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天国史_罗玺纲【完结】(230)

  太平天国初起义时,清朝就徵调全国精兵到广西来要把太平军困死在紫荆山区内。太平军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必须有便于指挥的编制和精妙的战术,云山在这方面也发挥了他的卓绝的才能。他在起义前照周礼司马法制定太平军目〔一〕,金田团营,就照军目编制,所以到作战时,才得收「进退分合有步伍的」功效〔二〕。他又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参以古兵法进行战斗,敌人说他「其营皆散处,战亦散布」〔三〕,每作战,「初则寂无人声,既而少出,又继而大至」,「且看清一步,方走进一步」〔四〕。云山作战要旨,在于争取主动性和灵活性,先立于不败之地,故能致人而不致于人,使敌人惊骇地叫起来,说什么「凶悍诡诈,久历戎行者不独未见,并所未闻」〔一〕。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八月十六夜就在桂平新墟打破敌人的封锁,虑兕出柙似地从山区冲出平原来。二十日,在平南县官村把清朝广西提督向荣率领的追兵全军击溃,于是进克永安州,取得了起义后第一个城市。事具萧朝贵传中。

  太平天国在永安州封五王,封云山为南王,所有官制、礼制都由云山制定〔二〕。又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讨伐清朝的吊民伐罪的檄文,也都由云山主裁〔三〕。壬子二年正月元旦,太平天国颁行云山创造的天历。这是中国行阳历之始,也是世界用四季历法的首创。云山由于从小奋志学习,对政治、军事、典章制度,以至天文、历法无不精通。他尤善于观察当前形势,进行了解和研究,随机应变,从而把那些死的知识变为活的东西,来给革命服务。群众对他的惊人功绩,叹为:「如此奇才,向非天生,何以至此」〔四〕!

  壬子二年四月,太平军从桂林北出,太平天国这个被史家评为「其忠勇才德与智谋器度实为太平天国之第一人」〔一〕的开创者,不幸在经过全州城时中炮牺牲〔二〕。对云山的不幸牺牲,论史者称为:「使其不死于是役,将必可辅佐天王,裁制东王,调和各王,而于帷幄之中创谋建议领导大业以底于成」〔三〕。虽然裁制东王是做不到的,但却会使东王不至于目中无人,「威风张扬,不知自忌」〔四〕。他的死,确实是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兴亡。

  云山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冯癸方,次子叫冯癸茂,幼子叫冯癸华。金田起义后,清朝官吏来他的家乡花县禾乐地逮捕家属。他的母亲胡氏、弟冯戊科(又叫冯亚戊)、次子冯癸茂都被捕入狱。他的妻练氏和长子冯癸方、幼子冯癸华幸得逃出,藏在邻县友人家。亲友筹集旅费,使洪仁玕带云山长子冯癸方及一侄前往广西太平军中,因清吏盘查严密,折回广东。其间。练氏匿居清远县谷岭,被人告密,给清吏捉获。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冯癸方逃在广州附近村庄被盘获。他坚不承认是云山儿子。清吏提他到他母亲面前,两人相见都下泪,被证实了母子关系。他与祖母胡氏,母练氏,二弟冯癸茂都监禁在花县监狱里。至乙荣五年,清朝广州知府奉命按律拟办。他向上级提出:「获案五年,正犯弋获无期,可否将本案先行具奏,声明监候待质,抑冯云山罪恶綦重,即将该家属等飭县权宜办理,毋庸具奏之处,伏候训示祗遵。」后来如何办理,尚未发现有关文件。

  云山幼子冯癸华与堂兄冯亚树出亡,几经困难,到壬子二年六月才得随美国教士罗孝全至上海。他们是要取道上海投奔天京的,但久候无法前去。亚树得了精神病,回到香港染病身故。癸华给解放上海的小刀会认出是云山的儿子,迎接他入城,花五百大元买了一区骏马让这位小王爷骑上,在上海城内游行,全城兴高彩烈地庆祝。到小刀会起义军从上海城撤退时,一说癸华被捕牺牲,而清军不知道他是谁。另一说小刀会副领袖陈阿林专诚保护癸华,企图突破重围,打到太平天国辖境镇江去,在冲出清军外堡之际,还拉着他的手。但是后来在混乱中,这个孩子终于失踪了。

