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命运的抉择_黑色柳丁【完结】(1106)

  依照中华朝学者们的与时俱进的注解。“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中的绳就是准则,准绳、法律。其意思是治理国家,不援引法律之外的理由。也不片面地引用法律的部分内容,而是完整地理解和运用法律。“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不急不缓,一切都腰以法为据。“守成理”,坚守着天然生成的法理,“因自然”,顺应自然的法则。“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对每个人来说,赏罚祸福,出于法律原则,而不是基于某个君王的个人好恶。慎子本是战国时的黄老思想家,他的这段话对后来出现的法家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道法之说”的再次兴起,在儒家理学出身的梅文鼎看来是法家余孽在作祟。而胡克之类洋人来自蛮夷之地,不通王化,与同样野蛮功利的法家产生共鸣也就不足为奇了。想到这里梅文鼎自负同不通王化的蛮夷讲解圣人之道有些浪费时间。于是他跟着便冷哼了一声道:“也罢,善恶有道,怎是几个奸佞小人可以颠覆得了的。”

  眼看梅文鼎摆出一副倨傲的模样,胡克只是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在胡克的眼中梅文鼎固然脾气臭、喜欢说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对西方人也不友好,却是一个难得的数理天才,与胡克在许多方面都爱好相同。加之两人年纪相仿,因此胡克很快就将这位总是板着脸的东方青年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而梅文鼎虽然对欧洲来的学者向来不抱好感。可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给胡克缠多了,久而久之他也默认了这位白皮肤朋友。这不,梅文鼎前脚才与胡克争论完法道的事,后脚就从自己的怀里取出了十来把竹尺递给对方道:“喏,你要的东西我改好了。”

  “啊,真是太谢谢你了。”胡克赶忙接过了竹尺摆弄了一番后忽然惊奇的叫道:“梅,你把耐普尔筹改成纵筹了啊。”

  “是啊。喏,这样不就能算了嘛。这是平方筹、这是立方筹……”梅文鼎一边演示一边解释道。这耐普尔筹是英国数学家耐普尔根据16、17世纪欧洲流行的“格子算”做成的。其原理并不复杂。梅文鼎在看到耐普尔筹的第一眼起就知道这是从“铺地锦”(格子算的中国叫法)演变迩来的。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耐普尔筹改斜格为两半圆合一位格,将横筹改为纵筹,使之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之后他又自制了平方筹、立方筹等专为开方之用。此刻见胡克把玩得兴起,梅文鼎当即努了努嘴道:“用这东西多麻烦啊。还不如咱们中国人的算盘来得简单实用呢。”

  “中国的算盘确实便捷好用。就是运算过程不保留,出了错误不便检查,只好重算一遍。”胡克说着拿起了杨绍清遗留下的笔记感叹道:“说起来还是笔算更适合我们这些人。梅,你瞧,如果不是杨亲王用笔算,我们怎么能得到这么多珍贵的资料呢。”

  第217节 纳新术中西学互补 科学院女皇解众疑

  对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此刻摆在胡克与梅文鼎面前的一篇篇草稿记录都散发着诱人魔力。早在欧洲时,胡克便认准了杨绍清是这个时代达芬奇。但当他接触到杨亲王的这些私人草稿后,却发现其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远不是之前任何一个科学大家可以比拟的。那些神秘而又精妙的数理化公式与定理在众人的眼中简直就像是上帝留下的密码一般让人难以破解,却又无法抵御它的诱惑。为此胡克由衷地感谢上帝让他能来遥远的东方得以一窥属于上天的学术。在他看来无论今生能否理解上面的内容,光是有机会翻阅眼前的这些笔记,就已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了。

  不过杨绍清的笔记固然让胡克等人惊若天人。但中华朝的在科学上的众多空白,同样也让来自欧洲的学者迷惑不已。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条定理、公式都是通过推演得出的。可在中华朝不少定理都缺少必要的推论,而一些公式则是通过逆向求证而得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对数问题了。在欧洲是先有对数后才有指数概念的清晰表达。可在中华朝却恰恰相反,对数的概念是从指数式引入的。这在胡克等欧洲学者看来简直堪称奇迹。此外中华朝虽有常用对数,可若大个国家却没有一本对数表。直至当年杨亲王从欧洲带回《常用对数表》才填补了这项空白。总之在欧洲学者的眼中古老的中国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许多事情似乎都不能用常理来解释。

  一想到对数的问题,胡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却见他赶忙放下了手中的笔记,回过身从一旁的一个包裹中取出了一本厚得像砖头似的书递给梅文鼎道:“梅,你要的对数表我带来了。”

  “啊,谢谢。”梅文鼎连声告谢着接过了对数表,如获至宝地翻阅起来。显然相比之前的耐普尔筹,耐普尔另两项重要成果——对数表与对数计算尺,在梅文鼎眼中才算是真正的宝贝。

  正如当年大数学家拉普拉斯宣称对数的发现是以其节省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者的寿命。耐普尔用其二十年的精力换来了人世间无数科学家生命的延续。这一点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一样。需知在没有电子计算器的年代,繁杂的计算消耗了科学家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中国自古以来算筹都是最主要的计算工具。但算筹也有严重的缺陷。既运算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地方摆算筹,位数越多,问题越难,需要摆的面积越大,使用起来极不方便。此外筹算的运算过程实际上是挪动算筹,运算了下一步,上一步就看不到了。因此其运算过程并不保留。学习者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能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数学水领先当时的年代。可正是他的方法太过晦涩难懂,致使其后继无人。中国古代数学的众多惊人成果,大多也因为相似的原因而平白失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