

  蜡烛的火头点到了那条细线。

  火头一下就窜了起来,王忠良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扔了出去。

  铜钱和细线带着火苗在空中舞动着。

  王忠良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他手忙脚乱的去抓细线,可旋即想到细线会被烧掉。

  但已经来不及了。

  细线还在燃烧,落地滚动几下,火苗小了些。

  所有人都觉得这条线没了。

  火苗熄灭,王忠良拿起铜钱,然后去触摸细线。

  应当是灰烬了吧。

  李治漫不经心的起身,若非武媚临产,呵斥是少不了的。

  但就算是不呵斥,他也会在最近对这个女人冷漠一些作为惩罚。

  咦!

  王忠良捏着细线,手一松,铜钱就在下方摇摆着。

  “没断?!”

  李治一怔,“拿过来。”

  王忠良把铜钱拿过来,李治一捏到细线就觉得不对劲。

  没断!

  他拎着细线甩动了几下,那铜钱摇摆,颇为稳当。

  “这……”

  李治愕然,“这竟然能不断?去,去寻了那女冠来!”

  有内侍去了。

  武媚不敢置信的看着这枚铜钱。

  “火不是烧起来了?为何不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