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界海军史探奇_萨苏/章骞【完结】(24)

  不管怎样,英国人总算取得了一定战果。不过,他们也发现自己丢掉了柯尼斯堡号的踪迹。

  继续进行炮击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这头非洲豹已经钻进了茫茫林海,好运气可一而不可二。

  而且,英国的侦察人员很快发现了柯尼斯堡号的新位置。由于不熟悉水道,英国巡洋舰不敢深入拉斐济河太远,而从河口位置,6英寸炮的射程根本够不到这个目标。

  英国人为了追杀躲在拉斐济河中的柯尼斯堡号,先后采用了十种不同的招数,简直可以与满清十大酷刑相比。这瞎猫碰死耗子式的跨射炮击,只能算是第一招。以英国人的想象力,还有的是没有施展呢。

  眼看打不着,英国人用了第二招。既然巡洋舰太大,无法进入河口,他们弄来了一艘鱼雷艇,准备用它完成对柯尼斯堡号的攻击。鱼雷艇吃水浅,可以深入河口。

  遗憾的是,至今我未能找到这艘英国鱼雷艇更详细的资料。鱼雷艇是用于攻击大型水上目标的高速大威力作战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在东非的海军力量,主要目的在于震慑当地土著人,维持殖民地的治安。土著人没有海军,当然不会有值得鱼雷艇攻击的目标,所以当地英国海军的序列中没有鱼雷艇的编制,当地也没有能够制造这种当时算是高科技兵器的工厂。

  而此后英国并无向当地运送鱼雷艇的纪录。

  会不会是记漏了?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从欧洲运送一条船,哪怕是一条小艇都会费很大功夫而且花费很多时间。1915年,为了清除德军在坦嘎尼喀湖的一支小"舰队",英国海军运送了两艘袖珍炮艇咪咪和托托号到东非去,海路上就走了足足两个月。围攻柯尼斯堡号,英国人的鱼雷艇说来就来,难道是变魔术?

  据我的推测,这是当时英国巡洋舰上携带的舰载鱼雷艇。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列强海军舰艇设计上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较大的军舰上搭载舰载鱼雷艇,用于近距离的袭击作战。我国北洋水师定远,镇远舰就各带有两艘舰载鱼雷艇,绰号"大头青",其中镇远2号鱼雷艇在威海卫夜战中与日军鱼雷艇发生炮战而战沉。这种鱼雷艇的配置被证明有一定的作用。中法战争中,中国海军两艘巡洋舰扬武号和驭远号都是被法军远东舰队的舰载鱼雷艇击沉的。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海军的远洋战舰上,依然经常配备舰载鱼雷艇,这次袭击柯尼斯堡号的任务,大概就是由他们执行。

  等袭击行动开始,英国人很快发现,自己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

  英国人用鱼雷艇打柯尼斯堡号的主意实在妙不可言。拉斐济河的河道弯弯曲曲,鱼雷不是兔子,不能从岸上蹦过去炸德国巡洋舰,所以即便远远看见对手,也没法打中,想打中它必须靠到离柯尼斯堡号很近的地方。

  但是,靠近了想给柯尼斯堡号一鱼雷……也很麻烦。

  柯尼斯堡号是船头对着下游停泊,从下游看来只见锋锐的舰首,截面积很小,想用鱼雷击中它就像想用箭射中迎面劈来的刀锋一样不可思议。而且汹涌的河水流过船身两侧自然形成两股湍急的乱流。在紊乱的水流中鱼雷可没有步枪子弹那样的精度,如果迎面放雷,就算英国鱼雷艇上都是数学家也没有多少打中的机会。至今使用鱼雷这种武器没有迎头发射的战术,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把鱼雷艇开到柯尼斯堡号侧面,对着它放雷,总可以了吧?不幸的是柯尼斯堡号所在的河面宽度只有一百多米,柯尼斯堡号自己的宽度就有十四米,留给鱼雷艇转向和放雷的空间跟在拥挤的停车场里掉头差不多。这时,鱼雷艇和柯尼斯堡号的距离只有几十米,鱼雷发射后有一定的保险距离(避免发射后过早爆炸崩了自己),这样短的距离就算打中也不会爆炸--其实等掉过头来,都不需要放鱼雷了,这个距离扔标枪都可以打到德国人。

  类似的内河鱼雷作战,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史可法中队曾在黄浦江上用英制MTB鱼雷艇史-102号奇袭日本装甲巡洋舰出云号。中国人的脑袋倒不像英国人那么僵硬,艇上的指挥官,水雷战专家安其邦选择了一个斜向射雷的战术,以15度顶角发射两枚鱼雷,结果只打中了码头岸壁和出云号外侧的趸船 - 史这次攻击失败可以理解。大家可以试着从15度角度看一条船,可以发现其船身会变得很短,想打中它概率实在不高。

  即便用这个战术,黄浦江的平均宽度可是五百米,比拉斐济河宽了好几倍呢。

  算起来,英国人用快艇袭击柯尼斯堡号,可能最好的做法应该选择使用杆雷艇。

  杆雷艇是19世纪鱼雷艇襁褓时期的一种变型,中国向英国最早定购的两艘巡洋舰超勇和扬威上就装备有杆雷艇。它的主要武器是在艇首安装一根长长的木杆,头上顶着一个炸弹,靠碰撞敌舰起爆消灭敌人。杆雷艇平时把木杆折向后方,如同一根大辫子,向敌舰攻击的时候甩向前方,又活像一个手持长枪的古老骑士,真是姿态万千。大多数杆雷艇不挂炸弹杆的时候和汽艇无异,不过美国海军打内战的时候也造过可以潜水的专用杆雷艇亨雷号,算是世界潜水艇的鼻祖了。

  可以想象这种兵器的危险性,因为杆雷艇的攻击半径10米左右,要想靠近敌战舰这么近自然是要枪林弹雨,九死一生,随着舰载武器的发达,这种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早已被淘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