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方面军司令员笔记_[苏联]伊·斯·科涅夫【完结】(131)

  实际上,战役中出现的情况极其复杂多样,因此,在定下决心时,不得不就地考虑那些事先和从远处无法估计到的因素。这里实在不能容许,也不应容许存在死板的公式。

  在我的记忆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坦克部队进入突破口,是在1944年7月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当时,炮兵和步兵打开的突破口,整个正面只有6—8公里宽。但我还是将雷巴尔科的坦克第3集团军投了进去,并且,这一决心后来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假如我们没有勇气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在利沃夫方向上对德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啃一段肘间。在那里,步兵没有足够数量的直接支援坦克,因此,进攻必将非常迟缓。而当你不是突破防御、而是啃敌人的防御时,那就很难指望成功。啃防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方法,是没有充分利用自己全部能力的一种方法。而在伟大卫国战争后期,我们有这种能力。这时出现了威力强大的坦克和极好的自行火炮。有这样的教术装备,又不去利用其全部的突击力、火力和机动力,而打算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办法去突破,把坦克闲置起来,从头至尾都让步兵去啃敌人的防御,我总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办法。

  因为考虑了我们的现实能力,因而当时在科沃夫战役中,我决定将雷巴尔科的坦克集团军投入突破。而这样做被证明是正确的。

  再谈谈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当时,坦克面前打开了一道大门,简直连三驾马车也能进去!这时,就像古语说的那样,上帝自己吩咐将他们就在第一天立即投入突破。

  我们突破的这天,俘虏了几名德军指挥官和参谋军官。可是,我没时间同他们淡话。因此,我不能讲述。敌方是怎样看待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的。但是,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弥补。库特·蒂佩尔斯基希将军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很客观地写到了这次突破。我觉得,他的供述在我试图描绘的所发生的事件的画面上,完全不是多余的线条。

  关于1月12日这天,请看蒂佩尔斯基希是怎样描写的吧:

  “突破是如此猛烈,它不仅打退了第一梯队的师,而且打退了很强的快速预备队,预备队是按希特勒的绝对命令调至离战线很近的地方的。快速预备队由于俄国人的炮火准备已受到损失,而后来,由于总退却,他们根本未能按计划使用上。深深楔入德军战线的兵力如此之多,以致要消灭他们,或哪怕是限制一下他们都已不可能。坦克第4集团军的正面被撕裂成数段,没有任何可能去制止俄军的进攻。俄国军队很快将其坦克兵团投入了打开的缺口,其主力开始向尼达河推进,而同时,其北翼则向凯尔采实施包围机动。”(库特·蒂佩尔斯基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508页。)

  在通往凯尔采城的接近地上,德军顽强战斗,因而在开始的时候就减慢了戈尔多夫的近卫第3集团军和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的推进速度。得到这一情报后,我立即掉转运动中的列柳申科的坦克第4集团军,使其从西南方向迂回凯尔采。由于实施了这一机动,于进攻的第四天,即1月15日,攻占了凯尔釆城,在该城接近地上抵抗的大部分德国法西斯军队被击溃,其残部逃到了凯尔采以习匕的森林中。后来,他们与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猛攻下败退下来的其他被击溃的集团军残部汇集到一起,形成了由几个师组成的相当大的一个集团。它处在我们的深远后方,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相邻翼侧之后。

  这就是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的显著特点,而且基本上也是战争后期的显著特点。我们并非力图非要在每个这样的敌军集团周围建立双层正面——对外正面和对内正面不可。我们认为,并且合乎规律地认为,如果我们相当迅速地发展进攻,那么,被割裂开的,并仍处于我们后方的敌军兵力即使很强大,对于我们来说,也并不可怕。因为他们早晚是会被我军第二梯队粉碎和消灭的。

  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强大敌军集团,也终于这样被歼灭了。它曾两次企图突围,但均遭失败。后来,尚未完全被打败的该集团,利用我军后面的森林作掩护慢慢行进,结果经过几次小的交火,便被彻底消灭了。

  留在我们后方的敌人快速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情况比较复杂。在进攻最激烈的时候,我来到了位于琴斯托霍瓦郊区的前进指挥所,听取了自己一位邻居不安的报告,他说,敌军一个坦克和摩托化部队重兵集团,正从我们的后方,径直向琴斯托霍瓦,向我们运动。

  当时的态势不太有利,前面是向西开去的夺取琴斯托霍瓦的我军部队,中间是方面军前进指挥所,而在后面,却是敌人的一个坦克军。不管怎样,这一点在最初的报告中已看出来了,尽管在报告中,同往常在类似情况下一样,有些夸张。当时,的确有一个敌军坦克师向我们开来。它还收拢了几支向其靠拢的零散部队。但是,应该说,为了对我们的后方实施坚决的突破,敌坦克师的开进组织得相当好。

  当然,消息是不好,可我对这并不感到意外。我们曾推测,在我们向前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在我们的后方,是会出现这种个别的游动包围的。并且,在现代条件下,军队实施机动时,相互间存在缺口,进攻军队的正面不是绵亘正面,而且,也不应是绵亘正面,因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没有丝毫必要胳臂靠胳膊,肩并肩地行进,因此,这种游动包围的出现是合乎规律的。而重要的问题是,要在我们各部队和兵团内部,组织好协同,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并使其在战斗的任何时刻都能接受指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