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下)_庚新【完结】(154)

  这次苏大为从百济回唐,李勣也将李辩托付给苏大为。

  一为回长安,在弘文馆镀上一层金。

  二则是有了与苏大为的关系,日后必有大用。

  用李勣的话来说,李辩有谋,只是需要人提点一二。

  苏大为你办事,老夫放心。

  人我交给你了。

  嗯……

  苏大为现在在面对李辩时,多少还是有点心虚。

  他回长安已有数月,若说有提点李辩和李谨行等人,那还真谈不上。

  眼下既然事情到这个份上了,也不好再藏着掖着。

  环视一圈,他指了指前方的沙盘:“我们可以在沙盘前说吗?”

  “苏帅,请。”

  李辩忙伸手示意。

  李谨行也从萧嗣业身边,赶紧走上来。

  其余公廨中的人,只要对苏大为战绩感兴趣的,全都围上来。

  每一位名将,作战都有自己的风格,思路,和拿手的本领。

  或精于谋略。

  或擅以力破巧。

  或精于预设伏兵。

  或善观天文,能预判天气。

  又或者善于调动敌人。

  但是名将,不会随意把自己的思路和布局谋略,交托给别人。

  这在古代,那是人家的绝活,是衣钵。

  只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衣钵弟子。

  能像现在这样,被逼着吐露点东西,那都是天大的机缘。

  一时间,李谨行、李辩和高崇文等人,心中都生起一丝激荡。

  第三十三章 情报先行

  大唐目前硕果仅存的最强两大军神,一为英国公李勣,另一位,便是苏定方。

  李勣做战风格,既有智的一面,又有勇猛的一面。

  但若论到用兵之巧,以少克多,以弱胜强。

  攻必克,战必取,其疾如风,侵略如火。

  遍视整个大唐,无人能出苏定方其右。

  而苏大为,师承苏定方,其作战风格,多少有些苏定方的影子。

  在击西突厥的一战,苏大为积小胜为大胜,以弱击强。

  将心算和谋略,发挥到极致。

  大唐中青年的将领,将这一战也吹得十分神。

  因为正像之前李辩所说,在兵部时,许多人都试图推演、重现苏大为那一战的战果。

  但无论怎么推,结果都只有一个——

  如果只带着几百唐军翻跃金山,其结果,必然是死路一条。

  根本没可能全灭木昆部。

  更不能在咥运狼骑之下,存活下来。

  究竟苏大为怎么做到的?

  理论上,像他那样,翻跃金山,不断歼灭小部落,壮大自身是可行的。

  但理论只是理论。

  在所有的环节里,只要有一个地方出错,便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比如偷袭草原部落,如何隐藏自身,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何保证没有一个活口逃出去。

  万一有一个人逃走,唐军潜入草原的消息被胡人知道,那胡人岂能不反击?

  他们怎么可能坐视苏大为率领的唐军,一个接一个,将各部落蚕食?

  而且苏大为吞并那些部落,时间极短,几乎第一天打下来,第二天就带着那些部落的降兵,去打下一个更大的部落。

  如何能保证这些人不会反复?

  不会在背后搞小动作,或者临阵反水。

  就算他们不搞花样,如何能保证这些散兵游勇的战力?

  都是胡人,凭什么被你苏大为吞并的部落,摇身一变,就能打败其他的胡人部落。

  这些东西,是在棋盘上无论推演多少次,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这些年来,苏大为征西突厥这一战的用兵,也常被兵部和弘文馆教学时,拿出来反复研究。

  所以李辩才会有此一问。

  苏大为颇有些无奈的看向站在远处抚须微笑的萧嗣业。

  今天他不吐露点东西,看来是休想轻易走出兵部公廨了。

  清了清嗓子,也同时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路。

  苏大炒随手抄起沙盘旁的一根木杆,在地图上寻找了片刻,终于木杆点在微缩的群山上。

  这里,是金山。

  后世的阿尔泰山脉。

  当时苏大为率领的娄师德和王孝杰部,就是从此山翻越。

  只带了一个折冲府的兵力。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我奉命翻越金山时,其实关于敌人的情报搜集工作,早就开始了。”

  苏大为的木竿,顺着金山山脉的古道,一路指下来。

  “在我手下兵马中,特意带了一队斥候营,这些人里,不少就是归化的突厥人。

  以他们化作牧民,在草原游戈,情报便会源源不断的汇聚在我手里。

  此外,突厥人出身的斥候熟悉当地环境,知道哪里有水源,哪里会有部落。

  这是第一步。”

  李辩与李谨行,还有一众年轻将领,在一旁不由点头。

  情报收集,这当然是重中之重。

  凡是带兵的,就没有不重视情报工作的。

  但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你能掌握的情报,敌人也能掌握,如何能出奇制胜,如何从纷乱的信息里,辩别真假,找出真正有用的东西,则看主帅个人的素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