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境线上的岁月_渊深藏龙【完结】(80)

  我们在龙州这一住就是整整三天,从南宁来的时候没这方面的思想准备,每人带的钱都不多,三天下来连吃带住宿口袋里的钱已所剩无己,我与陈炳辉翻遍了口袋将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放在一起一合计,总共只剩一元六角五分钱。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简单地估算一下,一个人每天住宿费需四角钱,吃一碗粉要一角二分,节约着一天吃两餐就是二角四分,两人一天总开支需一元二角八分,如果第二天生活车再不来的话我们将陷入无吃无住的窘境。

  这几天反正没事做,冒雨到龙州街上走了一圈。龙州县城不大,半个多小时就可全走一遍,这一走倒让我们对龙州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原来这一带是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曾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龙州城边的江名叫左江,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龙州宣布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俞作豫,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宛旦平,政治部主任何世昌。下辖两个纵队,共1000余人。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同时成立了中共左江特别委员会,书记严敏,统一领导左江革命委员会。5日,国民党桂系军阀以4个团的兵力攻打龙州。红八军作战失利,俞作豫、何世昌先后牺牲。李明瑞、袁振武率余部转移到右江地区,与红七军会合,并编入红七军。左江革命根据地丧失。其余部队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转战到百色,在百色成立了右江革命根据。为了纪念左江革命起义,当初邓小平领导革命起义的会议所在地成为了教育后人的左江起义纪念馆。

  第三天雨是不下了,但河里的洪水还没退,生活车也没盼到,还得在龙州继续住,交了住宿费吃了最简单的晚餐——米粉,我们口袋里只剩下一角三分钱。回到旅社我与陈炳辉商量明天有何打算,最坏的结果就是生活车如果还不能来,那么摆在我们面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路回工地。我到服务台找服务员打听了一下到彬桥先锋林场十三队的路该怎么走,她告诉我如果走小路的话大约有二十五公里。这么远的路途我们都没走过,上小学的时候最远一次我曾走了十五公里左右,没感觉到累。陈炳辉听我这一说对走路也有了点信心,没办法,谁让我们身上没钱。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收拾好东西去到平时生活车采购的菜市场等着,一直等到太阳升起老高生活车还没影子,看来今天真的是没希望了。没其他的办法,按昨晚的计划,走回工地吧。到饭店吃了一碗米粉,口袋还剩下一角三分钱,让服务员找了一根竹竿给我们,将竹竿穿过驱动轮中间的孔我们抬着它走上回工地的路途。

  要回彬桥先锋林场就要过左江。龙州一带属石灰岩地区,左江江面不算宽,大概二百米左右,平时左江的水显得深蓝深蓝的深不见底。在下冻的时候我们常下河游泳,潜到水里二三米就感觉到黑漆漆阴深深的,让人心里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无法控制的害怕感觉。传说这一带的河里有一种叫“水猴子”的动物,这种动物个子象瘦小的猴子,样子丑陋浑身油黑,尖利如锥般的嘴巴里长有锋利的长牙,经常有下河游泳的人被它们拖到水里淹死后吸血,打捞起来的死人脚底下都有一个小小的洞,这个洞就是“水猴子”吸血后留下的。传说毕竟是传说,这种动物我们没见过,但是,漆黑一团深不见底的河水与传说中的动物让左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一种很神秘的感觉。

  早上九点钟我们开始上路,顺着菜市往下走就是左江渡口,渡船就泊在河边。这几天发洪水江面的宽度比平时的大了一倍多,由于涨水不安全渡船这几天都停摆,与撑渡船的大叔说了我们的情况,磨了好长时间好心的大叔才答应破例冒险渡我们过去。

  这里的渡船全都采用一种渡河的方法,就是在渡口的上方横拉一条钢丝绳,这根钢丝绳可以根据河水的高低来上下调整,船工只要用一根硬木做成的工具扳着钢丝绳将船往对岸拉就行了。船到河中央,看着带有大量垃圾和泛着泡沫的黄浊河水滚滚而下,渡船在急流中颠簸得很厉害,船身一会儿打横一会儿又左右摇晃起伏不定,河水拍打得船体“啪啪”直响,那情那景让人心中不自觉地感到非常害怕,我们双手紧紧地抓着船沿看着船工吃力地拉着渡船动也不敢动。渡船好不容易才到了对岸,大叔只收了我们一角钱的过渡费,他还为我们详细地解说了通向彬桥先锋林场十三队的小路该怎么样走,千恩万谢离开了他——一个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口袋里装着剩下的三分钱我们踏上了返程之路。

  这条小路两旁是三米多高生势茂盛的甘蔗田,密密麻麻的甘蔗林连绵不断,人走在里面就象一只小船飘荡在汪洋大海之中,眼里除了甘蔗之外只有太阳光从头顶上的一线蓝天洒了下来。路全是黄土小路,下雨之后黄泥还没干踩下去很粘脚,走不远鞋底就粘上厚厚的一层泥,重得每迈出一步都要费不少的力气,这时就要停下来将鞋底的泥刮一刮,最要命的是我穿了一双轮胎胶底厚重的劳保皮鞋,这种鞋本来就重,粘上黄泥之后更是重得迈不开脚步,加上两人又要抬着三十多斤重的驱动轮,走起路来简直慢得象蜗牛爬。走走停停之间日已中天,路还没走出多远,按这种速度估算就是天黑也走不到工地。想想也没有什么办法,我们只好将鞋脱下来将鞋带绑住往竹竿上一挂光脚走路吧。这样走速度快了很多,甘蔗林密不透风,雨后太阳晒得大地热气腾腾的,甘蔗林中更象一个大蒸笼,我们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泡得一拧就可拧出哗啦啦的水来。开头七八公里路走得倒还算轻松,走到后来越走越累,脚底下也磨出了几个大血泡,走不远就要在路边坐下来歇一歇。最要命的就是口渴,甘蔗林里连条小溪都没有,想找口水喝也算是一种奢望。路边的甘蔗是用来榨糖的,表皮很硬,没有刀将外皮削掉想吃也难,用嘴硬啃的话弄不好会被如刀般锋利的蔗皮割得唇破舌烂满嘴鲜血,因此我们宁喝也不敢去吃那甘蔗。也不知走了多远,好不容易看到有一块稻田,稻田里的水有点发浑,田水带有一般淡淡的腥味,那时也顾不了这么多,两人趴在田边美美地喝了个够。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了晚上六点多钟才回到先锋林场十三队。算一算时间,我们从早上九点出发,在路上总共花了九个多小时,不过总算是到家了,看着家中熟悉的东西,耳中听着屋后大树上晚唱的鸟声,我们的心才如释重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