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农民战争史_顾诚【完结】(36)

  ⒀傅永淳:《劾总督陈奇瑜疏》。

  ⒁文秉:《烈皇小识》卷四。

  ⒂《绥寇纪略》卷二。

  ⒃《杨文弱先生集》卷二六。

  ⒄《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七。

  ⒅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史籍都讲到义军是经栈道出险的。当时宝鸡生员韩珽上言,驳斥陈奇瑜关于“激变”的说法就指出,义军“一出栈道即破凤县,杀唐三镇乡官辛思齐家一百八十口。八百里连云栈横尸撑柱,四十村落尽为灰烬,此在宝鸡之南,岂亦激变所致乎?”(《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七)。这里虽多诬蔑夸张之词,但以当地人谈事件发生的位置,大抵是不会错的。所谓八百里连云栈道是指北起宝鸡益门镇,南抵褒城的古道。崇祯十二年八月,杨嗣昌疏中说:“至于通栈之法,臣部时切访求。有新推汉羌中军朱国玺深知其事,谓连云栈从褒城至益门镇,八百里中惟弹丸一凤县耳。”见《杨文弱先生集》,卷三四,《复瑞王营兵鼓譟疏》。清初陕西总督孟乔芳,在顺治四年的一件题本中也说:“至于栈道为通汉入蜀必由之路,南控褒城,北连宝鸡,计程七百余里,皆深山茂林,杳无人烟,中惟凤县城堡,仅有居民二百余人。”(《孟忠毅公奏议》)。这些材料都说明某些史籍把起义军被困地点搬到兴安是违反事实的。再从起义军出险以后的情况来看,诸书都记载李自成等部立即占领凤县,沿凤翔、麟游,乾州一线进军。也表明起义军被围困的地点在汉中,如果是在距离较远的安康,就不可能立即占领凤县。

  ⒆《绥寇纪略》卷八,载韩王之言:“九月初五日攻平凉,不下,转攻四境,平凉属城十破其五。”

  ⒇《平寇志》卷一。

  (21)同上。

  (22)乾隆三十一年《嵩县志》卷六,《星野?附祥异》所引康熙三十一年卢志逊所修旧志。

  (23)《平寇志》卷二。

  (24)同上。

  (25)和吴伟业同时的彭孙贻、谈迁、郑廉在所撰《平寇志》、《国榷》、《豫变纪略》等书里,都没有提到荥阳大会。戴笠、吴殳在《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八中,还针对《绥寇纪略》的记载批驳道:“流贼如野烧,随处可发,是以难讨。若有期会谋画,非流贼矣。吴纪载七十二营头目会议荥阳者(原书作“会议者荥阳”)讹也。且自成不出关,而谓解回,献之争,不亦诬乎?故不取。“

  (26)金光宸:《金双岩中丞集》。

  (27)康熙十七年《荥阳县志》卷八,《艺文》内收有本县举人张凤毛在崇祯八年十一月写的《颜公生祠碑记》,文中说:“是岁首月,流寇披猖,阙剪我庐舍,虔刘我百姓……。”同书卷一《地理志?兵燹》记,“祟祯八年正月初六日,流寇破城。”附带说一下,康熙《荥阳县志》里并没有记载起义军在本县召开大会之事,直到乾隆年间重修县志才引用《钦定明史》的记载补入,说明本地人并不知道这次大会。郑廉《豫变纪略》卷一,记起义军攻克荥阳的日期为正月初七。河南巡抚玄默在《剿贼图记》里说:“崇祯八年正月元旦,(左)良玉又有滕家店之捷。然贼愈杀愈多,我兵日分日少,不数日而贼复猖狂荥(阳)、汜(水)二县,城池尽失。”(《鲁灵两捷图第二十二》说明文字)。这些材料都证明起义军的来到荥阳在八年正月上旬。

  (28)这里所列时日和引文都是根据张凤翼:《枢政录》。

  (29)康熙元年《汝宁府志》卷一○。《武备?军功》。

  (30)康熙《上蔡县志》卷十二,《编年志》。

  (31)康熙《庐州府志》卷九,《祥异》。

  (32)参看梅之焕:《梅中丞遗稿》卷二,《寄刘同人》。

  (33)康熙五十六年《罗田县志》卷一,《祥异》。

  (34)原名于皇寺,元末毁于兵燹,洪武年间另行择地重建,改名大龙兴寺。

  (35)《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

  (36)天启元年《凤书》卷七,柯仲炯:《中都五美帖?上太守李公》。

  (37)钱士升:《赐余堂集》卷一,《祭告礼成回奏用因陈目击民瘼疏》。

  (38)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三六,《本计》条引崇祯八年御史邓启隆《民害未除疏》;又见孙承泽:《山书》卷九。

  (39)《绥寇纪略》卷九说,“凤阳之陷也,张献忠与自成皆在焉。献忠得陵监所教响手小奄十二人,每饮酒,令之奏乐。自成求之,勿与,固以请,献忠毁乐器,而后以其人归,自成杀之。两人由此相失。”《平寇志》和《国榷》都说攻取凤阳的是扫地王、太平王二部。在没有查证清楚以前,暂按二书的说法。

  (40)兵科给事中林正亨《查凤阳失事疏》中报告,“班军杀死二千二百八十四名,高墙军一百九十六名,精兵七百五十五名,操军八百余名”,见《绥寇纪略》卷三。

  (41)《平寇志》卷二。

  (42)关于攻克凤阳之后,起义农民的旗帜上出现“古元真龙皇帝”的字样,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拙稿《古元真龙皇帝试释》(载《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五期),也只是一种推测。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中,记载崇祯八年正月义军进攻太和县时,曾“胁令”一个当地生员“写闯天王兴武元年告示”。又崇祯八年二月十二日,兵部尚书张凤翼就凤阳巡抚杨一鹏塘报事题本中说:“看得流寇僭号称元,罪恶上通于天……。”(《枢政录》卷九)。可以肯定起义军当时确实有改号称元之举,详情还需考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