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要做门阀(上)_要离刺荆轲【完结】(1031)

  在很久以前,青州的士大夫官吏贵族就已经发现了。

  比起单纯的从土地获得收益,很明显,经商之利百倍于土地所出。

  一亩地,播种种子一斗,至秋收至多不过能得粮食三石。

  所得之利,不过三十倍。

  这还没有扣除耕作花费的劳动力和其他支出。

  但若是种桑养蚕抽丝的话,其利润就高的多了。

  同样的一亩地,若是种植桑树,以十步一树的密度来算,一亩地能种桑十二株(关东行小亩,以百二十步为亩),这十二铢桑树每株每年至少可以采摘四十斤桑叶(汉斤,相当于现在的十公斤左右),十二株桑树可以得桑叶四百八十斤。

  每四百斤桑叶能养蚕一箔,得蚕丝四斤。

  每斤丝市价两百钱,一亩桑田,一岁能产出价值四百余钱的蚕丝。

  这还只是蚕丝的价格。

  但已经远超了种粟的收入!

  若将蚕丝加工为帛,依照金布律的规定,一匹标准的官帛应该长八尺,宽两尺五寸,重量不得低于二十两。

  换而言之,一匹帛应当重一斤又四两。

  而这样的一匹帛布,官府平贾标价三百五十钱。

  而按照丝价,一匹帛所需的蚕丝原料,不过两百五十钱。

  差价一百钱!

  而这只是官价,没有哪个傻瓜会真的按照官府规定的平贾价格交易。

  事实上,在临淄城中,商人要买帛,不拿出四百钱以上,根本不要想买的。

  而且,这还只是最初级的帛布价格。

  绸缎和刺绣的价值,比帛布要贵两到十倍!

  最好的刺绣,不过巴掌大小,甚至能卖到一千钱!

  简直就是暴利!

  在这样的暴利面前,齐郡和整个青州,早就疯掉了。

  贵族士大夫官员,纷纷参与。

  地痞游侠无赖,为其爪牙。

  子钱商人充当帮凶。

  所有人都不遗余力的,迫使自耕农破产,然后逼迫他们进入城市,从事织造业,或者进入各自的庄园,参与桑麻业!

  青州全境的桑麻业,鼎盛到,在现在已经占据了天下超过七成的丝帛布匹供给。

  剩下三成里,有两成是陈留郡占据的高端产品。

  而余下一成,被其他势力瓜分。

  也是靠着这个,临淄才能有今天的人口规模。

  一百万人口,猬集在临淄城中。

  要说不害怕?

  那是骗人的!

  但,财帛动人心啊!

  在临淄城里,贵族官吏士大夫和商贾、游侠地痞无赖、底层人民,形成了一个生态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只能自求多福。

  本来,其实在三十年前,齐郡的贵族官员们,还没有这么没底线。

  那时,他们更热衷于将农民搞破产,然后兼并他们的土地,让他们充当奴婢或者佃农。

  但,在暴胜之持节南下后,他们就发现,这样做风险太大了。

  所以,就不再强迫人民为奴为婢,而是将他们赶进临淄城。

  结果,大家很快就发现,这样做的剥削效率,可比以前高多了!

  大部分进入临淄城的农民,最终都变成了大家的无偿劳动力。

  他们必须日日夜夜,辛勤的织造。

  但所得的报酬,仅够半饱。

  绝大部分利润,都被垄断了丝帛的商人们所剥削。

  而这些商人,又被食物链更高层的士大夫贵族官员所剥削。

  更重要的,所有的织户,都几乎不可能翻身。

  他们在临淄城住的越久,欠下的债务就越多。

  多到几辈子都还不清!

  这迫使这些人民,从生到死,都必须贵族官员服务。

  他们的血汗,变成了上层士大夫贵族官员们的歌舞宴席,珍馐宝物。

  还有什么事情,比现在这样的情况更舒服的吗?

  士大夫权贵们,甚至指头都不需要动一下,躺着就能把钱挣了,还双手不沾鲜血。

  所有坏事、脏事,都是商人、游侠地痞无赖做的。

  每一个人都是君子。

  所有人皆是乐善好施的善人。

  年轻人甚至可以看着污水横流,食不果腹的底层织户们,叹息着道:“民之苦,竟至于斯,汉德衰矣!”

  对啊,人民这么苦,肯定是当皇帝的不修德,肯定是长安城对外乱开战造成的!

  昏君啊!

  你怎么不睁开眼睛,看看这些可怜的人民?

  体恤一下这些无辜之人?

  停一停你的脚步,等等你的人民啊!

  然而私底下,谁不是惶恐至极,战战兢兢?

  临淄的权贵士大夫们,谁都知道,自己已经坐在了火山口。

  就等着哪一天,底层积蓄的怨恨和不满砰的一声爆炸,将所有人都送上天。

  而现在,底层积蓄的怨恨与不满,没有爆炸。

  但长安却查知了这个情况!

  这可比底层自己爆炸的情况还要恐怖万分!

  因为,底层爆炸,虽然会炸死很多人。

  但也有可能催生一个新的强权!

  泥腿子造反,到最后肯定得找大人物来背书。

  而长安知道了,却肯定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稳定齐郡和青州,而痛下杀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