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上)_庚新【完结】(1192)

  但在苏大为身边这两个异人手里,一招都撑不住。

  据传闻,苏大为本身也是异人,而且实力还在道琛之上。

  连道琛的师兄,前百济国师道慈都被苏大为阵斩。

  这一下,百济叛臣心里,连一丝侥幸都没有了。

  对苏大为这样的人,你在战场上赢不过他。

  你特么就算用刺杀,找遍百济,也绝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就连苏大为手下的人,都可以轻松击杀道琛这样的存在。

  这大唐……

  竟恐怖如斯。

  只是一个熊津都督,自身便有如此实力,手下便如此多能力。

  那传闻中的大唐战神,苏定方又该有多可怕?

  唐军中,还有李勣,还有许多名将。

  这样的实力,以区区百济,怎敢与之对抗?

  嫌命长了吗?

  正在扶余丰等人面露畏惧之色时,又有唐军从小船登上楼船。

  来的有两人,一人一和黑衣,背后披风的模样十分古怪。

  看他的模样满面虬须,好一条壮汉。

  腰上还带着弓箭。

  但是看他的穿着古怪,带上弓箭,给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的。

  另外一人,扶余丰等人看到了脸色变得极为精彩。

  正是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作为百济原来朝中二品高官达率,兼实权郡将,有名将之姿。

  在百济国中,颇有名望。

  甚至沙吒相如,见到黑齿常之,都得乖乖低头,喊一声将军。

  但是现在看黑齿常之身上穿的衣甲,明显是大唐制式。

  扶余丰的脸色霎时就白了。

  眼睁睁看着黑齿常之走向苏大为,向苏大为抱拳行大唐军礼:“都督,周留城已在我军控制之下。”

  苏大为点点头:“好。”

  黑齿常之来,就说明周留城已为大所有。

  对于大唐征服百济这场伟大的胜利,再没有人有一丝疑惑。

  大唐不但打得下来,而且还守得住。

  不但守得住,还能以大唐的制度建立都督府,实权掌握。

  要不了二十年,这里将彻底变为唐土。

  扶余丰虽然向苏大为投降称臣,但心里,多少还有些扶余王室的心气在。

  眼见这一幕,一时间,内心五味陈杂。

  这种滋味绝不美好。

  然而他在面上,还得装出一副微笑感动状。

  那表情,笑得比哭还难看。

  无比尴尬。

  更令他尴尬的事还在后面。

  黑齿常之上船,主要向苏大为汇报三件事。

  “都督,金庾信带人来了,我们如何应对?”

  “多少人?”

  “三千兵。”

  苏大为脸上的表情颇有些玩味:“他说了什么?”

  “他说愿替都督效犬马之劳,请都督示下。”

  “哦,金庾信这么乖巧听话?这是本都督今天听到最好笑的笑话。”

  苏大为环顾左右。

  安文生、苏庆节、阿史那道真、崔器等将一齐大笑起来。

  他们都知道苏大为和金庾信的过节。

  也听苏大为提及金庾信著名的“主人与守户犬”之论。

  阿史那道真嗤之以鼻道:“这恶犬居然主动要替主人效力,这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一整个冬天,新罗人都像是死了一样。

  钱粮不见,援军不见。

  这个时候倒上赶着来表忠心,而且还是曾向苏大为秀肌肉,展现下马威,后来又被苏大为阴了一把的金庾信。

  结合这一切,再听他的言论,就会觉得无比荒诞搞笑。

  苏大为收起笑容,平静道:“就让金庾信在周留城外候着,就说本都督等忙完了会见他。”

  “是。”

  黑齿常之抱拳应下。

  金庾信此举,自然是认清形势,明白新罗已经无法在周留城这里插手,极于改善于苏大为的关系。

  有苏大为在一日,金庾信都休想从唐军手上讨到便宜。

  但是面子上,还必须维护。

  当前远不到撕破脸的时候。

  苏大为的手段越高明,金庾信就会越乖巧。

  双方实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恶犬也只能夹起尾巴做忠犬。

  否则只会被主人给宰杀了。

  唐军既能吞下百济,真有必要时,再吞并新罗,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当然,此时金庾信还不知道苏大为与金仁泰私下合作之事。

  否则只怕会更加坐立不安。

  “都督,还有第三件事。”

  “何事?”

  黑齿常之上前半步,压低声音道:“沙吒相如说他愿降。”

  这句话,声音虽轻,但却刚好能让一旁的扶余丰及百济叛臣们听到。

  咯噔!

  扶余丰心里一根弦绷断。

  完了。

  沙吒相如也降了。

  这说明,泗沘城的攻势,百济叛军彻底失败了。

  整个百济故土,再也找不到一支像样的力量和大唐做抵抗。

  一想到这里,扶余丰就欲哭无泪。

  心里把沙吒相如、道琛等人骂上十八代祖宗。

  你说你们这些人亏心不亏心?

  口口声声说要支持我复国,做百济王。

  结果和唐军一动真格的,一个个跪得比什么都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