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名家一起淡看清朝风云_邢群麟/许长荣【完结】(24)

  其实以战迫和的手段是清政府惯用的,早在他们未入中原以前,对待明政府他们采取的就是这种策略,皇太极及其部下数次突破长城,长驱直入,甚至攻至燕京城下,以此逼迫明政府承认后金政府的存在,从而达成和解。当然,由于皇太极不肯接受作为明朝的藩属,而且要求将长城以外三个据点割让给他,这场和解注定不能达成。没想到三十年后,这种情况竟惊人般的重现,不过,这次清政府位置换了,由挑战者变为招抚者,对手也换了,由明朝变成了台湾的郑氏集团。

  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取决于你手中掌握多重的筹码。与当时清朝要求与明朝处于同等地位不同,台湾当然不可能要求与清政府同等地位,但它要求像“朝鲜、琉球”一样只是作为清政府的属国,而不并入清朝版图,甚至向外发布舆论“非属(中国)版图之中”,这超出了清政府谈判的底线,谈判只能以失败告终。

  此后的数次谈判中,清政府屡次作出重大让步,但对方却得寸进尺,继而向清政府讨要沿海几个地区,面对这种没有诚意的对手,康熙决定动用武力,以战迫和。

  其实,康熙先文后武的策略是很严谨的,与当时清政府所处的大背景是相符合的。

  康熙初即位时,国家刚将各地的民族暴动压制下去,由于长年的战争,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很虚弱,处于战后百废待兴的建设阶段。更何况清军是陆上骑兵,尚没有形成自己的水师力量,对海峡对面的台湾,只能望洋兴叹。这时,采用和谈是最明智的方法。

  等康熙从鳌拜手中夺过执政大权后,又忙于平定大陆地区的“三藩”之乱,无暇顾及对台湾用兵,因此也只能用和谈拖着。虽然当时郑氏集团也曾串通沿海的耿精忠在三藩战争中窜上岸来,但随着三藩的失败,只能灰溜溜地回去。

  清政府为和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显示了充分的诚意,也作出过重大让步,但前九次和谈都失败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究其原因,除了郑氏集团的坚持分裂、反对统一的客观因素之外,从清政府主观上讲,主要失误在于其和谈策略缺乏足以对郑氏集团形成致命威胁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做后盾。清政府与郑氏集团之间的矛盾,是尖锐对立的对抗性矛盾。面对这样的对手,要实现统一,武力行动应置于主导地位。但清政府不但没有及早地、迅速地建立起一支占据优势地位、能够威胁郑氏集团生存的水师部队,反而一度在军事上采取消极保守的防御方针,裁撤水师、焚烧战船、收缩防线,搁置武力。在没有必要的军事压力和有效的军事打击能力的情况下,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和谈使郑氏集团放弃对抗与分裂的立场,当然是达不到目的的。

  认识到这一点,康熙迅速调整和谈方针,和谈还是要进行的,但同时必须组建自己强大的水师力量,以战迫和,在战争上越是占据主动,谈判的筹码越大,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自己倾斜。这就是康熙的“因剿于抚”、武力统一台湾的军事策略的本质。

  “闻颦鼓而思良将”。康熙皇帝下定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决心之后,就开始考虑清军水师主将的人选问题。台湾四面环海,必须依仗水师才能攻入。满清将士虽然弓马娴熟,但不习水战,当时水师提督万正色虽然擅长海战,战功卓著,但他是武力统一台湾的坚决反对者,无法正确地贯彻康熙皇帝的战略思想,所以必须另选将帅,训练士卒。姚启圣与李光地极力推荐施琅,康熙经过了深思熟虑,接受了他们的推荐,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

  起用施琅,是这场战争的关键一招。他的确是攻台主将的合适人选。

  首先,施琅生长在海边,自幼随父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精通航海,对海疆的气候、地理等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从军后,转战东南沿海,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其次,施琅通晓兵法、战阵,并一贯主张以武力统一台湾,所以多年来精心谋划对台用兵方略,提出“因剿于抚”的战略方针及一整套实施方案,不但周密完备,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再次,施琅是从郑氏军营中反叛出来的,他熟悉台湾郑氏集团内情,他的智勇韬略也一向为郑军官兵所畏惧。他在郑氏集团中的故旧很多,为他争取内应和情报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最后,施琅不但是武力统一的坚决拥护者,而且对统一充满信心。他指出,清政府对郑氏集团有三个必胜条件,一是“新平三藩”,政治稳定;二是凭借“天下之财赋”,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三是“以我之众百倍于彼”,军事实力占压倒性优势。这是相当有见地的。

  施琅上任以后,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选拔将领,全力筹备攻台行动。他提出了尽量避免在台湾本岛作战的方略,建议先取澎湖,逼降台湾,这和康熙“因剿于抚”、以战迫和的策略不谋而合。此时,台湾郑氏集团发生内乱,实力削弱,清政府看到统一台湾的契机,立即行动。康熙对自己不善海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为了不贻误军机,颁旨授予施琅“相机自动征剿”的自主权。

  施琅没有辜负康熙的厚望。凭借多年海疆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海峡季风规律的掌握,他决定把渡海时机选在夏季的六月。因为冬季北风刚硬强劲,不利于船队的航行和停泊。澎湖之战,未必能一战而胜,一旦舰船被海风吹散,就很难迅速集结,发起二次进攻。夏季的西南季风则比较柔和,海上风轻浪平,清军船队可编队航行,官兵可免除晕眩之苦,也有利于船队集中停泊,实施下一步作战行动。同时,由于夏季多台风,按常规此季节不宜渡海,所以敌人防备定然松懈。此时,发动攻击,可使敌猝不及防,取得兵法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奇效。为避开台风袭击,施琅选定夏至前后二十余日为最佳渡海和作战时机,他凭着多年的航海经验判断,这段时间中风浪最平和,台风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