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下)_庚新【完结】(204)

  所以今日从紫宸殿出来,郝处俊那老头才会向自己笑得那样暧昧。

  那表情,活像是偷了只鸡的老贼。

  比较起来,苏大为还是更喜欢跟李勣打交道。

  虽然都是老狐狸,但至少李勣很真诚,有什么都摆在台面上说。

  不论背后多少算计,至少给人的感觉,是堂堂正正。

  此时的苏大为还没预料到,今日紫宸殿所发生的事,不过是整个大风暴中的一角。

  他原本以为自己处在风暴边缘,只会做个看客。

  但不久之后,他便会明白。

  今日的判断,大错特错。

  ……

  时间匆匆过去三日。

  这几天,最令长安百姓关注的,乃是李勣一行,从高句丽战场回转大唐。

  不光安排有在朱雀大道上献俘的仪式,还有各种欢庆节目。

  对大唐百姓来说,这十几年来,见到蕃属国的国王及贵族被抓回长安,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太宗朝有突厥颉利可汗。

  来长安,也只能封个安乐公,为天子酒宴上跳舞助兴。

  到了如今李治朝,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回纥可汗,还有吐蕃、百济、西域诸国,简直都让人麻木了。

  但是李勣此次抓回了高句丽的王,这还是令大唐百姓,大感兴奋和刺激。

  高句丽在隋唐时,可不是小国,妥妥的东亚一霸。

  隋因征高句丽而亡。

  大唐太宗时,以百战百胜之兵临之,都不能令其灭国。

  对比同时期大唐对外的战绩。

  高句丽,绝对是一块硬石头。

  如今,李治奋三世之勇烈,居然将高句丽给征服了。

  这对李治的权力,其正统地位,甚至大唐远超前隋的正统地位,都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李治也因龙而龙颜大悦,宣布长安夜不闭户,大庆三日。

  举国欢腾。

  临街的酒肆,苏大为坐在靠窗的坐位上。

  在他对面,坐着高大龙、高大虎,以及安文生等三人。

  高大龙瞥了一眼窗外,嘿的一笑:“李勣这次可威风了,陛下应该会有重赏。”

  “是。”

  苏大为记忆里,李勣此次回来,应该会被封司空。

  不过手里的权力,也该渐渐交出去了,年纪也到了。

  他最后一次为大唐发光发热,应该就是此次监督审理李义府的案子,至于军权,以后休想再碰了。

  李治也不会允许。

  看了一眼对面的高大龙,苏大为从他的话里,又听出另外一层意思。

  他摇了摇头解释道:“现在朝廷对府兵的赏赐是不及从前了,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毕竟开国已四十余年,不可能再有那么高的封赏……”

  停了一停,他又像是给自己解释道:“我也知道如今对将士的赏赐薄了些,本来想回长安,就向陛下进言,但一直被案子拖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我上次去兵部见萧嗣业时,也跟他略微提过,大家都是同样的意见。

  不可太寒了将士的心。

  待有机会,我会再向陛下言明此事。”

  这次回大唐的将士,按惯例,各将领都会升一级。

  而下面的士卒,大概就是发点薄财便结束。

  不会有过去的赐田,也不会有过去那样高规格的荣誉。

  在大唐当府兵,对大唐百姓,那些良家子,已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府兵的兵源成为问题。

  兵卒的素质也成为问题。

  就苏大为自己,从第一闪翻跃金山山脉远击西突厥,到这一次征百济和高句丽,明显感觉,麾下府兵的军事素质,在减弱。

  过去凭几百人,唐军便敢面对数倍,甚至十倍之敌冲阵。

  如今,没有上千人,都无法完成战术目标。

  兵卒的问题不解释,大唐的扩张,将停滞,甚至开始衰减。

  苏大为一直想在这个问题上,替兵卒们说上一些话。

  毕竟是一起杀敌的袍泽。

  但是从回长安到现在,一直困于各种漩涡和动荡中,没有找到合适开口的机会。

  “对了,英国公回来了,你要不要去拜见一下?”李博在一旁问。

  “过几日吧,他刚回,一定诸务繁杂,这个时节不要去添乱。”

  苏大为想了想又道:“咱们还是先把眼前的麻烦给解决。”

  高大龙和高大虎、李博等三人,抬头目光碰了一下,众人都心知肚明,苏大为所说的麻烦。

  明面上,是高阳公主的案子。

  苏大为与李治约定的破案之期已经接近了。

  而暗里,则是都察寺被“肢解”的危机。

  李义府如今虽被刑部尚书刘祥道联合御史台、大理寺一同审讯,但却不影响,陛下依旧按李义府提供的策略,在逐步施加力量。

  苏大为和高大龙等人,已经明显感觉到那股力量了。

  在都察寺内部。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起了那种气味。

  人心思动。

  变革即将来临。

  “我也在想,该怎么在不违陛下意志的前提下,尽量保全我们的心血。”

  苏大为含蓄的说了一句,目光一转,看到窗外时,眼中闪过一抹光。

  他伸手招呼了一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