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75)

  柏林当局深知,要重新瓜分世界,首先必须打破英国“统治着波浪”的 局面,大力发展海军。威廉宣称:“海洋对德国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在海洋 问题上,在它的任何一个遥远的地方,如果没有德国,没有德国的皇帝,决 不允许作出任何重大的决定”,“定叫海神手上的三叉戟掌握到我们手中”。

  1897 年 6 月 17 日,强烈主张海外扩张的蒂尔皮茨接管帝国海军部,11 月向 国会提交海军法案。 1898 年 3 月 24 日,帝国议会以 218 票比 139 票通过第 一个海军法案,据此,到 1904 年,德国海军舰队应有主力舰 19 艘,海防装 甲舰 8 艘,巡洋舰 42 艘,所需费用 4.8 亿多马克。两年后,1900 年 6 月 12 日,又通过第二个海军法案,规定 17 年中把舰队数量翻一番,即 38 艘主力 舰、14 艘重巡洋舰、38 艘轻巡洋舰和约 100 艘鱼雷舰,需耗资 18.6 亿马克。 “海上霸王”英国岂容德国海军实力无限扩展。为保持优势,英国加快海军 舰船的建造。1906 年英第一艘新型装甲舰“无畏舰”下水。德国不甘示弱, 就在这一年通过第三个海军法,决定建造无畏舰。到 1908 年,德英无畏舰的 比例已是 3 比 4。此时,德又通过第四个海军法,规定自 1908 年至 1911 年 每年建造 4 艘无畏舰。英国坚持“双强标准”,“以 2 舰比 1 舰”的办法每 年建造 8 艘予以反击。虽然在 1912 年德英两国重开谈判,共商裁军,但双方 都想借此限制对手、膨胀自己,毫不相让,“裁军”成了各自加剧扩军的烟

  幕。至此,以德英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已趋白热化了。

  第三节 急速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 摩洛哥危机

  20 世纪初非洲是列强再瓜分的一个对象,也是外交场上进行政治交易的 一个筹码。1904 年 4 月,英法协定,均衡了两国在北非的权益,英控制埃及, 法“维护”摩洛哥。次年 2 月,法在英的支持下,提出一个“突尼斯化”的 改革计划,试图将摩洛哥变成像突尼斯那样完全从属于法国的殖民地。然而

  1880 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有法、德、英、西等 14 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订立公约,规定,在摩洛哥境内不得授予任何一个外国以任何优先权。德国 本来对自己在非洲所得的一小杯残羹已是愤愤不平,早就想改写非洲的殖民 地图。英法此举更激起德国的强烈不满,最终酿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5 年 3 月 31 日,威廉二世“地中海旅行”抵达摩洛哥的丹吉尔港,

  ① 1871 年俾斯麦在法国的战争赔款中提出 1.2 亿马克兑成黄金,储于施潘道要塞的朱理安钟楼内,以作战

  争储备金。

  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上,发表了言词激烈的演说:他准备保卫德国在摩洛哥的 利益,并且懂得应该怎样保卫德国的权利,希望法国能尊重德国的权利。紧 接着,标洛建议,所有马德里条约的参与国举行会议,按“门户开放”、“一 视同仁”原则调整各国在摩洛哥的地位。当法国犹豫不决时,德国又加大压 力。以战争相威胁。柏林向巴黎发去信号:“如果法军越过摩洛哥边境,德 国也就立即越过法国边境”,警告法国“不要玩火”。标洛甚至准备缔结德

  ——摩同盟。 其实,威廉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想在摩洛哥纠葛上给实力较弱的法

  国一点脸色看,再施以利益,诱使法国脱离英国而依从它;同时,又利用日 俄战争,俄军陷入困局拉拢俄国,从而建立起以德国为中心的反英大陆联盟。 初始,此举确有成效。法国被逼得节节让步,俄国因海军在对马海峡覆灭而 愿意靠拢德国,签订了比约克条约。岂料,局势急转。英国跳出来撑了法国 的腰。伦敦警告:不许 6000 万人的德国对 4000 万人的法国进行战争威 胁。5 月 24 日,英法交换正式文件,约定:如法遭到侵略,英就准备同法一 起采取必须采取的措施。俄国方面也因为美国从中斡旋而从战争中解脱,于

  8 月签订了结束日俄战争的朴茨茅斯条约。比约克条约成了一纸空文。德国 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论,德国是难于应付战争局面的。威廉二世在 1905

  年除夕给标洛的信中写道:1906 年“进行战争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炮兵 和步兵都刚开始重新装备;许多作战工事和炮兵阵地尚未完成;社会民主党 反战,国内无法招兵。因此,他严令首相:“尽一切可能,无论如何要避免 作出战争决定”。面对英法俄的一致行动,德国只好软了下来。威廉故伎重 演,罢免了总参谋长施里芬,以此推卸了事。1906 年 1 月举行马德里条约参 加国会议,英、俄、美、意均站在法国一边,德国除了奥匈有气无力的支持 外,十分孤立。根据签订的阿耳黑西拉斯条约,法国仍保证其在摩洛哥的优 势,德国一无所获。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就这样平息了。但德法在摩洛哥的冲 突并未结束。正像 1909 年接任帝国首相的贝特曼·霍尔维格(1856—1921) 所说的:摩洛哥在我们与法国的关系上,“是一个继续溃烂的创伤”。

  阿耳黑西拉斯条约之后,德法都加紧向摩洛哥渗透和扩展自己的势力,

  摩擦时有发生。尽管双方于 1909 年 2 月又达成协议,协调它们在摩的利益, 但终是面和心不和,不久,又发生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