  在太平天国后期,封有一位「殿前公议前导副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这位幼南王是不是上面所说那个在上海小刀会撤退时失踪的云山幼子冯癸华呢?案天王洪秀全、幼天王洪天贵福诏旨对王亲国戚和重要诸王都诏及。如果这个幼南王是冯癸华,天王诏旨所诏及的人名内必列有「花(华)侄」,幼天王诏旨必有「花(华)弟」这人。今查天王诏旨和幼天王诏旨并无此人,可知这个幼南王不是冯癸华。那末,这个幼南王究竟是谁呢?贾熟村同志曾撰幼南王考〔一〕,他根据在王诏旨、幼天王诏旨以及其他有关文件上排列的王亲国戚和重要诸王的「相应地位」,认为幼南王为西王萧朝贵第二子萧有福承嗣南王冯云山。他的论断,是有理由的。但与考幼东王为天王第五子洪天佑不同,其称谓上既有「王五殿下」,天王诏又称他为「天佑子侄」,其本身即可作证,而这只是据「相应地位」作出的推论,所以尚须文献为之证明。天京失陷,这位幼南王突围出走。据曾国藩奏报在湖熟镇被围牺牲。但是否可信,连曾国荃的机要秘书赵烈文也认为「以口语未可凭为疑」〔二〕。

  本传考证

  一

  关于冯云山入紫荆山密图革命的种种说法

  本书所记冯云山入紫荆山密图革命事迹,系据太平天日及我在一九四二年记录的金田采访记撰。案太平天日记冯云山入紫荆山事说:「南王与张永绣留滞浔州月馀,后至古林张家。乙已年南王寓紫荆山高坑冲张家。……丙午年南王寓黄泥冲曾玉珍家。……丁未年仍寓张(曾)玉珍家。」其中没有记到曾槐英。我所记曾槐英事,系据曾槐英的曾孙曾仲藩和住在金田附近的寻棑村老人钟玉亭说的,故据以补太平天日。钟玉亭称曾槐英为曾五公,查古林社曾氏族谱曾槐英兄弟共四人,他行三(据太平天国起义调查报告择录材料),当地人的传说当是把曾三公讹为曾五公的。又曾槐英知冯云山为读书人事,当地传说,有的说冯云山在曾槐英家做短工,一天,他拾牛粪在茶亭休息,题诗一首道:「孤寒到此把身藏,举目无亲也着忙。执粪生涯来度日,他日得志姓名扬」。因此曾槐英知道他是有才学的人(见太平天国起义调查报告记录金田黄石鸣、黄耀南说)。又有的说冯云山在古林社张家路店拾牛粪度日时,在路店墙上题了上面这一首诗,给曾槐英看见,知他是个有学问的人,因招呼他到家中过年(见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记录种玉亭的话)。案种玉亭在一九四二年,我到金田调查时,他对我说:「冯云山在古林社虽穷同叫化子一样,但仍时读诗书。有曾五公者见而奇之,乃款待他,不久,又荐他入大冲村曾玉珍家教书」。那时,他并没有说到冯云山在古林社张家路店墙上题诗给曾槐英看见的事。到一九五四年广西省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向他调查时,他只说冯云山在粥店题了一首诗,给曾槐英看见,没有说到那一首诗。但到一九六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向他调查时,却举出黄石鸣、黄耀南所说那首诗。钟玉亭的话,颇显露出把后来听到的传说一次又一次地增加的痕迹。这两种传说,都和曾槐英曾孙曾仲藩所说冯云山在曾槐英家做短工,夏天担禾回来,迎风歇息,一时高兴,口吟诗书,给曾槐英知道是读书人的话不合。案黄石鸣等所传冯云山这一首诗,虽没有宋江在渌阳楼上题的「反诗」那样显露,但从「孤寒到此把身藏」句与「他日得志姓名扬」句联系起来,一眼就可以看出也是一首革命者言志的诗。冯云山当时正在密图革命,他是一个十分精细的人,又没有同宋江那样喝醉酒,他断不会题这样的诗在墙上的。而曾槐英是个监生,他的四弟曾宏英是从九品官(据古林社曾氏族谱)。曾槐英既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又知诗书,他也断不会把地主阶级所认为的「反诗」看作为有学问的。当时地主阶级只有把四书、五经那些东西才认为是有学问。因此,黄石鸣等所传这一首诗是不可信的。我们应该从曾槐英家后人所说为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