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魏文魁_赤军【完结】(202)

  “董卓虽亡,李傕、郭汜仍在,挟持天子,扰乱朝纲,故盟不可废!”

  “既然盟不可废,袁将军何不遽起大军西进,以复两京,驱逐权奸,却只知陈兵以向青、并,何也?!”

  郭图插了一嘴:“都为公孙猖獗,欲谋我冀州,故而不灭公孙,我主暂无力西讨。且待平定幽州,那时定然统率关东州郡,并力向西,迎天子以归雒阳,使汉室危而复安也。”

  是勋冷笑道:“既无力以讨长安,奈何有意并图徐方?”

  “诸君,诸君,且暂少歇,听某一言,”逄纪实在听不下去,干脆站起身来,“恐我等与是先生之间,尚有所误解也。请教先生,陶恭祖传位其子以后,是否仍尊盟主之命?”

  是勋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故意绕个圈子:“倘若袁将军果能召聚关东州郡,并力讨贼,则自然惟命是从。”那意思,徐州还要听其言,观其行,没那么容易被绑上你们的战车啊。

  逄纪微笑道:“自陶恭祖牧徐,百姓安靖,士庶归心,如此贤牧在,我主又岂有觊觎徐方之意?只是听闻是先生有使徐州附兖之意,不知确实否?”

  是勋心说我好不容易把圈子兜开,你竟然又绕回来了,嘿嘿,老子偏偏不能如你的意——“安有此事!”

  第二十九章、不智不信

  逄纪问是勋是不是打算让徐州依附于兖州,没想到是勋断然地就给否定了。逄纪等人就是一愣啊,不自禁地都把目光都转向了荀谌,心说你回来跟俺们不是这么说的啊。是勋注意到了他们的神情,当下深深喘气,然后才接着说:“只是陶牧既退,孟章公子并无显誉,南方又有强敌觊觎,恐怕难以保安。我兖州与徐州本有盟约,又在近邻,因此勋请陶牧致语孟章公子,请暂奉我主公号令而已。徐、兖敌体,何出依附之论?”

  逄纪差点儿没气得吐血,心说那还不是一个意思吗?你换一种说法就假模假式显得顺理成章啦,哪儿这么容易啊?当下忍住气反问道:“青州亦在其邻,袁将军又为盟主,为何孟章公子不奉我主的号令,反要去听命于曹兖州呢?”

  是勋又把话给罗圈回来了:“袁将军方有事于北,国之大贼尚未能讨,安有余裕照管徐方呢?”审配反唇相讥:“曹兖州虽破吕布,南方尚有大敌,难道是先生便遗忘了么?”

  是勋摇摇头:“正因南方尚有大敌,以兖州之力,难以遽灭,故需徐州为辅——请问正南先生,冀、幽之争,安用徐方?难道要陶恭祖派支兵涉度重洋,以薄幽州之侧背乎?徐州又安有良港?!”其实两千年后郯县东边就是连云港,不过这时候的海岸线要内缩四五十公里,海边全是沼泽、滩涂,就连那连云港市,都有一半儿还沉在海平面底下呢。

  这句话就驳得审配等人哑口无言。这年月并非没有海船,青、幽之间,也就是从黄县到沓氏之间,是常有海船来往的,当年是勋就是通过这条道路抵达的山东半岛,再往后辽东公孙和东吴孙权之间,竟然也路途遥遥地穿越汪洋大海联络过几次,那简直就是划时代的创举了。但对于徐州来说,是根本没有这种条件的。

  审配他们虽然不说话了,但这时候的是勋已经满身都是冷汗——终究以一敌多,这种活儿不是那么好干的。他庆幸自己带了扇子来,要不然等冷汗攒多了,水榭上小风突然一吹,九成九就会感冒。只不过扇子虽然摇着,嘴巴虽然撇着,但他越跟眼前这些家伙辩论,姿态就不自禁地逐渐放低,狂士之气逐渐收敛,就连四十五度仰望星空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了。没办法,人各有其性格,表演这口饭不是那么好吃的,是勋想扮狂士,终究只扮出点儿皮毛来,这跟狂到骨子里的陈元龙就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好在这个时候,突然榭外有守兵高叫一声:“袁将军到!”

  袁绍进来了,是勋抬头一望,只见这位行车骑将军、冀州牧、关东盟主是中等偏高的身材,人到中年,略微有些发福。原本应该是一张方脸,如今腮帮子就稍稍朝外鼓出,配上一部浓密的胡须,显得是威风凛凛、气度非凡——是勋不禁想起前世听过一个胖子自我吹嘘的话:“君子不重则不威。”

  袁绍不是一个人进来的,他身旁还跟着一名文士,相貌清癯,然而缩在主子身后,显得存在感很弱。这跟曹德不同,曹德是天生的毫无存在感,哪怕屋里就他一个,也经常会被忽视,但此人分明倜傥潇洒,单站出来也颇吸引眼球,只是完全被袁绍的威光给笼罩住了——其实只要袁绍出场,是勋本能地感觉到,在座一多半儿人全都骤然显得渺小起来。

  袁绍大摇大摆地在上位坐下,他身旁那名文士则坐在他侧后方——那大概是一名书记,手捧牍板,腰插毛笔,腰带上还挂着个小囊,应该盛装着墨盒、小刀之类的工具,随时准备记录主公的指令。袁绍一坐下,目光便朝是勋瞟了过来,是勋不敢怠慢,赶紧跟众人一起站将起来,深深一鞠:“区区是勋,拜见袁大将军。”

  袁绍双手抬起,手心朝下,略略一按:“诸君都请坐吧,是先生也请坐。”等众人全都坐稳当了,他才开口问:“是先生远来,将何以教我?”

  是勋心说得了,老子就别跟你手底下这票强的弱的能的废的多白扯了,直接跟你把话讲明白了,让你自己拿主意吧。袁绍这个人,一般对他的评价是“好谋而无断”,说他耳根子软,听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又总是迟迟拿不定主意。是勋认为那是一种误解,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是史书故意矮化所给后人造成的误解。即便最后失败,袁绍终究也是河北之雄,一度威震天下,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主意却总左右摇摆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