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下)_庚新【完结】(420)

  苏大为目光视往身侧。

  崔弘与军中折冲都尉、校尉官早有准备。

  一队队吐谷浑人被反绑着双手,从吐谷浑人的队列里被唐军拖了出来。

  他们被勒令向着东面跪下。

  由唐军中的武卒,处以斩刑。

  横刀出鞘,落下。

  斗大的头颅滚落。

  血水奔流,转瞬又被黑白色的大地给吸吮干净。

  好在着叛乱的部落人数并不算多。

  一共数百人。

  就当着三万余吐谷浑人,十余位部落酋长的面,全数斩首。

  宽恕他们,是仁。

  斩杀叛逆,是为严。

  没有任何道理,比血腥手段,更有说服力。

  更令人记忆深刻。

  “首恶即已服诛,尔等起来吧,一会服从唐军分配,仆从军各部必须重新整编!”

  苏大为盯着乌延达等人,和颜悦色道:“你们可有意见?”

  “没有没有!”

  “一切服从总管的军令。”

  “我等愿为总管效死力!”

  意见,哪有什么见。

  这么多人头和尸体在面前摆着呢。

  现在只要苏大为不是说立刻砍他们的脑袋,什么都可以答应。

  之前各部落苏大为的唐军只能稍微掺点沙子,但趁着此次机会,将其整编,之后,将完全处于唐军的掌控下。

  刚刚处理完这件事,陡然听到蹄声大作。

  苏大为诧异抬头。

  他以为是阿史那道真他们回来了。

  一抬头,却是入谷的方向,一支大军,正飞速赶来。

  马上骑士俱是精铁铠甲,手持长槊。

  当先一面大旗,一个唐字正迎风飞舞。

  唐军军旗?

  苏大为的目光落在军旗下方。

  一身明光铠的薛仁贵一脸焦急,正大声呵斥唐军骑兵,加快速度。

  苏大为脸色变了变,一把拉住一旁的崔弘道:“你快马过去,问问薛仁贵,他怎么带人进谷来了?”

  方才明明安排骑兵守住谷口。

  出了什么变故?

  第四十三章 困境

  大队骑兵就地驻守,薛仁贵亲自率着亲卫骑马赶到苏大为身边,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你不是传令让我进兵?”

  苏大为骑在龙子背上,目视薛仁贵:“我什么时候下过这种命令?”

  “没有?”

  “谁传的令,人呢?”

  苏大为向他肃然道:“如果你确实收到此令,而我又绝没有下过骑兵入谷的命令,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

  相同的事,之前在武威也发生过一次。

  有人假扮了李谨行,以苏定方的名义传了一封假信给苏大为,令他星夜赶去酒泉见苏定方。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吐蕃大将赞婆,对武威的援军发动奇袭。

  最后被薛仁贵和其余将领联手所破。

  那一场战斗,薛仁贵自己就是亲历者,自然知道事情的原委。

  先前只是关心则乱,待此时,方才醒悟,失声叫了声:“不对!”

  一边回顾左右,一边大喊:“方才那个传令的斥候呢?人在哪里?”

  左右亲卫相顾无言。

  苏大为眉头一皱:“好了,仁贵,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出了什么事你我都清楚,若吐蕃人有意将你也诱入谷中,我们须提防他们还有后手。”

  说完看了一眼稍远处的骑兵阵型,心中估算道:“你带了多少人进来?六千?七千?”

  “七千骑。”

  薛仁贵道:“留了王孝杰率三千骑守住谷口,还有郭待封的人。”

  听了他这句话,苏大为心下稍宽,总算薛仁贵没有完全失智。

  谷口还有王孝杰与郭待封的人,就算吐蕃人要有动作,也有一个缓冲时间。

  心念电转间,苏大为目光向身边扫过:“安文生何在?”

  “总管,安将军与阿史那将军在追击吐蕃溃兵。”

  “派人召他们回来,我怀疑吐蕃人想……”

  话音未落,心头陡然一跳。

  仿佛有什么极可怕的事发生。

  苏大为看向薛仁贵,恰好他的目光也朝自己看过来。

  “你也感觉到了?”

  “去前方,去出口看看。”

  只用了极短的时间,苏大为与薛仁贵便取得共识。

  “我这些骑兵……”

  “带着!”

  苏大为厉声道:“若情况有变,少不得一场恶战。”

  当一件事可能变糟时,它就一定会变得更糟。

  仿佛要印证苏大为的预感,从雪谷出口的位置,隐隐传来厮杀之声。

  这山谷的构造十分奇怪。

  两头细窄,中间却宽大如葫芦肚。

  纵然拥进十余万骑,在中腹部位也不觉拥挤。

  而声音在这样的地形下,也会变得飘忽不定,十分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可以听到从出口位置传出的喊杀声,那说明,那里已经爆发了大战。

  “整队,随我来~!”

  薛仁贵向左右亲卫大声喊。

  数名亲兵得他军令,打马回头,调拨后方骑兵跟上。

  苏大为与身边崔弘等将,早已策马奔向谷口。

  乌延达与梅里乌等酋长慌忙翻身上马,一边追一边喊:“总管,需不需要我等相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