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上)_庚新【完结】(1000)

  损失一个,就少一个。

  如今的折冲府,兵源越来越困难,唐军的素质,在肉眼可见的退化。

  开国四十年,大唐富足。

  过去当兵打仗,能得赏田产。

  如今的大唐名将们,都是军功贵族,军功地主。

  天下的田,是有数的,上好产出的田地,早已瓜分得差不多了。

  现在当兵打仗,能分到的良田越来越少。

  甚至有时候,得胜归来,只能得些银钱赏赐。

  相比之下,在家守着田宅,有美妾相伴,开枝散叶,岂不比提着脑袋上战场,更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在高句丽战场输这一阵,将唐军百战百胜的“神话”给戳破了。

  苏定方此时补充道:“折损一千骑暂且不提,这一路后撤,因伤、冻、缺粮的减员,恐怕才是最大的困难。”

  “朕已经派安东都护府出兵接应程名振……希望,一切来得及。”

  说起此事,李治的脸色又沉下来。

  显然,这次失败,令他大损颜面。

  永徽五年那次,程名振加苏定方的组合,虽然没占到高句丽多少便宜,但唐军没折损人手,还可敷衍过去。

  这次就不行了,损失数千精锐,不是小事。

  不光是唐军的耻辱,对李治这位一心超过太宗做伟大皇帝的人来说,无异于狠狠在脸上打了一巴掌。

  苏大为稍稍消化了一下这些信息,心里还是有些担心薛仁贵,向李治抱拳道:“陛下,不知薛礼那边如何处置?”

  “你问他?”

  李治正在气头上,抬头目光阴沉的看过来。

  看到苏大为的神色透着担忧,恍然记起,数年前,万年宫遇落洪水,侍卫们纷纷逃散。

  太监和侍女尽为鱼鳖之食。

  最后是苏大为和薛仁贵不顾洪水,冒死闯入宫中,将自己和身怀六甲的武媚娘给背出去。

  这才令他得以生还。

  本来想重罚薛仁贵,念及往事,莫名心中一软。

  他挥了挥手道:“罢了,念在昔年他救朕有功,朕会让他去西北,若能立功,再回来吧。”

  李治的心情复杂。

  他还是念旧的。

  若非如此,也不会将武媚娘从感业寺迎回宫中。

  对于苏大为和薛仁贵当年救命之恩,自然也放在心里。

  苏大为提出建都察寺,建立独属于他的长安情报系统,他准了。

  这其中,未尝没有念旧之情在里面。

  至于薛仁贵,早在贞观十九年便在高句丽战场上名扬四方。

  李治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昔年从万年宫回来后,便赐薛仁贵骏马,意外期望你能成朕之千里驹。

  结果,现实狠狠给了一巴掌。

  朕看中的人,却出了岔子。

  这让极重颜面的李治,万般难受。

  若不是苏大为在场,令他想起当年之事。

  薛仁贵很有可能被一撸到底,直接削职为民,踢出唐军。

  罢了罢了。

  李治心中暗道:机会,朕给了,能不能立功回来,便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他收起心思,看向苏定方:“定方,此次你去辽东,有何方略,兵力如何配置?”

  苏定方虽然刚从外面赶回来,犹自精神抖擞,似乎对李治提出的问题,早就想好了答案。

  “陛下,此次我军出兵辽东,是为了解救新罗。高句丽联同百济,共侵新罗,新罗不堪其害,丧军失地。以臣之见,高句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非是对高句丽用兵的好时候。”

  “哦,那我们便坐视不理不成?”

  “非也,欲破高句丽,先断其臂。”

  李治眼中一亮:“老将军是说?”

  “高句丽暂且难破,但是百济不然。”

  苏定方双眼棱光闪动,似乎藏着无穷的智慧:“要破百济,非得水陆并进不可,臣请陛下调拨水师以伐百济。待灭了百济,便可于新罗对高句丽成合围之势,到时,臣有把握,可一战定乾坤。”

  “好,朕准了。”

  李治顿时笑了起来。

  他最爱听的,便是苏定方这等豪迈。

  特别是“一战定乾坤”。

  打仗打的是什么?

  是钱粮啊。

  大军在外持久,糜费钱粮无数。

  大唐虽富,可也没有余粮啊。

  像苏定方这样的名将,动不动以极少兵力,给敌人来个灭国。

  这可太省心了,不,这简直太省钱了!

  李治眉花眼笑,顿觉吃了定心丸。

  “老将军,依你看,水师出动多少够灭百济?三万如何?”

  “依臣之见,非得十万之众。”

  “呃?”

  李治顿时噎住。

  看向苏定方的脸上,露出吃惊、肉痛的表情。

  你……你变了。

  你以前用兵不是这样的。

  对西突厥,不过区区五万兵,便灭其国。

  十万……十万水师。

  这得花费多少?

  朕还想兴建大明宫,朕也想享享福。

  委屈……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

  苏定方耐心的道:“辽东苦寒,又靠大海,而且百济与倭国都为扶余别种,若不动用水师大军,怕难以断绝往来,倭国必会支援百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