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魏文魁_赤军【完结】(1166)

  纬氓摇一摇头,微笑道:“贫僧自来,并无人引,若言引者,岂唯佛乎?欲宏佛法,当居国家之中,故此远来洛阳耳。且白马寺为中土圣地,贫僧想望久矣。”

  是勋一撇嘴,那意思——我不信。

  纬氓乃道:“贫僧不意而遇太子,太子仁厚,亦有佛心,是故传法于之,并无意涉天家事也。今飞来横祸,落魄至此,未知太子如何?太尉可能相告否?”

  是勋冷冷地一笑:“太子欲效佛陀,入伽兰之寺,而断父子恩义,岂非汝所教者耶?”

  纬氓听了这话也不禁大吃一惊:“贫僧实不曾教太子如此!”

  是勋说不是你教唆的最好,那么你就前往白马寺去劝说太子,让他放弃释道,与天子言归于好吧。如此一来,天大的祸事皆可消弭,国家得以安泰,你的性命也能够保全。

  纬氓沉吟少顷,最终还是摇一摇头:“太子既有向佛之心,贫僧又焉能劝其去正而就邪耶?贫僧愿往白马,说太子返回宫内,谢罪天子,然终不能断其佛缘也。”

  是勋有些不耐烦了,一拍桌案:“汝竟待如何?可明言也!”

  纬氓淡淡一笑:“吾待如何,以太尉之智,不难察也。自汉之桓灵以来,人心堕落、世情毁荡,百姓辗转泥涂之间,诚末世哉。欲求得拯,当修己身,皈依佛陀,舍此恐无他途。太尉辅佐天子,定中原而创制度,注经典而教士人,似若有功,其实缘木而求鱼,终不能致太平者也。若使人人信佛,斯可安靖。”

  是勋一挑眉毛,说原来如此——你是想把曹魏的太子、将来的天子给教成一个佛教徒,诏命全天下人都信仰佛教,是这样吧?

  纬氓先是点头,继而又摇头:“若太子无佛缘,贫僧亦不能教之,既有佛缘,乃可度也。先度其君,再度其民,无须诏命,自然上行而下效也。若使中国为佛国,斯可永享太平,再无战乱矣。”

  是勋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说你哪儿来的这种妄念妄想——“佛有何力,能致太平?”

  纬氓说佛有大智慧、大神通,不过这些说了你也未必明白,更未必相信,只是——“若使皈依释道,研习佛法,可开宿慧,去诸般妄想,弃绝争心,但无争心,自无争行,人人不争,太平可期也。”

  是勋说中国自有儒经,何需佛法?“儒教人怀仁心、为善行,知序而礼让,其与释道究何异耶?”纬氓说儒学若是有用,就不会出现汉末的天下大乱啦——“以是知其无用也,非至道也。何者?儒分人为君子、小人,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习六艺,小人但凛从而已。如此则君子自命为尊,自然苛薄小人,小人不明道理,必生怨心……”

  是勋闻言,不禁凛然,心说这这个姓笮的混蛋想得还挺深啊。纬氓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儒教只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要求统治阶级自我修身,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被统治阶级根本不需要思考,只要接受这种统治秩序,老老实实跟在大人老爷们屁股后面劳动就好啦。那么既然地位不平等,所谓的“君子”也即统治者自诩高贵,瞧不起“小人”也就是被统治者,自然会苛待他们;而被统治者根本无法接受教育,也没有太高的觉悟,受到苛待自然怨愤,社会就此割裂,乱相就此萌生……

  “……汉之乱,始于羌胡,继而黄巾,皆以下而逆上者也。释道则不同,目众生平等,止佛性有高下、信仰有诚与不诚而已,乃使诚者以教不诚,自然各安其位,不起争斗矣。”

  是勋心说我还以为你妄图造一个没有阶级区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大同社会出来呢,敢情闹了归齐,只是要以佛法教化老百姓,从此安于受剥削、奴役的命运而已啊——也是,宗教本来就不过是麻痹人心的麻药罢了。

  可是自己又该怎么说服这个宗教狂热分子呢?跟他讲道理估计是讲不通的,难道自己能够跟他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社会形态、阶级构成、治乱兴衰吗?他能听得懂吗?筹思少顷,突然开口问道:“若使中国为佛国,必能太平安宁否?”

  纬氓说那是肯定的,也是我致力要达成的目标。

  是勋乃一撇嘴:“汝知孔雀王否?彼自佞佛,且诏使国民皆皈依之,然享国不满百年,即分崩离析而灭。佛生天竺,而今天竺已无多佛子矣!”

  第九章、见性成佛

  佛教创建以后,第一次为统治阶级所用,就是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原为摩揭陀国,由刹帝利出身的旃陀罗笈多所创建,传到第三代阿育王的时代,势力达至鼎盛,基本统一了北印度地区。

  根据佛教传说,阿育王原本是个暴君,但在征服了羯陵伽国之后,突然有所悔悟,从此信仰佛教,向各地派驻高僧大德,并且宣布佛教为国教。只是在他死后,孔雀王朝便即分崩离析,最终走向灭亡——佛教在印度的势力也就此逐渐式微。

  当然对于这些历史和传说,是勋前世只是略有所涉猎而已,他并不了解细节,而且还把孔雀王朝的享国时间也说错了——其国大约从公元前324年一直延续到前188年,有一百五十年的寿命。不过估计纬氓对此更是一头雾水,而从印度传过来的佛经里也不会提到:其实俺们在老家都快呆不下去啦。

  佛教真正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外传之后,很快在东南亚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在东亚的中国开花结果,并影响到朝鲜、日本,成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但在印度本土,佛教很快就被古老的婆罗门教和新生的耆那教压逼得几乎存身不住,影响力非常之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