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名家一起经历唐朝盛典_邢群麟+杨艳丽【完结】(26)

  一年后,大唐铁骑真正开始了对突厥的战争,李靖率兵十二万深入大漠。李勣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败突厥军后与李靖合兵,李靖于二月初率三千精锐夜袭定襄。贞观五年,唐军再度大破突厥军,俘颉利可汗,东突厥败亡,大唐终于成功地处理了这块难啃的骨头。

  而西突厥汗国在统叶护可汗统治下,亦成为“控制数十万,霸有西域”的强国。贞观二年,西突厥发生内乱,各部互相争斗,经常自立可汗,力量逐渐削弱。贞观六年,泥孰被立为咄陆可汗。其后,西突厥内部依然混战不休,贞观十二年,西突厥再次分裂为北庭、南庭两部。十六年,北庭乙毗咄陆可汗发兵入侵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被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其后乙毗咄可汗被罢黜,乙毗射匮可汗继立。二十年,乙毗射匮遣使入朝,贡献方物,请求联姻。原被乙毗咄陆可汗封为叶护的阿史那贺鲁于二十二年率其余众数千帐归附唐朝。突厥是北方大国,突厥既平,唐在边境外诸族中建立起无上的声威,四方诸族纷纷来降服。630年,四方君长到宫门前请唐太宗称“天可汗”。此后唐朝皇帝对西北诸族用“天可汗”名义行施号令。

  “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这是当时在高昌流传的一首民谣。突厥的灭亡,让西方的各个部落都感到了唐帝国的强大,纷纷臣服,表示愿意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接受唐帝国的保护。范文澜就大唐对突厥的战争作了客观的评价:“行国包围中国的北方和西北方,既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又断绝中国与西方诸国经济、文化在陆路上的交流,这对中国和西方诸国都是有害的。中国击败北方行国,援助西方诸国脱离行国的统治,这样的战争,对中国和西方诸国都是有益的。”中原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通向中亚,乃至达到西方的道路也被彻底打开。大唐的天威穿透了风沙阻隔,远播世界。在海上交往不多的时代,陆路承担着国家间交流的主要方式。中华东临大海,西南有高原阻隔,西边的丝绸之路便承载了与外界的交流。以雄武之力、短暂的疼痛换来百年和平,于大唐、西域、中亚和更广大的世界都是完美的一笔。

  贞观十五年,唐大将李勣大破薛延陀军。龙朔元年十月薛仁贵大军在天山平定回纥叛乱,此后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几个西域小国先后向王师称臣。唐朝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资治通鉴》有载:“君集虏高昌王智盛及其群臣豪杰而还。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至此,大唐帝国国土已西至咸海,北越过贝加尔湖,西南濒临阿拉伯海,大唐帝国的版图在这个时候基本成型。

  大漠外 雄浑音

  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袁行霈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闺中少妇独坐床沿,瑟瑟秋风凉透了心,挂在冰冷夜空里的皓月和她一样的孤独。心中的人远在边塞,何能不牵肠挂肚?思妇的泪随着曹丕的《燕歌行》流淌了四百多年,时时牵动着戍边将士们的心。东汉后,中华边疆烽烟四起,青壮男人应征入伍。战争之惨烈,刀剑之无情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漫漫征途像一条孱弱的生命线,一端拉着家乡,一端伸向未知的明天。国势不强,军力萎靡,边塞的声音就这样低吟了几个世纪,少有悲壮激昂的吼啸。

  胜败是每一个军人最关注的事情,自信靠不断的胜利来撑起。自东汉以来,西北大漠、北面草原在中国军人的精神里种植了畏惧感。直到大唐彻底一扫蔓延四个世纪的边塞颓势,雄浑之音方兴起,何等壮阔!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同样是风沙雪雨、大漠狼烟,在不同时代的军人眼里,却是不一样的景致。可以是恶劣,可以是畏惧。在唐前的军中文人眼里,它们是催生愁绪和失望的资本,少有能傲视万物的情怀。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袁行霈所说:“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此话一点都不假,唐朝边塞诗的创作者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外,还有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也加入了边塞诗的创作团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