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_[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完结】(94)

  关于戈尔巴乔夫1980年代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已经谈得不少。人们分析了客观的困难和主观的因素、成绩和错误。但是在我看来,主要的一点,是我国社会,甚至自称为先锋队的多数人对世界和我国新现状决定的重大变革完全没有做好准备。我第一次产生这个思想,后来又加以肯定,先是受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的影响,后来是受1989年人民代表大会的影响。分裂还不是过于严重,还不是灾难性的,这当然很好。但另一方面,这说明对变革深度和力度的认识还没有深入整个社会。讲演者使用一个个词,一个个术语,往往并不理解它们的意思,甚至并不试图去好好想想他讲话的意思……

  1991年初,确切些说是1月21日,我在巴黎,要向法国参议院介绍苏联的情况。当时还闹得不可开交——维尔纽斯事件,当地报刊歇斯底里的评论,对戈尔巴乔夫的指责来自四面八方……我知道,总统会作出说明形势的声明,但声明尚未出台。说什么呢?我自担风险地说:所发生的一切不是总统意志和指示的结果,而是反对他的手段的表现。于是我去了参议院。

  参议院的情绪不太好,观点很悲观。我重复了自己的说法,有人问我(不记得是谁了):“您相信您说的话吗?”对这样的问题尽管我心里窝着火,但回答却很克制。又有一个问题:“这究竟会延续多久?”看来这一回也得十分笼统地加以答复,但我脱口而出的却是心里的想法:“我们设想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自己对此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而这个进程将至少延续两三代人的时间。”听众失望了,我接着说:“法国在大革命后经历了多少代,才使大革命的理想取得胜利?”台下一片寂静……

  我今天仍相信:改革的理想最终会取得胜利,改革的追求和历史的挑战是一致的,但我们今天仍然没有十分“成熟”,而这个成熟的进程还需要两代人,划时代的转折要求耐心……

  不管怎么说,新思维在世界舞台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奔向自由》 第二部分 新思维的过去和将来(1)

  新思维的过去和将来

  阿纳托利·切尔尼亚耶夫

  我没有沉溺于历史,也不迷恋争论,只概略地谈谈我对改革这一“划时代”现象的看法。我绕开曲折的局势和个人的因素,也不触及由来已久的(总的来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意图和结果不相符。

  20年了……是新时代的美好青春还是旧时代的垂死挣扎?如果用人和社会完善源泉这一大文化标准来衡量时代,那么更正确地说是垂死挣扎。至于对作为国际活动的空间和动力的世界政治来说,这是“青春”及其种种荒唐,愚蠢行径、种种埋怨、对过去嗤之以鼻的态度……出现新的准则、相互依存关系等当然成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改革使20世纪的世界政治失去目标,同时还使大批国家参与其中的国际对抗失去了意义,这种国际分垒的对抗(危险而反人道的,毫无意义的)只要一方主要参与者声称,他再也不愿也不会参加这种致人死地的轮盘赌了,其最终将成为毫无意义的对抗。

  这就是对戈尔巴乔夫所做的事的隐喻。可以不承认,可以抨击,可以指责,可以贴标签,但是不可动摇的历史事实俱在,任何人都无法加以取消,正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使国际冷战体系土崩瓦解。于是那个在冷战屋檐下成熟并不久被称为“全球化”的东西,终于冲破柏林墙的残垣断壁进入了新的空间,获得了新的速度和新的规模,取代(我要强调指出)冷战体系飞快地形成了新的国际体系,整个世界不得不在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的条件下,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

  在原来的体系中,主要的“要点”是核战争的威胁。而当年并非主要的现象很快——在过渡时期的“布朗运动”中——变成了新体系的基础。原来被称作“南—北”的现象,现在被叫做“国际恐怖主义及与之作的斗争”。哪一个更好呢?是冷战及其国际恐怖主义方式,还是全球化及目前的恐怖主义(同样叫人心惊胆战)?这甚至不是修辞性提问,而是类似于“要是有了确实没有的东西,那会怎么样呢?”

  至于对21世纪真正具有现实历史意义的是,在世界转向某种新秩序时,决定世界政策的唯一超级大国,将把对真正全球的恐怖主义危险开战作为自己外交战略的基础。

  在文明探索的道路上冷战逻辑的灾难性后果得以避免。解决办法已经找到,因为20世纪末随着两千年的结束,已达到的成熟程度(以及国际社会的经验)可以使需要的地方的人明白,今后文明转变可以采取另一种办法——在正常的人的清醒理智的框架内进行。甚至受意识形态影响很大的人也明白了这一点。万幸的是,其中包括掌握了强大国家这种实现自己意图的手段的人。

  我不准备详细地谈改革的对外政策。

  我只谈几个问题,首先是从苏联本国的民族利益出发,为了避免核灾难,对这些问题不可能采取别的态度(当然是负责任的态度)。

  好吧。要停止军备竞赛吗?要。既为了消除世界大战的威胁,又为了减轻军事工业综合体这一沉重的负担,这一重担压着经济的各个部门,扭曲了经济,降低了本来就低得丢人的生活水平,僵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经济杠杆在此前的30—40年就暴露出其效率低下,苏联为此走进了死胡同。不仅如此,我们由于全面落后,在军备竞赛中被人超过了,军备竞赛因此失去了政治上的威慑作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