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个超市去清朝_三舍堂【完结】(323)

  倭国海域上的一条大船里面,一个手下模样的人朝着一旁的刘永成说道。

  眼下刘永成已经快到倭国了,经过了两天的航行,从没出过海的刘永成难受得不得了。他现在最想的就是躺在陆地上客栈里面的大床上好好的睡上一觉,别的什么都不去想。

  “既然这样我们就加快一点速度吧。”

  见到了海岸,刘永成有些按捺不住了。

  “前面的船只,请停下来检查。”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倭夷的士兵开着船来到了刘永成所在的船只旁边。刘永成知道这是倭夷的巡逻船,所以很配合的命令手下打开了船上的包裹。

  “原来是宣纸和毛笔,大伙清点一下,这东西大人说过了,不用到岸边收税,我们这边就征税。一张宣纸和一支毛笔都是五钱银子,仔细的数清楚了。”

  待到倭夷士兵靠近了刘永成他们的船只,开一个领头模样的士兵开口说道。

  “什么?税金竟然是五钱银子一张,这样也太贵了吧?”

  为了把这批货物买个好价钱,所以家主刘永胜直接让他的弟弟刘永成准备了两万张宣纸以及一万只毛笔,如果这些东西全部都卖出去的话,一定能赚个好价钱。

  “放肆,我们大人定的税金,岂是你们能够随便问的?现在我们国家的宣纸价钱已经涨得很高了,所以我们大人说了,凡事进来的商船只要是带着宣纸和毛笔的,都要征收大笔的税金。如果你们不同意的话,完全可以带着这些货物回到你们支那去。”

  那个带头的士兵轻蔑的看了刘永成一眼,然后用着生硬的汉语对着他说道。

  “好吧,给了。”

  见到这样的情景,刘永成那里还敢说什么?俗话说得好,民不与官斗。即便是商人也是不行。

  不过刘永成交了这笔税金之后心疼归心疼,但是对于刚才那个士兵口中所说的倭国宣纸已经涨到了很高的价钱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在刘永成看来,即便是现在稍微多交了一点税金,但是如果在倭国里面能把这批货物以高价卖出去的话,还是能够赚取大笔的利润额。不但如此,还能够打击南海他们的商队。这让原本准备低价把宣纸卖出去的刘永成兴奋不已。

  经过了两个时辰的航行,刘永成他们终于踏上了倭国的土地。刘永成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住的海边的驿站正是之前雷天易带着王开元等二百多个工人所住过的。

  此时,躺在驿站房间里面船上的刘永成也完全不知道,又是一股灾难即将在他们和刘家的身上再次的发生了。

  [..]

  第165章

  第资料多。.。过年,请体谅。不想订阅的请看下一章)

  “你去外边看一下,找一个能听供我们话的人,把他雇下来然后你们去打听一下现在宣纸的价钱。”

  驿站里面,刘永成对着面前的家丁吩咐道。

  眼下距离倭国的可靠已经不愿了,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倭国的宣纸和毛笔的价钱已经正在最高的时候。所以说,现在的刘永成几乎已经忘记了此次前来是为了要抵制南海他们商团的,而是为了眼下宣纸的利润。

  虽然说倭国有自己的造纸厂,但是在科考时间内他们的遭殴时常肯定会加大纸张制作的速度。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话也是有限制的,即便是那些造纸厂全功率开机的话,还是会有供货不足的情况。

  所以说即便是一到了科考的时间有很多人前来这边卖宣纸和毛笔之类的东西,但是在此中间还是能够取得一些利润的。

  刘永成所带着的这些宣纸和毛笔都是在奉天城以高价买回来的,所以说这些东西如果在这倭国卖的话,绝对是能够卖得上好价钱的。

  虽然说宣纸现在我已已经.有很多商贩来卖了,但是李永成估计毛笔还是没有多少人来贩卖的,毕竟这不是批量能够生产出来的东西。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杆长笔头为兔箭毛制成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从聿从竹”的记载。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笔。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如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二是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如东汉蔡邕著《笔赋》,这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三是出现了“簪白笔”的特殊形式。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白马作”毛笔出土时就是在墓主头部左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