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下)_庚新【完结】(307)

  这人挺妖的。

  就说今日,谁能想到,和擅长养鹰的吐蕃人斗鹰,居然还能赢。

  苏大为身上,好像总能出人意表。

  想了想,萧嗣业脸上挤出一抹笑容,向苏大为道:“好好,就当老夫还欠着你人情,日后必还。”

  “呸,别提日后。”

  苏大为连声咳嗽,这个反应,令萧嗣业一头雾水,不知自己说了什么,又戳到了苏大为。

  他清了清嗓子,转开话题道:“你部先锋现在行军路是从这里,翻跃大非川,入吐谷浑境,寻机试探吐蕃虚实。

  等到了都护府,那边有裴行俭的人马,王方翼、薛仁贵、阿史那真都在那里等候。

  另外按你的要求,已经从辽东征调黑齿常之、沙咤忠义、娄师德、王孝杰等将,赶赴战场。”

  听完萧嗣业的安排,苏大为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说了声:“多谢。”

  这个阵容,可以说,集齐了大唐现今最豪华的阵容。

  堪称将星闪耀。

  苏大为点的人,可不是随便点的。

  要么是现在的年青能将,要么未来将成为大唐名将。

  若是站在时间的长纬度来看,这份豪华阵容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未来也很可能不会再有了。

  能集齐这么多将星,苏大为很是花费了一番力气。

  也多亏了兵部这边萧嗣业和李勣都肯给予方便。

  苏大为身边,苏庆节一直凝目观察着沙盘上大非川的地形图:“此等险恶环境,作战不容易啊,我们的战马需要翻山跃岭,大为降低我军骑兵的冲击力。”

  苏大为点点头:“这个待会再议。”

  说着他向萧嗣业问:“我手里一共就是万余人?”

  “集齐九个折冲府的兵力,为一军之主,你就偷着乐吧。”

  萧嗣业补充道:“这里面,有三个折冲府的兵力,是兵募,你到时要注意一下。”

  苏大为微微一愣,点头道:“我知道了。”

  兵募,不同于府兵制,乃是朝廷出钱出装备,招募军功贵族和各家族中有志军功的青年。

  既不同于府兵那种靠着田地,自带干粮的义务兵。

  又不同于后来的募兵制。

  募兵制,是朝廷常备的职业兵。

  兵募,则属于短期征召。

  非战时,朝廷并不养着他们。

  算是李治和朝中诸位大佬,眼见府兵制已经不灵便后,想出来的一个折中之法。

  照理说,职业军人的素养,肯定是远超过半农半兵的府兵。

  只不过,如果把天下府兵全换成募兵,就算倾尽现在大唐府库,只怕也养不起。

  “后勤粮草准备如何?”

  苏大为又抛出一个问题。

  在他身边,李辩、程务挺和郭待封等青年将领,一边围着沙盘指指点点,推演着进兵路线,一边竖起耳朵听着苏大为与萧嗣业的谈话。

  “你一个前总管,关心后勤做甚?那是军中后总管管的事。”

  前总管相当于一军先锋。

  后总管,则统管后勤辎重和辅兵,炊事、战马驮马等杂务。

  “打仗就是打后勤,我这一军眼下还是孤军,若是后勤的事不弄清楚,我这心里始终不安。”

  萧嗣业上下打量他一番,点点头:“不错。”

  说着想了想道:“长运坊备有一定数量的官牛和车,有牛一百四十头,车一百三十七乘,备作牛车,每车可运粮五石,每名兵卒,按一月三十斤粮食算,则一万大军一年之需,共计需要发牛车一千余辆,还不包括战马的草料。

  不过你不用担心,沿路州府都有运坊,此次出兵,各府都会提供运力。

  至于粮草……”

  苏大为看着他不说话。

  长安府库里现在粮草也不多了,还要供着整个帝都。

  而且连连用兵,此次劳师远征吐蕃,只怕一时筹措不到那么多粮草。

  在秦汉之际,长安曾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但几百年下来,大兴土木以致水土流失,长安近郊的土地,已经无法供养庞大的帝都人口。

  所以自隋以来,炀帝就兴建大运河,方便南方漕粮运往长安。

  之前李治和武媚娘有数次去东都洛阳,也有“就食”之意。

  每到饥荒年,就连天子都不得不东巡。

  萧嗣业拈须道:“陛下已经下旨,今年秋粮除去运往长安的部份,剩余部分直接会运往军中,以供养士卒。

  除了运坊的牛车,陛下还令公交署全力配合,运力方面不用担心。

  粮草除了秋粮,另外还与长安一些粮商合作,他们会沿途送粮至军中。”

  苏大为心中计算了一番,点点头:“如此甚好。”

  他转头向身边的高崇文:“我们军中粮草、兵甲、驮马、药材,足够吗?”

  “足够大军一月之用,剩下的沿路各州府能补充。”

  “好。”

  苏大为这才放下心来。

  后勤没问题,至少在进入吐蕃人的领地前,没什么问题。

  剩下的,就是如何进兵和用兵。

  他是这一军的主帅,这些都是他的工作。

  萧嗣业看了看天色:“时间不早了,我要回长安了,免得让人看了起疑。”

  “恭送萧尚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