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_西风欺客梦【完结】(24)

  永安是太平天国军兴以来,计划夺取的第一座城池,众军师小心翼翼,预备艰苦的会战。但进展之顺利,却超乎想象。官村大捷,向荣几乎被杀,迁怒于近在咫尺的乌兰泰救援不力,开始消极避战,进而报复乌兰泰。两人势同水火,继而大批幕僚、镇将卷入,清军内部的分裂远胜李星沅、周天爵督师时,指挥几乎瘫痪,坐看太平军云集永安。赛尚阿“原来的乐观情绪烟消云散,聚歼太平军于运动中的迷梦彻底破产了,他开始陷入与李星沅、周天爵相似的困境,面对着悍将冗兵的剧烈倾轧、太平军的胜利进军束手无策,他像在一条漫长的隧道中摸索,既看不见光亮,又摸不到尽头”。⑤太平军前锋由原天地会起义领袖罗大纲率领。罗大纲在投奔太平军之前,曾经攻打过永安城,地形熟悉。罗大纲与原在永安起事而遭镇压的何洪基旧部取得联系,里应外合,击溃守军阿尔精阿,占领永安屏障水窦,势迫永安。韦昌辉率太平军主力很快赶到,支援罗大纲强攻永安。永安守城兵不足千人,被数千太平军围攻,抵抗十分微弱。罗大纲使用了一个类似小孩子游戏的方法,往城内投掷大量烟花爆竹,一时间烟雾弥漫、爆炸声四起。守城清军都没见过什么世面,想必不曾玩过炮仗,见烟雾滚滚,不由得惊恐万状,罗大纲借助烟雾掩护登城,杀散清兵,开门迎大队入城。知州吴江、副将阿尔精阿投水自杀,仅一日,太平军就攻克永安城。

  洪秀全等在鼓乐声中进入永安城,以旧州署为朝廷,武圣宫为军师杨秀清行辕。秦日纲率兵驻扎水窦,东平、莫家村等地也派兵驻守,互为犄角。各险要处又设木栅,掘壕沟,建炮台,埋地雷,作为外围防线。按照杨秀清成法,又在城墙前开一道厚厚的城土墙,抵挡清军炮火。

  太平军与向荣等在紫荆山区大战,每夺一个村庄都要付出几百乃至千人的损失,谁知窜出紫荆山区,竟日不移影即摧名城。杨秀清等信心暴涨,开始谋划夺取大城市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日夜研究永安城防的城垣、望塔,护城壕沟,开始琢磨攻击城池的技术,甚至督工兵试仿造吕公车等大型攻城器械。

  在洪秀全梦到天父之后的第十四年,太平军终于攻占了第一座坚固的凡间之城。永安,太平天国控制的第一座城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开阔了洪、杨、冯、萧等人的眼界。从此太平天国的领袖开始从农村进入城市,再也不是田间的乡巴佬,而开始学着如何攻击城市、控制城市、防御城市,在城市建立政权了。在永安,太平天国的部队得到修整,正式建立了政权。攻占永安,是其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洪、杨得志,赛尚阿则遭贬,咸丰帝毫不给这个首相面子,下旨将赛尚阿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然后交部议处。巴清德、向荣等统统摘去顶戴花翎,乌兰泰则靠其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了昏昏绰绰的咸丰皇帝,得以嘉奖,成为前线清将的公敌。

  众军消极怠工,拒绝出战,乌兰泰只得自率开隆阿、秦定三赶到永安城外扎营。稍后经文岱、江忠源也赶到,合六千余人,与三万太平军对峙。向荣、巴清德徘徊于濛江,刘长清、姚莹驻永安北路,张敬修屯大黎,刘继祖、张钊呆在濛江的船上不下:清军名义上有二万余人,实际上仅乌兰泰独当太平军,而乌兰泰部队士气低落,只有江忠源部五百人较有战斗力。

  赛尚阿催促向荣援助乌兰泰攻城,向荣只是称病。赛尚阿勃然大怒,奏请将向荣革职,以刘长清继统其兵。张敬修倒是异常积极,可惜其部下东勇与太平军在“坐战”期间积下深厚友谊,绝不与战:斥候探知前方有太平军,张敬修催促出战,全军屹立,竟无一人前进;前方并无太平军,竟有人恶意风传太平军至,则全军趁机哄散。赛尚阿令将其东勇遣散,谁料不少东勇一拿到遣散费,立刻进城投太平军,张敬修羞愤投河自尽,被部下捞起,未遂。赛尚阿遣散不少部队,其余官兵也多数疲劳过度,染上瘟疫,能出队的不过十之五六。赛尚阿不得已,在永安附近募村民当兵,永安村民极其狡猾,“饿则依人,饱则飏去”,拿了饷就跑。所幸太平军精锐老兵先前已被向荣歼灭不少,新招士卒力不能军,数万清军,堪堪守住永安外围,阻太平军向外发展。

  ------------------------------------------------------------

  ①《清史稿·江忠源传》

  ②《中复堂遗稿》

  ③《李进富供词》未见原文,转引自《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④丁守存《从军日记》

  ⑤崔之清《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第五章 永安建制

  永安围城,清军和太平军都处于战斗力最低下的阶段,一时间相安无事。洪秀全于是在永安建制,太平天国的政权和礼制即在永安正式确立。

  武宣东乡时,洪秀全分封首义诸人,官号只是军师和主将,并未封王。按拜上帝教的礼制,天上地下只有天父皇上帝可称“帝”号,凡间统治者的最高尊号只能加到王,洪秀全也只称天王而非天帝(称了就天帝就太牛了)。如若将杨秀清等也封王,则不能凸现洪秀全唯一真“主”的地位,直接构成对洪秀全权威的挑战。但杨秀清、冯云山等才华均在洪秀全之上,又不辞辛劳为其打江山,最后连王都混不上一个,实在说不过去。杨、萧、冯、韦在太平天国政权中握有的权力和享有的威严,已不亚于清廷所分封的铁帽子王,所缺只是一个名分而已,加之杨秀清等人手握重兵,洪秀全不得不重新考虑封王事宜。最后洪秀全决定,宁可冒犯皇上帝,也要“姑从人间歪例”,分封诸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诸王的等级,由“千岁”来体现:洪秀全万岁,杨秀清九千岁,萧朝贵八千岁,冯云山七千岁,韦昌辉六千岁,石达开五千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