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天子_名剑山庄【完结】(1165)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一个人信奉回回的汉人,到底是相信自己的祖先,还是相信自己的教友。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

  历史旧港宣慰司的消失,就是因为施三娘与自己的丈夫投奔回回教了,在所以旧港施家就消失了,甚至在爪哇传播回回教九大圣人,其中有五个都有中国血统。

  但是只有一个有中国名字流传下来。

  其他流传下来的只有教名。

  单单看文献,如果没有格外标注,谁知道他们是中国血统。

  而爪哇所谓九大圣人,更是在而今前后几十年之间陆陆续续出现的。在未来几十年间,将东南亚全部染成了绿色。

  一直保持到了现代。

  如果没有朱祁镇的支持,没有南洋卫曾家相互扶持。施长安可能早就信了回回教投入回回教的势力之中。

  当然了,这不是他真的相信了。

  而是汉人的入乡随俗而已。

  有时候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毕竟很多时候,为了活着,一些东西都是多余了。

  但是有了朱祁镇的许诺与支持,他自然有了盼头,才一直坚持下来。但是这种坚持受到了内外的阻力了。

  特别是在爪哇岛内,也就是满者伯夷本土之中,回回教已经逐渐在上层贵族之中传播开来,有地代替婆罗门教的趋势。

  对,满者伯夷是信奉婆罗门教的,甚至满者伯夷的王室还与占城王室之间有联姻的关系。

  但是在回回教强大的传播能力之下,甚至很多人都忘记了满者伯夷是信奉婆罗门教的,都以为满者伯夷原本就是信奉回回教的。

  在一个国家,当回回教发展到优势,不,不用发展到优势,只要相对优势下面会做些什么,就是不问可知的情况。

  满者伯夷的亡国,也就是这几年了。

  而建立在满者伯夷尸体之上的国家,定然是一个回回教国家。这个趋势很多人都看得明白。

  到时候旧港宣慰司还能保持独立性?

  不要忘记,因为郑和的影响,东南亚华人之中信服回回教的人相当不少。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施长安有些心力交瘁。

  所以当大明与安南开战之后,施长安简直是欣喜若狂。他在思考这一件事情,是不是大明重返南洋计划的开始。

  他更是不等朝廷的命令,就独立拉出这一支船队,来支援大明,就是要展示出他们的能力。暗地督促大明参与南洋事务。

  只是如此举动,更是展示出施长安内心之中急迫之感。

  于是北上的过程之中,就听到了风声。于是他们与广东水师冯轼汇合在一起,浩浩荡荡来支援占城了。

  广东水师担负起巡视南洋的责任,冯轼可以说是大明各处对南洋地区最为了解的将领之一。毕竟广东水师在巡视南洋的时候,也不会空着手,自然要携带一点私货了。

  只是私货,也是要有买家的。

  这关系自然要亲密起来。

  在这一支军队浩浩荡荡来到占城附近,并在占城以南上岸之后,他们直接改变了占城周围的力量对比。

  这样情况之下。

  黎思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打上一场。围城打援,其次就是撤军。

  只是冯轼是了解自己军队的能力。

  一句话,杂牌军。

  各部水战还行,在陆上就是一些软脚虾。虚张声势还是可以的,于是在占城城南几十里的洞郎郎山脉之中,旗帜遍布山野,但就是藏在山中不出城。

  有援军近在咫尺,占城城中明军就有了支撑,再加上占城坚固的城防,几个月之内,恐怕是打不下来。

  而安南大军的时间窗口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撤军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第八十章 寇深

  安南战事暂且休战。

  无论是占城之战,还是广宁海战,算得上都是各有胜负。

  但是安南的战略企图,也算是完成一大半,最少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以而今的占城情况,是要缺席即将爆发的安南与大明之战。

  即便打,也只能是占城内战,规模限制于占城内部。

  安南绝大多兵力都能解放出来,放在北方。

  而乘着这个时间段,郭登也完成了第一步,以果断的手法,插手岑家内乱。奏请岑睿为思恩伯。

  并将岑睿调入京营序列之中。成为郭登副将之一。

  当然岑睿如此待遇也不会不付出代价的。

  他的代价,就是思恩府改土归流,并岑睿以岑家的威望为背书,在广西旧地征召士卒。

  岑家解决的还算平和。

  但是其他几家土司解决的并不算平和。

  不过,他们都逃不过郭登的手掌心。

  从北京源源不断发来的军饷,以及岑家还有大藤峡中侯家等土司的帮助之下。几乎源源不断的广西人有身份的没有身份的,以后户籍的没有户籍的,都从山中走了下来,愿意从军。

  当然了,这固然是因为岑家等土司的威望。更是因为孔方兄的威力。

  因为朱祁镇很早就要求郭登征召这些军队,是为了未来南京驻军,以及将来南洋征伐所用。

  毕竟,让河北士卒去南洋打仗,别的不说伤病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