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上)_庚新【完结】(1127)

  “什么事?”

  “都尉,有紧急军情。”

  苏大为眉头一皱,这个时候,有紧急军情,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他看了一眼,跪坐在对面,还在怔怔发呆的扶余庆。

  不知为,忽然觉得这人有些古怪。

  就像是走丢了魂魄一样。

  摇摇头,他站起,走出帐外,见外面来的是南九郎。

  “九郎,什么事?”

  “苏帅……”

  南九郎左右看看,上前半步,以手遮挡,几乎是贴着苏大为的耳朵道:“一批粮草被劫了。”

  “嗯?”

  苏大为眉心一跳,那种不安,不祥的感觉越发深重。

  “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并不复杂,首要说到在百济的这一万唐军,如今的粮草补给问题。

  原本征百济时,随船是有运粮的,但那些粮草仅够大军两月之用。

  剩下的部份,需要就地筹集。

  唐军对外做战,一向推行就食于敌,以减轻自身的后勤压力。

  此次对百济用兵,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花费是惊人的。

  还好苏定方用兵神速,半个月就打下百济。

  又用了一个多月,略为安定地方,然后便带着百济的义慈王和百济王族,世家大族家主,王公贵族,并一切重要人等,坐上大船回大唐向李治献俘称功去了。

  人是走了,可粮草也吃得差不多了。

  现在这一万多大军,每日所需,一半是自百济各地筹集。

  另一半,靠新罗人的运粮。

  百济各地的粮草,颇不稳定,有时会失期,有时甚至地方官员就直接说收不上来粮草,让唐军自己解决。

  这种情况,气得唐军上下七窍生烟。

  没有粮食,军中会出大乱。

  这又逼得军中派出搜粮队,深入村落,四处扫荡粮草,进一步加深了与百济地方上的矛盾。

  其实哪里是收不上粮食呢。

  只不过是百济那些官员,都是地方的世家宗族,故意市好百姓,不收田地粮租,把恶名这口黑锅,让唐军背罢了。

  在唐军来以前,这些世家大族搜刮百姓,可没见手软过。

  恨只恨唐军人少,官员也不足,实在无力对百济各州郡城镇,实行有效治理。

  名义上,百济现在是被大唐占领了。

  可实际上,除了泗沘附近一些地方,唐军的控制权是在不断收缩的。

  暂时,也只能稳住局面,等朝廷的进一步旨意。

  所以后勤方面,万万不能出状况。

  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这次出状况的,就是新罗的送粮队。

  在前往泗沘的途中,被人在黄山劫了。

  据说是百济以前的将领,纠结了一帮人,占山为王。

  也不知新罗人为何会如此大意。

  粮草被劫,一时半会不会有新的粮食运进来。

  泗沘城这一万多唐军,只能靠搜刮一点,自己再少吃一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但就算这样,最多也只能支持月余。

  如果新罗人的运粮队,不能在一月内送新的粮草过来,唐军中就会出现饥饿,甚至引发更大的动荡。

  “苏帅,在想什么?”

  南九郎把事情向苏大为说完,见苏大为沉默着一言不发,不由好奇的问。

  苏大为摇摇头:“黄山这个地方,让我想起一个人。”

  “谁?”

  “阶伯。”

  “呃,阶伯不是在边境那一战死了吗?”

  “是啊,可有时候,死人没准也会复活。”

  苏大为意味深长的道。

  第十六章 突发状况

  “死人……死人怎么活?”

  南九郎一时瞠目结舌。

  苏大为摆摆手,继续问:“新罗这次是谁负责押送粮草,还有,丢失的粮草有多少?”

  “是金仁问押运的,具体的数量却不知。”

  金仁问,乃是新罗王金春秋之子,金法敏之弟。

  自永徽年以来,金我仁问数次入唐朝,每次都停留很久,还在弘文馆求学,其人,识量宏弘,时人推许。

  总之,此人因为常期往来新罗与大唐,而且久在大唐求学,比金法敏更心向大唐。

  听说是金仁问亲自负责押运粮草,苏大为心里一丝怀疑暂且抛开了。

  如果是金仁问押送,不太可能是新罗人“自导自演”。

  “劫粮一方的情况,还不清楚是吧?”

  苏大为问了一声,又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军帐,心知今晚是没机会再继续审问扶余庆了。

  眼下任何事都不如筹集粮草重要。

  对了,刚从刘仁愿那里回来,现在出了这事,说不准一会刘仁愿就会召集将领来商议此事。

  粮草,是军中的生命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事非同小可。

  据《太白阴经》记载,唐军出征的伙食为:酒一人二升,共二百五十石。

  羊一口中,分为二十六节六百二十五口。

  牛肉代羊肉,一人二斤,共二万五千斤。

  白米一人五合,六十二石五斗。

  薄饼一人两个,需二万五千个。

  每一斗面做二十个饼,计面一百二十五石。

  馒头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