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特工王戴笠_杨者圣【完结】(92)

  第四道封锁线是由军委会特务团组成。张、杨分别移解修文、息烽后,戴笠担心消息泄漏出去,张、杨旧部会联合营救,就请示蒋介石同意,调军委会特务第四团加强对张、杨大外围的看守任务。团长张止戈按戴笠的指示,把团部设在息烽县城,修文则派徐启龙的1 个营驻守。虽如此,戴笠还是不能放心。又进一步增调军委会特务第二团驻息烽专事监视玄天洞,增调军委会特务第八团驻修文专事监视阳明洞。特务团均按戴笠的要求,在张、杨住地的外围建碉堡、设岗哨,在交通要道设置关卡,盘查行人,把阳明洞、玄天洞围得铁桶一般。

  第五道封锁线是由军统特务控制修文、息烽两县的邮电通讯及当地的情报治安和联络部门。张学良到修文后,戴笠规定寄出函电都要经过刘乙光和驻修文邮检特务的检查方可发出。外面寄给张、杨的函电,除蒋介石、宋美龄的函电不准检查外,其它任何大员的函电都必须扣压检查。至于报刊书籍中涉及到张、杨消息的,则一律扣压不送,进行销毁处理。凡发现有可疑人给张、杨寄送函电的,则必须派特务对寄送人进行秘密调查,重要情况须立即向戴笠呈报处理。

  除了五道封锁线之外,戴笠还对刘乙光、李家杰分别单独传达蒋介石的密令,如一旦发生意外,来不及应变,则由刘、李对张学良、杨虎城及副官、保姆等人下杀手,统统打死,绝不能让他们被活着救走。

  1939 年2 月下旬,戴笠到贵阳办事完毕后,在返回重庆途中顺便拐到阳明洞去看望张学良。戴见到张后,第一句就说:“雨农代表委员长问副司令好。”张苦笑回答说:“委员长日理万机,还记得我这个被囚之人,谢谢!”

  戴和张海阔天空地闲聊了一会儿,因事急着要走。张在送戴时,对戴说:“我想及时知道外界的情况,能不能给我送台收音机来?”戴沉思良久,才答非所问地说:“可以多选些唱片和书刊送来”。张知此事已不可为,也就不再言语,心情忧郁地返回卧室。

  张、杨在修文、息烽,因交通也还方便,戴笠每年都要抽出一两次时间到阳明洞、玄天洞看看张、杨。其中,看张的次数和时间要多些。有一段时间,张心情烦燥,经常发脾气,甚至流露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每遇这种情况,戴笠总要备一些礼品,抽时间到修文来看看张。如抽不出时间,则写一封信,派总务处长沈醉或其他大特务带上礼品代表他去看张。如果还不能使张的情绪安静下来,戴则请示蒋介石批准,派东北籍参政员莫德惠,由军统人事室主任李肖白陪同,一起去看看张。每次用两三天时间陪张谈谈外面的情况,缓解张的情绪。每当此时,李肖白总是寸步不离,以防他们私下达成什么默契。李完成任务后,照例把张、莫谈话的内容向戴笠详细汇报。而杨虎城照例是得不到张的这些待遇的。

  戴笠每次去看望张、杨,表面上了解张、杨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实际上是检查对张、杨的看守情况。因此,戴每次在修文和息烽停留,都要听取特务队长、宪兵连长的工作汇报,然后再个别找特务与宪兵了解情况,进行核实,以防特务队长或宪兵连长对他欺骗,逼得特务和宪兵们对看守工作十分谨慎严密,丝毫不敢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_3 越境追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8 年12 月18 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出走重庆,经昆明,到达河内。

  12 月29 日,汪精卫在香港《南华日报》上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以 “恢复和平”为口号,开始了卖国投敌的活动。

  汪精卫的出逃,在国民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戴笠受蒋密令,对交通部长彭学沛、教育部常务次长张道藩等一些被认为与汪精卫出逃有关的人,暗中进行审查控制,命令军统云南站长李家祯、西南运输处监察组长张炎元调动庞大的特务组织,对认为协助汪精卫出逃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进行严密监视。

  1939 年1 月1 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会议作出罢免汪精卫公职的决定,并剥夺其国民党党籍,动员全国报纸对汪进行揭露,下令“严缉惩办汉奸”。此后,蒋介石密令戴笠立即拟订制裁汪精卫的行动计划,抓紧时间进行布置,一定要抢在汪精卫离开河内去南京组织伪政府之前把他除掉。

  具体行动时间则要听蒋的最后通知。

  戴笠是靠暗杀起家的,在布置行动方面虽有丰富的经验,但对完成这次任务也感到毫无把握,因为执行中难度很大。

  首先,这是一次国际行动。如何越境组织暗杀,这在军统历史上是第一次,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鉴。越南是法国殖民地,法国人历来对殖民地的治安抓得很紧,连武器也禁止携带。加之语言不通、地形不熟、风俗不同,这就使得行动人员办事很不方便,形迹很难隐蔽。戴笠深知:暗杀是一项十分精细严密的行动,只要在某一细节上稍一疏忽,就有可能招致全盘工作的失败。军统虽有不少国际情报人员,但是却没有1 个国际行动人员。况且过去在国内组织的暗杀行动,不但有大批军警宪人员进行配合,而且参加行动的特务都是在当地活动多年的“老地方”,地形熟、关系熟、人员熟,可谓得心应手。而这次越境行动根本无此条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