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朝小公爷_贪狼独坐【完结】(1270)

  妙安与足利鹤,第一次从自己的夫君眼中看到了一丝的雾气。

  “子安辛苦!”

  这是夷州孟冰,字子安。

  乃夷州学子之首,张小公爷曾破例将其纳入门墙以示对夷州之敬重。

  玉螭虎门下这一招牌,如今在仕林中可莫要太过响亮。

  那真是走出去,都比别人傲气几分。

  孟子安也争气,乃是夷州举人中第一个考出进士的。

  如今在庠序教谕部任职,来年将外派徽州府。

  他的目标不是留在京师,而是将来回夷州任职、主掌教化。

  好让夷州能多考出些许学子,光大夷州教化。

  “何敢言苦!恩师对夷州之情,学生等铭感五内!”

  孟子安虽然年龄比玉螭虎大,可这句“恩师”叫的是情真意切。

  若无恩师当年力举钱公前往夷州,他们这些人还在刀耕火种哪里有如今兴旺?!

  更别说还能就学,考出夷州来这京师为官进学了。

  “这些粮食亩产如何?!如今收获了多少?!”

  孟子安擦了擦眼角,恭敬的作揖道。

  “与海因里希将军所言一致!亩产甚至更多,如今收获后便在统计……”

  “夷州湿热,怕土豆发芽而民惜偷食。钱公如今让家父等与他们说,土豆生芽则有毒……”

  孟子安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已,林林总总的把自己所知全都说了一遍。

  “走!随我入宫,见陛下!”

  张小公爷深深的吐出一口气,他决定要做一件大事!

  用这件大事,酬谢老钱能的功绩。

  亦是用这件大事,去激励后辈。

  很快的,一行人穿过京师来到了皇宫中。

  内阁刚刚下职三位阁老被紧急召见,在他们匆匆入宫的同时竟然还看到了元老院几位元老的车驾。

  甚至刘健亦是神色匆匆,顿时李东阳等几人紧张了起来。

  到底是发生了怎样的大事,才会让弘治皇帝把他们全都召见了。

  “英国公,此番陛下如此着急的见老夫等是为何事啊?!”

  李东阳见得英国公居然都来了,不由得长大了嘴巴。

  老国公此时也是有些莫名其妙,尽管他晋忠武王。

  可老臣们还是习惯上叫他英国公,他自己也不在意这个。

  “老夫亦是刚刚赶来,如何知道发生了什么。”

  虎头老国公那也是很无奈啊,自己都退休混迹元老院了。

  按说每日去元老院报道一下,悠哉悠哉过日子才是正理儿。

  可如今这紧急召见,算是个怎么回事儿。

  一行人带着忐忑,很快的进入了皇宫内。

  “夷州的域外良种,钱能种出来了!”

  进入了皇宫后,弘治皇帝红着眼珠子指着地上的口袋便道。

  “这玉米,亩产可达五石!这土豆,亩产可有八石之多!”

  弘治皇帝眼珠子都要红了,手指头不住的哆嗦。

  “这番薯,亩产竟有十石啊!”

  莫说弘治皇帝,李东阳和刘健他们几个一时间全都傻眼了。

  尤其是刘大夏,那差点儿就直接腿一软就跪下了。

  为何?!

  大明如今上田,一亩的亩产能有二石半那就算是高产了。

  可人家这个最低的,那得是自己最高产的一倍!

  那番薯,直接亩产就奔十石去了。

  “陛下!此事是否属实?!”

  刘健这老家伙激动的胡子都在哆嗦,若是真如此……大明再无粮忧矣!

  英宗天顺七年,大明测得耕地余四百二十九万余顷。

  弘治十五年再测,实额仅四百二十二万余顷。

  也是由此引发了弘治皇帝的愤怒,开始大面积清查。

  现在国朝所得田亩,包括各地查获抄没的一时间增长到了近七百万顷。

  而内库所拥有的土地,亦增长到了三百万顷。

  若是从元末明初起时算起,再加上很多私人拥有的土地。

  这百五十年里耕地是大面积增长的,数量也对得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钱公留下千亩田产未曾采摘,便是等国朝前去查验的。”

  这个时候,众人才注意到张小公爷竟然在此。

  却见玉螭虎缓缓的站出来,沉声道:“臣建议陛下以元老院、内阁及诸部要员,组查收钦差。”

  “直接前往夷州,亲自查验此粮收获是否属实!”

  张小公爷的这一番话,倒是让几位元老、阁老们不住的点头。

  如此方可以确认,这粮食是否是真的有这么多的收成。

  “若是此粮果然如此丰产,钱公当为首功!入我元老院、陛下封侯亦不为过!!”

  刘健现在是看开了,若是真有大功重赏又如何?!

  从前他们是担心宦官当政,打压文官系统导致他们后继无人、祸乱国朝。

  可如今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们这些元老院的元老们之地位不要太超然了。

  能进元老院的内官,那也都是一心为国朝、心无私念之人。

  钱能若是此番报上来的是真的,如此巨大的功绩确实封侯并不为过。

  “不!此番……朕要亲自去!”

  弘治皇帝豁然起身,他的这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朝臣们傻眼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热血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