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陈布雷大传_王泰栋【完结】(30)

  浙高史地、博物,均由日籍教师教授,不用课本,而用表示讲解。各班级均由学生自编讲义,举二三人担任讲义编辑、缮印、装订工作。陈布雷尝被推编辑生理学讲义之后半部。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授法,极合新式教育原理。听、记、写、编四者为新闻记者所必备者。先生讲、学生记、编成书,再刻钢版、印成讲义,其过程无异报纸的编采、发排、付印。

  1908年陈布雷19岁,浙高预科卒业,夏入正科。春4月,杭州公私立各校,举行联合运动会于梅东高桥运动场,到者3000人。他在会场任会场新闻编辑,以油印分送观众。图画教师包蝶仙先生指导之。此为他练习新闻工作之始,从编印油印讲义到编印油印新闻纸了。此为编采印发合一的新闻工作,陈布雷很感兴趣。

  清末,铁路收归国有,全国护路风潮起。1907年(民元前五年)秋,陈布雷参加“浙路拒款会”,为学生代表。当时汪大燮任职邮传部,主张“铁道国有”,将以沪杭甬铁路借英款建筑。浙省人民,大为反对,以力保主权为号召。自士绅、学界、商界,均组织团体,宣传请愿。杭州省城各校,派代表参加,陈布雷为浙高代表之一,时常参加开会或集队请愿全国护路运动,其始为爱国运动,后则为辛亥革命的助力,证明满清政府之无能与民意之不可侮,亦证明逆民者之必亡。陈布雷首次参加救国行动,为“浙路拒款”问题,特致书杨度,并寄一份于上海《天铎报》洪佛矢(洪也是陈布雷慈溪同乡)求正。洪佛矢将来信在《天铎报》刊出,并复函称许,勉以课暇常作文字投寄,给陈布雷以莫大鼓励,使其倾向新闻事业之心益坚。

  走进《天铎报》响应武昌起义(1)

  走进《天铎报》响应武昌起义,《谈鄂》十篇

  《天铎报》出版于1909年(民前二年,宣统二年),为浙绅汤寿潜等出资创办,由陈布雷堂兄陈屺怀任社长。汤、陈学养有素,主持正论,不阿权势,在沪报界,颇著声誉。广罗人才,版面具有特色。戴季陶于民元前二年二月间,以不见容于苏州护院藩司某,愤而至沪,任职于《上海日报》。未几,《天铎报》征求各省新闻编辑员,月薪30元。戴季陶往应征

  ,由社长陈屺怀出题面试,限一小时交卷。戴获应选后,夙夜兢业,乃至愿以生命贡献于报社,以是不数旬,一跃而为总编辑。所著社论,用“天仇”笔名,以犀利词锋,写激越评论,煽动力至强,引起读者兴趣,名满海内,为革命党的一枝健笔。《天铎报》声誉日隆。洪佛矢、胡飘瓦(名良箴、字群晦)随陈屺怀主《天铎报》。洪佛矢将陈布雷致杨度信刊出,使一青年之公论公诸社会,反映民间知识青年的心声,也可见《天铎报》的前进。是年春初,陈布雷道经上海赴杭入学,寄寓《天铎报》数日,对记者生活,颇为钦羡。

  1911年(民国纪元前一年,清宣统三年)春,陈布雷又过沪赴杭入学,寓《天铎报》社旬日。总编辑戴季陶因与钮有恒女士结婚请假,嘱代编报,每日撰短评二则,间办代撰社论。馆中同仁,皆与陈布雷友好。马志千、徐筱泉、林联青诸人,暇时常偕陈布雷出游。徐筏泉谓陈布雷所撰短评,喜用《水浒传》等小说中语,称之为小说迷。《水浒传》等小说,文字简洁有劲。短评原应单刀直入,句短透纸。用小说中语写短评,更能吸引读者。冗长的评论,拖泥带水,读者沉闷;噜唆的短评,软弱无力,教人气闷。他的短评,喜用小说中语,实显出其善作短评。徐筱泉的批评,乃是鼓励。

  是年夏,陈布雷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正科,以曾请假扣分,名列第四。陈屺怀曾说训恩此次考试,不作第二人想。如不请假,不扣分数,必为榜首。毕业典礼后,陈布雷还乡小住旬日,应《天铎报》之聘,赴沪任报社撰述,月薪40元。《天铎报》以前社长陈布雷大哥陈屺怀先生之关系,又以陈布雷一度代理编撰工作,且中英文均优,故延主笔政。秋初到沪,入《天铎报》。

  陈布雷的毕业文凭《天铎报》内部情形,相当复杂。《天铎报》开办时:汤蛰仙(寿潜,民元任临时政府交通总长)为董事长,陈屺怀任社长。汤寿潜长厚疏脱,不甚问社中事,而其左右干部,有所谓旅沪学会派者,阴思攫报社为己有;龁甚至。大哥拮据支持,甚以为苦。后以经济枯竭,社中亏欠甚多,让渡于粤人陈芷兰。陈芷兰,汉冶萍公司副经理,其背景为一部分粤人,与盛宣怀家有相当关系。陈屺怀既卸职,社中更聘粤人李怀霜为总编辑,然社事虽已让渡,而前后局交接未完,故胡飘瓦等建议使陈布雷入社为编辑,藉便前后局之接洽。陈布雷知为临时职务,然颇乐于尝试,遂请命于父,允就其聘。此为陈布雷正式为新闻记者之始,年方22岁。

  陈布雷二十二岁时留影陈布雷在《天铎报》生活,怡然自得,兴趣极浓。每日撰短评二则,每十日撰社论三篇。以在馆不能住宿,赁居于南京路第一行台旅社。旅社主人俞鸿奎,与《天铎报》前局同人有交谊,对陈布雷颇为优待,以前楼临街一室仅月取12元为住宿兼膳费,有时且招往其账房共饭。《天铎报》之旧同事沈筱汀与他同室而居约一月。沈去后,陈布雷一人独居。青年初涉社会,对一切都感觉新异而有趣味,交游渐多,来者不拒。居处常备白玫瑰酒一瓶,每日以小银币二角购酱牛肉,以待宾客,虽收入甚微,且常常欠发,亦怡然自得。每日午后到报馆收集材料,夜9时入馆撰文,12时归,过望平街口之陈一鹗纸店前,必购果物少许,携至寓所食之。他性情和蔼,待人以诚。报社环境,虽不单纯,然他与人无争。光明磊落的态度,正是新闻记者应有之风度,不计名利,自得其乐,不感困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