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途岛奇迹_[美]戈登·W·普兰奇【完结】(148)

  尼米兹就是这么个人,为了赢得太平洋战争,他尽了一个美国人最大的努力,战后,他又致力于在美国同日本之间建立友谊的纽带。在归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的旗舰“三笠号”一事上,他是从中促成的主要人物。在这艘令人崇敬的老式战列舰附近,日本人种了一株“尼米兹”树以表示对他的谢意。 [ 注:对尼米兹的采访,1964年9月4日。 ]

  尼米兹是个天才的海军将领。他同时使用斯普鲁恩斯和哈尔西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让他们轮流当同一个舰队的司令。哈尔西当司令时,舰队称第三舰队,斯普鲁恩斯在陆上计划下一步行动。斯普鲁恩斯接手时,舰队称第五舰队,哈尔西在岸上分析形势,制定计划。这样轮流交替到战争胜利。

  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并没有使人人都交上好运,不出3个月,弗莱彻的2艘航空母舰遭重创。8月24日,“企业号”在东所罗门群岛受重伤。8月31日,“萨拉托加号”在这一年中第二次中了鱼雷,不过好歹还能返回珍珠港进行修理。这次袭击中,弗莱彻受轻伤,此后没再担任海上指挥官。是因为他经常运气不佳,还是因为他不适合作为航空母舰指挥官,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不过不管答案是什么,他可以说:“在中途岛海战中我是一名指挥官。”对于一名海军军人来说,这就够了。

  第四十章 对日方的分析:“一团糟”

  许多参加过中途岛战役的日本人不久就把这次惨败看作是一场恶梦:炸弹在猛烈爆炸,烈火在熊熊燃烧,战舰在逐渐沉没,人们在打旋的海水中挣扎。为帝国海军增添荣耀的希望已无可挽回地消失在太平洋的夜色之中。他们在苦苦思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个看来是大好的时机突然之间出乎意料地变成了一场大灾难。为什么?是舰队的问题还是日本海军领导的问题?在中途岛战役开始前,日本帝国的海军一直像一群在海洋中游弋的逆戟鲸,所到之处,捷报频传,留下的则是死亡和毁灭。在日益扩大的日本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在欢呼,称颂山本是卓越的海军天才。

  日本人在中途岛问题上一直比美国人更加内省,这是自然的,因为他们打了败仗。确实,在日本,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对这次战役进行检讨。这与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该事件进行分析的情况几乎一样。然而日本的研究人员把主要兴趣放在吸取教训而不是追究责任上。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就这一研究课题被直接和间接地征求过意见的日本人都指出:渊田和奥宫所说的“胜利病”是这一惨败的根本原因。 [ 注:《中途岛海战》,第245页。 ] 主要是由于日本人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每一个作战人员为有效战斗所必须具备的那种健康而正常的自信心理蜕变成了过分的自负和对敌人的轻视。

  某些信神拜佛的人,如草鹿和三和,认为,在中途岛的灾难性失败是上天对这种狂妄自大的惩罚。 [ 注:三和日记,1942年6月18日:《联合舰队》,第92页。 ] 责备日本人最严厉的要数千早正隆海军中佐了。千早在后来评论整个太平洋战争时,认为日本人在中途岛遭到决定性的失败是“毫不奇怪的”。

  这次失败等于是我们自己计划的。我们即使在中途岛躲过了这场可怕的灾难,也会在大平洋战争的其它战区(或许就在1942年当中)遭到同样的命运。那次失败……是预先注定了的。为什么?因为这是上天对日本海军狂妄自大的惩罚。 [ 注:普兰奇案卷中所存千早正隆写的有关太平洋战争一书的手稿,第70页。 ]

  甚至连那些不相信上天直接干预了战事发展的人也认为,对过去的战绩沾沽自喜是产生所有错误的根本原因。 [ 注:宇垣日记,1942年6月10日;《中途岛海战》。 ] 美国海军学院也认为,“南云海军中将的这些错误是由于过分自信和分析不当所造成的判断上的错误。” [ 注:“中途岛海战分析”,第227页。 ] 不仅仅是南云,犯了错误!我们将会看到,日本各级计划和各种事件的每一方面都受到了“胜利病”的感染。当山本在其所剩无几的年月里读到《圣经》的《箴言》(山本是经常阅读和研究《圣经》的) [ 注:《山本》,第6页。 ] 第十六章第十八节中的“骄傲先于毁灭,傲慢先于死亡”这一段话时,如果他不倒吸一口凉气,人们倒要感到奇怪了。

  南云作为现场的舰队指挥官,不可避免地成了批评的主要对象。然而他并没有像金梅尔海军上将在珍珠港事件之后那样被解职。他仍然保持了他的司令长官职务。海军给了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也许山本对南云和草鹿所表现出来的令人心悦诚服的、真心实意的宽宏大量,正中海军军令部的下怀。海军正在对中途岛战役大肆宣扬,把它说成是一次重大胜利。在这种时候如果撤换掉第一航空舰队司令这样的公众心目中的英雄,就有可能造成一个公共关系问题。不管怎样,日本海军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它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政府是一个军事独裁的集体。尽管选民们暴跳如雷,持独立见解的报界叫着要以血还血,成群的国会议员如疯似狂,但是海军并未受到任何压力。

  今天南云受到指责、他自己也曾自责的一个原因是他为保证航向而作重大变更打破了无线电静默。 [ 注:这与袭击珍珠港时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那时,航行途中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是一项不可变更的规定。 ] 一些年轻的飞行员在中途岛战役后回到日本,在“雾岛号”上进行战后总结分析时,声称“这一举动等于把我们的位置暴露给了敌人”。 [ 注:“悲剧之战”。 ] 宇垣在日记里写道,“在距敌人舰队很近的地方进行无线电通讯是非常冒险的事情。” [ 注:宇垣日记,1942年6月10日。 ] 这个原则是正确的。但是就我们目前所知,美国人并没有收听到这则无线电通讯。而且宇垣有意不提在进行第二次图上演习时他自己曾强调过保持联系的必要性。当时他说过,“必要时必须毫不犹豫地发出电报……” [ 注:见本书第八章。 ]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