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国人:建国历程_[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完结】(143)

  三十八 英雄?还是小丑?通俗文学中的喜剧式超人

  十九世纪初叶,美洲就具备了形成一个英雄时代的许多明显特征——鲜为人知的荒野,在那里,人们受到桀骜不驯的野兽和敌对部落的威胁。毫不奇怪,随之而出现的便是美国式的古代英雄了。然而,国家疆界、人们理想和语言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事实和愿望之间的界限模糊却跟英雄故事和喜剧之间不明确的界限相呼应。我们最初的民间英雄就是在一片哄笑声中登台的。国家愿望的体现者同时是全国的笑柄。这种罕见的组合就是美国特点的产物。

  英雄时代的欧洲英雄们——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基里斯、英国史诗《贝奥伍尔夫》中的主人翁、法国名着《罗兰之歌》中的英勇骑士、德国传说中的伟人齐格菲、传奇人物亚瑟王……以及其他许多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这当然还是个谜。他们很可能首先出现在口头传诵的故事里,逐渐地才被写进正式的文学作品。从传说或歌谣到文学史诗是一条漫长的路。千百年来,这些英雄人物得到了提炼、升华和”纯化“,而写英雄史的人也有意识地把他们的对象描写得伟大而高贵。

  美国的情形则截然不同。有关戴维·克罗克特(1786-1836)的故事,当他在世时就已经开始流传了。而当他的业绩——真实的或人们想象的——被印成文字啤能永存人间时,他还未去世。他的”自传体“着作(可能大多数都是别人写的)和其它有关事件的记录,使他在死后不到十年就成了整个美洲大陆的名人。

  美国人塑造自己传说中的英雄的过程,至少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首先,所需的时间短得出奇:在这里,从不定型的口头传说到形成文字并出版只需要几年,而不是几百年的时间,连故事里的粗活和上语都来不及去掉。其次,这些故事最早的版本是典型美国式的。它们还不是文学,只能被称为”通俗文学“——这些作品写的都是些粗俗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幽默、粗野的滑稽剧、难以置信的事情以及给头脑简单的人编写的探险故事,等等。美国类似《不列颠王国历史》和《亚瑟王之死》的书里没有关于克罗克特的记载。在十年的时间里,有关他的轶事从炉边的议论和酒店里的笑谈这个小范围里脱颖而出,成了伟大的民主世界里见诸文字的东西了。廉价的出版物把讲述者嘴边的故事大量发行,使克罗克特的名字传播开来。这些故事很快就成了欣欣向荣的通俗文学的一部分。

  当然,西欧早在十七世纪就有某种通俗文学存在了,如民谣、传单、打油诗、历书和其它流行一时的消遣和指南书。但是长期以来,文学作品的服务对象只限于上层阶级的少数人。庄严神圣的作品,如圣经、祈祷书、布道词、史诗以及专题论文等早在文学作品流传之前就已广泛印刷了。英国的工人阶级直到十九世纪才开始学习阅读。当普通老百姓中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作品的读者时,大量伟大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密尔顿的史诗已面世并占领了国家舞台。

  美国的情形就不一样了。这里从殖民时代起,文学作品就比在宗主国里流传得广泛。早在这个国家诞生之际,通俗文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读者。在美国头一百年的历史中,通俗文学不断发展繁荣。与此同时,美国的作家们努力使这个国家具有自己的典雅和上乘的文学作品。美国又一次把人们所熟悉的欧洲式文化发展的时间顺序缩短和打乱了。在其它地方,往往是一个国家首先具有自己的文学,然后某种通俗文学才有可能随着文化的蔓延而产生。而在美国,通俗文学几乎在国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戴维·克罗克特是最重要的和在一段时期内最着名的民间英雄人选。他的声名之所以能广泛传播,其途径正如其它跟他有关的事情一样,生动地表明了美国的特殊性。一七八六年,克罗克特生于田纳西州的东北部:其父原是独立战争时期革命军中的一个士兵,后来当了一家小酒馆的老板。克罗克特十二岁时,为了躲避挨打,弃家出走,流浪了几年,在十八岁时结了婚。他务农不成,就在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一四年克里克战争期间参加了安德鲁·杰克逊的部队,当过一阵侦察兵。后来,他雇人替他服完兵役,自己却到田纳西州南部开始担任公职,先是被任命为地方治安官,后来当上了民兵上校。一八二一年,克罗克特被选入州议会,不久,他又一次搬家,到了田纳西州的西部边界(和他最近的邻居也相距有七英里之遥),并很快在新的选区再次被选入州议会。随后,他居然竞选国会议员,而且自己也没料到,竟大功告成。他在国会连任三个任期。平时,不在州政府或华盛顿任职的时候,他过的是边远地区居民的冒险生活:他曾在九个月里捕杀了一百零五只熊;一八二六年,他在密西西比河上放排的时候,险些丧命。

  他几乎没受过任何教育,对书本知识很瞧不起。他认为单词拼写规则是”同自然背道而驰的“。作为一名法官,他甚至连”司法制度“一词的含义都不知道,他”靠的是天赋的意识,而不是法律知识“。克罗克特在田纳西州州议会投票反对杰克逊当选参议员。他很旱就开始反对杰克逊在国会的政策了。在刚刚成立的反杰克逊的辉格党人眼里,克罗克特是边远地区受人喜爱的象征。但这却惹恼了他在田纳西州的选民,以至他们拒绝再次把他选入国会。于是,克罗克特离开了田纳西州,一方面是因为愤怒,一方面是由于对得克萨斯的独立战争发生了兴趣。他一八三六年二月到达圣安东尼亚镇的阿拉莫要塞,几个星期后,在阿拉莫的最后保卫战中,英勇献身。戴维·克罗克特的事迹,无论是真实的或是臆想的,都很快地以文字形式传播开来:报纸、年鉴和书籍登载着他的事迹。各种不能自圆其说的东西笼罩着这一切,或者说在这一切周围形成了一个光环,甚至连这些故事的作者姓甚名谁都很难搞清。克罗克特本人在一八三六年之前出版的有关他的书里可能插了一手,辉格党记者们和其他人也曾添枝加叶。后来年鉴中的故事大都出于无名氏之手。但是,毫无疑问,关于戴维·克罗克特的见诸文字的故事是深受欢迎并流传很广的。《戴维·克罗克特上校的趣闻轶事》(一八三三年)、《克罗克特上校的北方及东南部之行小记》(一八 三五年)和克罗克特的作品《马丁·范市伦的一生》(一八三五年)等书都拥有众多读者。《戴维·克罗克特的一生及田纳西的生活》(一八三四年)一书后来被称为他的自传,成了畅销书。他去世后出版的文学作品,如《克罗克特上校的事迹和他在得克萨斯州的冒险生活》(一八三六年)一类的书不断再版,使人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他的故事。于是出现了所谓”克罗克特记事“。最早的记事是一八三五年在纳什维尔出版的,题为《戴维·克罗克特记事:关于西部的野外运动和边远地区的生活——献给合众国所有的州》。开头的几期取材于”自传“,后来则登载了据说是克罗克特上校本人生前积累的一些资料(据称经过”克罗克特上校继承人“的许可)。纳什维尔的版本一直出到一八四一年,那时,其它的克罗克特记事也开始在纽约、费城、波士顿、奥尔巴尼、巴尔的摩、路易斯维尔等地出版。到一八五六年,至少有了五十种版本。这些记事里都配有粗糙的木刻插图,排版和书的内容一样不加修饰,但它们却注定要在二十世纪中叶成为收藏家们昂贵的藏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