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魏文魁_赤军【完结】(999)

  倘若当初逄纪降曹,哪怕得为一郡之守,或仅一县之令,都未必能够招得过来,好在曹昂瞧不起逄纪,导致逄纪复归白身,那就有机会把他拉过来,先帮自己干几年活儿再说啦。至于往日各侍其主,那点点恩怨又算得了什么?连关靖自己都没往心里去,更何况历仕三主的逄元图呢?再说了,逄纪昔在辽东,为是勋谋划,两人就表面上看起来相处得也还算比较融洽啊。

  所以关靖特意瞒着是勋,去信南阳,延请逄纪,等逄纪到了,就先拉着聊天,探他的口风。

  两人各有所欲,识见高度也颇类似,就此惺惺相惜,一拍即合,关靖随即就把逄纪给领是勋面前来了。当然啦,逄元图为天下少有的智谋之士,但他在袁氏集团中如何拉帮结派,搞政治斗争,是勋是没有瞧见过的,光见着逄纪于政略、军略上的智谋,轻松颠覆公孙氏了。所以想要是勋接纳此人,先得让他表现一下政争的能力才行——是勋身边缺的就是这类人才,他关士起也正是因此才被是勋请入府中担任心腹僚属的啊。

  逄纪的表现方式也很直接,他向关靖打问了一下最近魏国内部的动向,听到陈群荐曹昂事,当即指出:“此非佳意也!”随即在是勋面前背诵了一段《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的原意是指矛盾会互相转化,物至极也,乃必反之,但是后世因此而衍伸出一句话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要从他人手中夺取某样事物,反而先要付出一定代价,以麻痹对方的警惕心。

  陈群要是真为了曹昂好,就不应该出这种馊主意。曹昂为曹操长子,虽然最近因为二人理念有所不合(这事儿逄纪不清楚,是勋和关靖却都明白),导致曹操暂且放之于外,而且以此为由,还并没有正式册封他为魏王世子,但曹昂曾经是魏公世子啊,只要不明令罢黜,乃可平稳地从公世子过度到王世子——居此高位,木秀则必临风。

  因为有好多人都在觊觎着他这个位子呢,他只有踏踏实实地无功无过,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有过自然不行,但一旦有功,会不会反过来威胁老爹的地位呢?会不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呢?尤其曹操这种强人,希望把所有的权柄都牢牢捏在自己手中——我可以完全不起废长立幼之心,但我必须随时掌握着可以替换继承人的权力,否则这心里就不踏实。

  逄纪是亲眼见过袁绍在几个儿子之中踌躇、徘徊、反复的,他岂能瞧不清这一点?

  这也正是原本历史上贾诩劝曹丕“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的真实用意。你要敢在老爹还活着的时候就大出风头,老爹真的会放心你吗?

  所以曹昂去荆州跑一圈,无惊无险地返回安邑,那是最好,即便不成,那也受些小挫,或者立些小功好了。可是陈群一句话,并不仅仅使曹昂立下定乱之功啊——就几千人的小乱子,哪怕瞬间平息,功劳又能有多大?但他直接将三州的兵权都交到曹昂手中,倘若战事拖延不决,曹昂得兵时间过长,权势自然膨胀,曹操又岂能坐视不理?

  再说了,一朝权在手,曹昂本人的心理会不会受到影响和改变呢?得兵易而弃兵难,他到时候真肯空手还朝,坦然地把曾经拥有过的权力再交出去吗?

  “宜春一县之乱,何必长公子亲临?何必征三州之卒?”随便派员偏禆,率一两郡的守兵去平定也就是了,犯得着动三州兵马吗?还都是不稳定的新收之地、新附之卒?

  逄元图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勋忍不住便脱口而出:“是欲捧杀也!”

  “捧”这个字,汉时尚无“吹捧”意,还是双手奉取的本意,所以无论关靖还是逄纪,对于是勋的古怪言辞都有听没有懂。逄纪还待再说什么,却被关靖摆摆手给拦住了——你瞧主公正在沉吟呢,先不要打断他的思路。

  是勋都已经全明白了,那他又沉吟些什么呢?原来是勋在琢磨,想不到啊想不到,陈长文还跟原本历史上一样,早早地就上了曹老二的贼船啦。正如逄纪所说,倘若为国家着想,治小乱以动寡军为宜,动兵越多,粮秣消耗必大,也会影响到新收领土的安定,陈群就不应当一开口就提三个州;倘若为曹昂着想,欲其立功,也没必要将三州兵马拱手奉上。陈群不是白痴,而悍然作此献议,只能有两种可能性:一,试探曹操是否仍然信任曹昂;二,为曹丕而故意“捧杀”曹昂——以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然而这般献议虽然貌似不大靠谱,群臣却并无一人激烈反对,可能性亦有三:一,跟是勋似的对政治斗争敏感度不强,一时间没瞧出来;二,本身即为曹丕一党,或者跟别的什么王子一党,乐意见到曹昂被“捧杀”;三,他曹家争嗣,关我何事?能躲还是赶紧躲吧,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那么曹操又为何首肯了陈群的献议呢?曹操有没有瞧出来此举对曹昂未必有利呢?据是勋判断,也有两种可能:一,当局者迷,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也;二,曹操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继续考察曹昂,反正三州之卒数量虽然不少,却还并不在曹操担忧的范围之内。

  终究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就喜欢考察儿子们,皆付曹丕、曹彰和曹植权柄,然后犹豫了好多年,差点儿就步了袁绍、刘表的后尘。而在这条时间线上,形势虽变,人心不移,曹操原本放曹昂前往荆州,就有考验和磨练的用意,那么加大考察分量,那也在情理之中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