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越战的悲剧与教训_[美]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完结】(59)

  林登·B·约翰逊总统在收到我们的备忘录的同一天,派遣麦乔治·邦迪去西贡评估有无出现稳定的政府的前景,并商讨美国是否应该对北越采取军事行动。倾向于支持采取行动的人(包括麦乔治·邦迪、马克斯威尔·泰勒和我)认定,此举会增加南越的信心,使他们相信美国愿意为南越而战,这样就可使其道德和政治基础得以加强。

  西贡的形势证实了麦乔治·邦迪最大的担心:南越的将领们在继续内讧和迫害佛教徒;政客们依旧没有实权;教徒们坚持在街头示威和抗议,麦乔治·邦迪致电总统: “非共产党军队目前的情况就像在进行内战中的内战。”

  麦乔治·邦迪访越的第三天,越共使用炸药和迫击炮袭击了南越陆军司令部和西贡以北二百四十英里处的波来古附近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八名美军死亡,一百多名受伤。在马克斯威尔·泰勒和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的支持下,麦乔治·邦迪立即建议给予北越报复性的空中打击,这是华盛顿数月以来一直在考虑的。越共对波来古的进攻和我们做出的反应导致了战争的升级。

  总统一收到麦乔治·邦迪的建议,即在内阁会议室召集了有国会领袖出席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虽然对北越的空袭会增加额外的风险,因为苏联总理阿列克谢·柯西金当时正在河内访问,但几乎每一个出席会议的人(包括苏联问题专家汤米·汤普森和乔治·鲍尔)都要求对越共的进攻予以还击。只有参议员迈克·曼斯菲尔德坚决反对。他隔着会议桌直视着总统说,即使河内没有直接指挥这次进攻,它也“了解事情的整个过程。”他说,“南越的老百姓不支持我们”,否则的话,“越共不可能发动这次突然袭击”。他呼吁林登·B·约翰逊慎重考虑这个事实,因为报复性的空袭意味着美国将不再“只说不练了”。总统听完迈克·曼斯菲尔德的发言后,依据“东京湾决议”赋予他的权力下达了空袭命令。

  第二天晚上,麦乔治·邦迪带着一份报告返回华盛顿,报告称: 越南的形势每况愈下,如果美国不采取新的行动,失败不可避免……在越南的利害关系非常之大……美国的国际声誉和实际影响力在越南受到了直接威胁。现在没有办法解除越南人身上的负担,也不能通过谈判做出任何重大承诺而使我们退出越南……目前,任何形式的和谈撤退都意味着投降。

  麦乔治·邦迪建议采取渐进而持久地轰炸北越的政策。他提出两个目标:就长期而言,他希望轰炸对北越的意志产生影响,迫使他们减少对越共的支援并进行谈判;就短期而言,他认为轰炸能“立即在南越增加乐观情绪”。

  这种策略能改变长期的趋势吗?麦乔治·邦迪说他不能保证。他说,“越南的前景很不妙”,“有许多事情需要越南人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在越南的立场存在严重弱点,人们普遍认为,我们没有热情、实力、耐心和决心采取必要行动并坚持下去”。

  他在最后一段中强调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使从最乐观的方面来看,在越南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认清这一基本事实对我们来说似乎很重要,让我国人民了解这一点,也很重要。”我认为我们当时没有做到这一点。

  麦乔治·邦迪在一九六五年二月八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提交了他的报告,国会领袖出席了这次会议。总统赞同他提出的轰炸计划,但认为这是打败侵略而“不使战争升级”的一个步骤。实际上,轰炸计划意味着美国的军事行动将发生重大变化。总统所言是完全无视这种重大变化的不实之词。林登·B·约翰逊深知此点,但考虑到对外界的影响,他发表意见时做了变通和夸张,并希望其他人也照此办理。参议员埃弗雷特 ·德克森询问能向新闻界讲些什么时,林登·B·约翰逊要求他不要讲美国在谋求“扩大战争”。

  虽然总统向公众隐瞒了政策的这一变化,但他咨询了政府外的许多有经验的资深人士,尤其是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他让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安德鲁·古德帕斯特中将(曾担任过艾森豪威尔的军事助手)向艾森豪威尔介绍基本情况。他还邀请艾森豪威尔到白宫与他和他的高级顾问们会面。

  我参加了二月十七日的会议。那天下午,麦乔治·邦迪、厄尔·G·“巴斯”·惠勒、安德鲁·古德帕斯特和我(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下级军官)围坐在内阁会议桌边两个半小时,聆听艾森豪威尔将军对轰炸决策和越南问题的看法。将军一开始就说,林登·B·约翰逊的首要任务是在东南亚遏制共产主义。他说,轰炸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轰炸不会完全杜绝渗透,但有助于削弱河内继续作战的决心。所以,他认为总统把报复性打击改为“施压战役”的时机来临了。当时在场的某人(我忘了是谁)说,阻止共产党接管南越需要大量美军——八个师,艾森豪威尔听后说,他希望不需要那么多,但如果真需要,“就那么办吧”。他说,如果中国人或苏联人威胁要进行干涉, “我们应该回话让他们小心,以防灾难(如核打击)降临到他们头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