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上)_庚新【完结】(773)

  老子占住大势,永远顺势而为,还怎么可能会失败?

  苏大为对道德经的体会越深,便越觉得老子留下的这本书里,充满了智慧。

  上次叶法善说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十分有道理。

  站在事物的内,与站在外,是不同的观察角度。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高度。

  苏大为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自己的视野,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和昨日不可同日而语。

  这正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在“以身合道”。

  从部落杀不杀俘之事,他能想到数十年之后。

  而像娄师德,甚至安文生他们,却只能想到眼前,最多想到突厥人的反应。

  这便是思维层次上的差别。

  道德经,便是这样一本令人参悟事物本质,站在时间长河,去观察规律的智慧之书。

  至于前几年听玄奘讲经,听袁守诚谈玄,都是达到这一层次的必经过程。

  玄奘作为释门高僧,绝对是当世少有的绝顶之人。

  在佛门来说,这个时代,没有比玄奘更通般若智慧的法师。

  当然,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局限性。

  作为浮屠,玄奘天然反感朝堂权力之争,避之唯恐不及。

  他同样也有意无意,为浮屠僧众说话,为佛门站台。

  但这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人家再怎么说,也是大唐高僧第一。

  听他讲经,难道还吃亏了不成?

  听经说法,只是表面,关键是自己要会思考判断。

  在所有的表象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逻辑。

  掌握这种思维,便能推出对方心中所想,思维层次在哪里,剩下的便是自行琢磨消化,取长补短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除了脑子进水的人,没人会拒绝与这大唐第一高僧交流吧?

  能西行两万余里,去往中天竺,获得辩法无碍,盛誉满天竺的高僧,多少人求着他见一面而不得。

  有这样的机缘能当面取经,听一听佛法,还不花钱。

  有谁会觉得亏了吗?

  苏大为觉得不亏,他更没有去跟玄奘辩法的脑残想法。

  辩个屁啊。

  自己只是个不良人,又没有任何信仰属性,看道德经,只是因为它能启发智慧,仅此而已。

  自己不是道士,跟玄奘有啥好争的。

  所以叶法善找他的那套说辞,他是糖衣吃下,炮弹打回去。

  被人当枪使的事,他不干。

  袁守诚跟他谈玄,说了许多,还传了他一套坎离水火中天决,他也受着。

  债多身不愁。

  反正玄奘法师对自己也没任何要求,至少明面上没有,自己有事,法师还出力帮忙。

  这人脉,不能断了。

  最多只用自己抽点时间听他讲讲经,又能启发智慧,又不花钱,这种好事哪里找去。

  至于袁守诚,修炼法传自己了,自己就请他吃了两顿酒,绝对赚大发了好么。

  佛门和道门其余的事,他就不会掺合了。

  他是后世来人,除了吃干抹净拿好处的事,冲在前头顶锅的事,他不干。

  都是朋友,是自己人,没啥好争的。

  听人说说话就能拿许多好处,换你你去不去?

  答案不言而喻。

  卢绾擦了一把自己头上的汗水,回头看一眼自己的战利品,有些欣喜。

  胜了,而且是大胜。

  原本,他还担心会很麻烦,会有硬仗

  可惜没有。

  报信的胡人刚进去没多久,卢绾挥军而进。

  结果部落顿时炸锅,一触即溃。

  没花多少功夫,便被他控制住了局面。

  当然,还有些人趁乱逃出去的,他手下的人毕竟人少,没法全部控制。

  但是凭着一百六十余人,接连拿下两个六七百人的部落,这已经远远超过卢绾的想像了。

  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何赢得这么轻松。

  是唐军战力太强?

  还是敌人太菜鸡?

  又或者是胡人成了惊弓之鸟?

  他摇摇头,想不出个结果来。

  不过这不重要,毕竟是大胜。

  光是身后缴获的牛羊,便排出数里之外。

  有这了批物资,唐军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必愁吃喝了。

  不光是牛羊战马,还有……

  大量的青壮。

  以及,不少妙龄女子。

  这些,都是唐军的战利品。

  以卢绾的思维,自然想不到,大唐如今如日方升,是全天下的宗主国,视野所及之处,都在传颂大唐的强大。

  西突厥阿史那贺罗虽然自称沙钵罗可汗,控制了这片草原。

  可是在大唐的威势之下,也只是苟延残喘。

  不论是前些年契苾何力对阿史那贺鲁的征伐,还是此次程知节率军东来,对草原人来说,都是心灵上巨大的震撼。

  大势之下,人心早已不再安定,不再死死的与西突厥人绑在一起。

  这才是这些部落投降这么快的原因。

  再加上其余部落逃来的人一说,胡人们心里早就怂了。

  根本没有与大唐天兵去抵抗的想法。

  谁知道唐军有多少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