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骑砍_中更【完结】(59)

  黄权翻阅这份计划,颇感惊奇:“善,此举甚妙。”

  这不是简单的人力调动方案,田信提议益州水师运输马超本部至江陵后,将降军军吏尽数装船运往益州。

  益州水师没有什么战斗力,只承担运输任务。

  反正回去船空着,不如把降军中的不稳定因素统统运输到后方,既算是献俘,也交给刘备去感化。

  军吏投降、改编的成本太高,这都是有根有底的人。

  但普通降军就没那么多顾虑,与原来的军吏分隔三千里,降军的顾虑会更少。

  除了原来的军吏知道他们是谁外,谁还能证明他们是他们自己?

  将近两千的军吏,在益州闲置三五年,绝大多数人也会重新娶妻,有新的羁绊,开始新的生活。

  身为曹操中军、外军的军吏,这些人普遍素质优秀。

  三万降军的人力固然宝贵,其实最宝贵、作用最长久的还是这两千军吏。

  等他们在益州生根发芽,会成为新一批北伐积极者。

  黄权细细审视这份计划,有些不理解问:“为何不许于禁、浩周、东里衮等将校入蜀?”

  “护军,此类人功成名就,与敌牵扯过深。”

  田信斟酌语气说:“欲引吴军入彀,还需借于禁之手。”

  土房内没有第三人,黄权起身来回踱步:“汉贼不两立,乃是我等共识。若引吴军背盟,恐有诽议。”

  黄权是益州人,更是荆州人,可他最认同江夏黄氏这个身份,这是父祖荣耀所在,世族身份来源所在。

  吴军连年攻打江夏,后破江夏杀黄祖,多少黄氏族人死在战争中?

  黄盖是吴军元勋将领,攻打江夏时黄盖始终在后方担任民政工作,打完黄祖,黄盖才重新掌握兵权。

  见黄权事到临头开始重申荆州人‘东和孙吴’的底线,田信也知道这个底线意味着什么。

  现在西线有汉中缓冲,中线有襄阳做缓冲,跟孙权讨回江夏三郡的形势已经形成。

  可一旦再次和吴军交战,那荆州就会沦为前线。

  关中混战、中原混战的惨景历历在目,荆州人宁肯暂时屈服于孙权,也不让荆州成为三方拉锯的战场,成为第二个中原、第三个关中。

  现在刘备、法正应该是顶着治下荆州人不满,让马超率军移镇荆州。

  黄权担任左护军,估计就是妥协让步,避免马超求战,故意激化与吴军的矛盾。

  引发战争,对马超来说似乎是一种天生特长。

  可黄权更想振兴江夏黄氏这个招牌,不打回江夏安陆县,他凭什么振兴黄氏?

  再次回到荆州,黄权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劝马超克制?

  田信不信,说:“护军,我闻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为王上虑,为三兴汉室虑,东征伐吴势在必行。季汉天命应在大王,吴军有何面目与汉为盟?”

  第四十六章 婚事

  三天后,田信穿素黑吏服外罩一领鹿皮斗篷正在糜城规划降军驻屯屋舍。

  许多院墙需要拆除,也有很多院墙可以重新利用搭建新的屋舍,还要在城中设立栅栏,分隔降军。

  “这里还是做两道栅栏,中间留两丈宽,做我军往来出入的甬道。”

  随他所指,当即有军吏带人上去打钉木桩以作后续施工的标记。

  护军罗琼右手戴着鹿皮手套,抓木炭在糜城布防图上勾画这一道栅栏通道,问:“将军,昨日听人说左护军欲上表王上更易护军官名?”

  “有此事,上下俱称护军,有尊卑不分之嫌。若无意外,今后只有五位护军,护军之下有监军,监军之下是典军,典军之下则是参军、督军。”

  “督军、参军者,乃别部司马、领军校尉加官也。”

  “原一军护军,改为典军,以示区别。”

  “而监军作为护军替补,数军集结,设监军督之。”

  田信笑说:“若王上许可,左护军会为伯雄新刻‘虎牙典军印’一枚。”

  听了这话罗琼才松一口气,田信的官印换了,他和军司马习宏的官印还没换。

  新的军制融合旧的军制,会有阶梯交叠现象,根据与黄权的讨论,营督以下没变化。营督以上就开始细分,按权位来分依次是军司马、督军、领军校尉;再高就是参军、典军、将军;再高是护军。

  监军作为护军的补充,不是常设职务,是分兵偏师时需要临时设立的。

  护军之上就是四方将军,四方将军各对应一个重号将军。

  五军体系完善后,会有更密集的相互对调,以增强中枢对军队的掌控力。

  刘备称王,大家有了一个合法效忠的对象,刘禅也有了继承部众的法统。

  可乱世发展来的兵权哪里是好收拾的,今后一边打仗,一边捯饬内部的兵权才是刘备的工作重心。

  把兵权理顺,政局也就跟着顺了。

  反正清理兵权的过程中,田信背景干净,不在清理之列,反而是受益者。

  “将军,平贼中郎将途径糜城欲见将军,已遣人来报。”

  闻讯后田信出城迎接,关平已领着十余骑抵达城门处,刚翻身下马,手里提着一个锦囊包袱随身携带,笑说:“孝先倒是官运亨通,后来居上呀!”

  “世子说笑了,快到屋内烤火取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