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_[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完结】(58)

  改革和后改革两个历史时期的区别也表现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鲍里斯·叶利钦这两个历史人物本身的区别上。他们对俄罗斯社会改革的实质和改革的方法的认识不一致,这不是偶然的,他们的主要分歧当然与对改革目的和为谁的利益而改革的问题有关。正如已经指出的那样,与叶利钦不同,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苏联社会时总是试图从社会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出发,至于说鲍里斯·叶利钦的政策,那么这一政策优先考虑的是某些寡头氏族的利益或“家族”的好处。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不仅在对改革实质和方法的认识上各不相同,而且在个性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前者专横,后者民主;前者唯我独尊,后者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前者为一些小事就会怀恨在心,甚至连自己昔日同志的错误也不能原谅,后者不仅对自己朋友的错误,而且对昔日对手的错误也能原谅。

  今天不管自由派如何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民主发展不够,都无法与他们目前的所作所为相提并论,他们建立了寡头资本主义制度,使群众根本不能参与社会和国家的管理,在叶利钦执政时期,践踏人的权利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的权利(劳动以及及时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居住、受教育、接受医疗服务的权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精神领域特别是言论自由和大众传媒独立方面的状况也不妙;叶利钦的后改革时期实质上确立了用民主词藻掩饰的新极权主义,过去的弊病依然存在,甚至在今天更加严重。

  所有这一切使改革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现象。

  我想,20世纪的历史应当教会俄罗斯的政治精英许多东西。例如,他们曾试图建设具有明显“非人的面貌”的社会主义,而这种社会主义被群众在“解冻”和改革时期所抛弃;他们在叶利钦时代建立了“野蛮的”或叫做“犯罪的资本主义”,而这种资本主义也没有被人民所接受。所以,现在剩下的是“第三条道路”,今天弗·普京总统及其周围的人正面临着这种选择,这一选择的两个方案是:俄罗斯要么走上历史提供的新自由主义轨道,而这迟早会将它引入绝境;要么走上有前途的社会发展“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目标是自由、公正和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一条由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开创的道路。

  注释

  [1]转引自《明日报》2004年第38号第5版。

  [2]《纽约时报》2004年10月10日。

  [3]参看《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会议材料汇编。“改革——我们的过去还是未来”会议(2001年3月1日)》,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网站:。

  [4]参看《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俄罗斯居民的意识形态选择:新趋势”讨论会(2000年11月16日)》,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网站:。

  [5]亚·亚·季诺维也夫《俄罗斯的悲剧。空想的破灭》,莫斯科:纲要出版社2002年版,第244—246页。

  [6]《全俄未来共产党纲领》,载于《全俄未来共产党第一次(成立)代表大会材料汇编》,莫斯科2004年版,第28—29页。

  [7]例如参看亚·尼·雅科夫列夫《记忆的漩涡。从斯托雷平到普京》(两卷本),莫斯科:瓦格里乌斯出版社2001年版。

  [8]参看德·沃尔科戈诺夫、亚·雅科夫列夫、С.库列绍夫、М.黑勒、Р.皮霍伊等人的著作。对于著作的分析参看Д.В.马斯洛夫《苏联制度状况研究的历史文献和方法论基础》,谢尔吉耶夫关厢2004年版。

  [9]史·科恩《对苏联经验的反思。1917年以来的政策和历史》,查理兹出版社1986年版,第46—47页。

  [10]史·科恩《苏联制度可以改革吗?》,载于2005年1月17日《政治杂志》。

  [11]亚·尼·雅科夫列夫《记忆的漩涡。从斯托雷平到普京》(两卷本),莫斯科:瓦格里乌斯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12]参看《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会议材料汇编。“改革——我们的过去还是未来”会议(2001年3月1日)》,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网站:。

  [13]《尚未结束的历史——戈尔巴乔夫访读录》,莫斯科:奥尔马新闻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14]《尚未结束的历史——戈尔巴乔夫访读录》(修订版),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15]米·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第1卷,莫斯科1995年版,第314—315、365—367页等。

  [16]М.科罗布科娃《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载于《文学报》2005年第5号第11版。

  [17]参看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会档案,2号全宗《阿·谢·切尔尼亚耶夫材料》,2号目录《戈尔巴乔夫与切尔尼亚耶夫关于一书的谈话》(1988年8月7日,克里木,福罗斯,“曙光”别墅)。

  [18]参看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兹德涅克·姆利纳日《关于改革、“布拉格之春”和社会主义的对话》,该书手稿,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档案,1号全宗,3号目录。

  [19]同上。

  [20]《关于苏共新的纲领草案。米·谢·戈尔巴乔夫1991年7月25日在苏共中央全会上的报告》,参看1991年7月26日《真理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