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名家一起感受汉朝气象_邢群麟+付志宏【完结】(8)

  “攘外必先安内。”内政修明,汉武帝于是想到了匈奴。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先是和亲,后开始对匈奴作战。

  让我们简要地看看武帝的文治武功。他独尊儒术,强化皇权,垄断财利,均输平准,北伐匈奴,开疆扩土。这寥寥二十四字却如同一股龙卷风一般,排山倒海而来,彰显出武帝横空出世的英武神威。

  可以说是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班固对武帝的评价可浓缩为四字:“雄才大略。”这可真是又准又狠、铿锵有力的评价,经典至极。

  荀悦在《汉纪》里对汉武帝评价说:“武皇帝恢万世业,内脩文学,外曜武威,延天下之士,济济盈朝,兴事创制,无所不施,先王之风,粲然存矣,然犹好其文,未尽其实,发其始,不克其终,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罢弊,当此之时,天下骚然,海内无聊,而孝文之业衰矣。”对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的评价确实是中肯之语。

  武帝的出生就与常人不一般,其母王美人“梦日入怀”,于是怀孕,当时还是太子的景帝就说这是贵不可言的征兆。后景帝继位,王美人产子,名曰刘彘。刘彘一开始并非太子,只是胶东王。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欲将女儿阿娇许于当时的太子刘荣。结果遭到其母栗姬羞辱,未遂。于是决定将阿娇许配给刘彘。

  当时刘彘年岁尚小,长公主问:“小刘彘,你想娶媳妇吗?”然后又指着一干宫女说:“这些人做你的媳妇好不好?”小刘彘摇头俱拒。最后长公主问及阿娇。刘彘朗声说:“若得阿娇为妇,必以金屋储之。”这就是著名的“金屋藏娇”的故事。长公主心下大喜,遂订成这门亲事。

  在刘嫖的努力运作和王美人的配合下,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将刘彘定名为刘彻,立为新太子。景帝对其栽培也颇费苦心,先请窦婴循循教育,又请卫绾做刘彻之师。后来景帝年高,于是在刘彻十六岁时为之行冠礼,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汉武帝真是时代的健儿。他接到的班,比之刘邦所接,何止要强百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讲汉武帝登基时,故引班固《汉书》中对“文景之治”的赞语,其用意十分明显,意在指刘彻接过了一个“黎民醇厚”、有“周之成康”般的盛世天下。而这恰恰是这一雄主可傲立千秋的基础。

  基于此等优越的条件,武帝遂施展才华,极显一代君王之盛,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所建树。

  以文为例,王子今在其著作《汉武英雄时代》中,说“正是在汉武帝时代,随着中国以大一统为基本形式的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得以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得以基本形成”。

  前几位皇帝承接秦末残破不堪几近灭绝的历史遗存,他们励精图治,拨乱反正,以宽容的社会风气,为文化自愈提供了历史机遇。到武帝继位,他首先重用董仲舒。窦太后驾崩之后,董仲舒发大红运,发表天人三策。武帝喜之。《论衡》说:“孝武之时,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文最善。”即是明证。于是后来便有了“天人三策称圣意,董生一举天下知”的说法,也有了我们熟知的名句“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武帝还提高了儒家典籍的文化地位,并建立察举制,招贤纳良,集海内外人才俊杰,共图大业。一时间武帝周围人才云集。《汉书》称赞说:“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荐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制诰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司马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庄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其余不可胜记!”

  正因为各种人才都有了,于是武帝开始采纳董仲舒之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文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的局面,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采公孙弘之制度兴办太学,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太学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其中的精英甚至成了国家智囊团的成员。然后又让天文学家洛下闳修正历法,他创制了太初历,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李延年则被封为乐府协律督尉调和音律,那首著名的《北方有佳人》就为李延年所作;律法方面则由张汤、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二位皆主张立法应严峻。张汤还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缉,打击富商,剪除豪强,很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之事,权势远在丞相上,是有名的酷吏。武帝还封禅礼拜,继承先王文化传统。

  这些大胆的改制,荀悦评之为:“延天下之士,济济盈朝,兴事创制,无所不施,先王之风,粲然存矣。”汉武帝继承先皇之位后,威信皆因此而立。

  人们称呼刘彻为武帝,大都认为他只是武功极盛,军事成绩斐然,文采则不行,毛泽东作词说汉武“略输文采”,大概是与“今朝”的“风流人物”相比,其自信可嘉,不过角度不同,也不能说明武帝仅为武胜。事实上,历史学家班固就曾独赞武帝雄才大略,对其武功则鲜有评价。武帝其实“号令文章,焕焉可述”,更不用说其忏悔录式的文章《轮台罪己诏》了,这绝不可能出自其他帝王之手,这也为后世君王开了自我批评之先河。武帝还收藏淮南王刘安的《淮南鸿烈传》,这也可见年轻时的武帝还是个浪漫的文学青年。《汉书》中还著录汉武帝所作的赋,就更证明了武帝不光是武功极盛,文采辞章也绝非凡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