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方_魏巍【完结】(199)

  "老模范!这一阵儿没把你累垮呀?"

  "累不垮!"老模范也笑着说.随即向政委打了个敬礼,脱了两只大泥鞋,挂起雨衣走进来.

  周仆见他穿了身褪色的旧军衣,补了好几个大补丁,摸了摸,还是湿的,就说:

  "你怎么也没换身干的?""我还没来得及换呢."

  "没来得及?"周仆一笑,"你别哄我了.你把新衣服都给了别人,开个英模会,还得跟别人借.你也做得太过分."

  "咳,还是叫小年轻的穿吧."老模范说,"我胡子扎撒的,穿那么新鲜干什么!"

  周仆拉他坐下,老朋友似地凝望了他好大一会,关切地说:

  "老模范!你可有点瘦了.我听说前几天,你那老病又犯了.人都说:老模范是越生病,干得越邪!我看,以后还是注意点好."

  "我只要不躺倒,病就撂不倒我."老模范笑着说,"要是一松劲儿,可就起不来了.病就是这么个东西:你千万要拿住它!"

  "那也要看具体情况嘛!"周仆笑着说.

  "不,总起来说,松劲不行!"老模范坚持说,"抗日战争那时候,摆子快来了,我就爬山,一顶就把它顶回去了.这也不是一次两次的经验."

  周仆知道老模范冒雨前来,必定有事,就说:"老模范!你是不是来探问郭祥的事?……临下阵地,师长又派侦察连去找了一趟,还是没有下落."

  老模范沉默了一会儿,说:

  "不,我是来给党委提个意见."

  "提什么意见哪?"政委笑着说.

  老模范把刚才发生的事和最近观察到的问题说了一遍,周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老模范接着说:

  "这可是个原则问题.咱们的军队一建立,毛主席就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临出国又发了指示,叫我们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可是现在有人倒说,我们来到这儿,头都不要了,烧把柴禾算什么,这是什么思想?……"

  "好,好,你讲下去."周仆的神色严肃起来.

  "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老模范继续说,"政委,你是我的老上级了,你知道我说话不会拐弯抹角.依你看,最近在这方面抓得怎么样?"

  周仆的脸有点红,但依然微笑着说:

  "我最近在这方面确实抓得不紧.……本来是想召开一次党委会的."

  "确实该讨论讨论了."老模范说,"咱们团平时纪律还不错,环境一艰苦,就抓不紧了.为什么?我看主要是有温情主义.一看战士们太艰苦,就想马虎一点算了.其实这是害了战士,也害了革命.政委,我可是吃扁担,屙扁担,直不笼统一下子,对不对全说出来了……"

  周仆心情激动,紧紧握住老模范的手说:

  周仆心情激动,紧紧握住老模范的手说:

  "谢谢你,我的好同志!我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击中了我的弱点,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帮助!……今天下午,我们就开党委会."

  他一直把老模范送到门外,在蒙蒙细雨里,久久地望着这个老长工出身的指导员略略驼背的背影.他觉得,这背影在眼前越来越显得高大,而自己却多么渺小呵!他发现自己,虽然比老模范多读过几年书,受党的教育更多,职位更高,但在关键时刻,老模范却常常比自己坚定得多,看问题明确、尖锐得多.想到这里,他颇有一点惭愧之感.他觉得,自己对这位模范人物的认识还是很不够的.表面上看,这个人物的模范事迹,只是一些平凡的生活琐事.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他有一个多么美丽的灵魂!十多年来,你从他身上里里外外都找不到一点"为我"的东西,周仆清楚记得,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头,有人告诉老模范,他的妻子在敌占区要饭,他听到后,没有一声叹息,没有一滴眼泪,仍然精神奋发地工作.那时候每个月一块钱的零用费,他也大部分给同志们用了,他确确实实是从来不想到自己.在他那口大铜锅里吃过饭的一些同志,早已经是团长、师长至是军长了,而他却仍然心安理得地、十分愉快地背着他的大铜锅在满是风雨的道路上前进.他是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吗?不是.他对同志是无比的热情和谦和,但是当他看到谁违反党的利益,就把他那斑白的头一摆,毫无顾虑地进行严肃的斗争.今天的事,就是其中的一例.周仆觉得,老模范是那种把自己的一切一点不剩都献给革命还嫌不够的人,是真正有着共产主义觉悟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典型.对于这个人,自己是应该如何认真地向他学习呵……

  老模范那坚强的、肩宽背厚而又略显驼背的背影,已经隐没在山谷的烟雨中了.可是周仆却还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

  "老周,你老在雨地里站着干什么呀?"

  周仆从沉思中惊醒,回头一看,原来是团长回来了.两个人到了屋里,周仆把老模范提意见的事说了一遍,最后激动地说:

  "老邓,我看这样优秀的同志,应该增选为团党委的委员,这对加强党的战斗力是大有好处的."

  邓军欣然同意:在下午的党委会上就通过了.

  第十九章 洪水

  这一时期,在后方也是很艰苦的.

  由于敌人"空中绞杀战"的加紧,铁路时断时修,运送伤员的列车,有时要六七天才能到达丹东.大批伤员不得不临时安排在朝鲜的民房里,临时搭成的栅子里,甚至桥洞里.杨雪她们每个人常常要护理一百多人.跑到这个屋里,又惦着那个屋里;跑到那个屋里,这个屋里又有伤员呼叫.真是忙得脚不沾地.打饭打水,常常肩上挑着一副桶,手里还拎着一个桶,总是一溜小跑.每天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也就很不错了.再加上物资十分缺乏:伤员下来没有小碗,她们就找一些罐头盒子,砸巴砸巴,给伤员使用;没有绷带,她们就把自己的被单扯了,消消毒,给战士们裹扎伤口.真是恨不得身上长出100只手来,应付当前的一切.直到大批重伤员运送到祖国去了,小杨她们这才缓了一口气,躺下来安安静静睡了一觉.这一觉可不短,一下就睡了三天.第四天,这群年轻的姑娘们才真正醒来,跑到溪水边好好地洗了一个脸,梳了梳头.小杨还特意把那面裂了纹的包着红边的小圆镜子掏出来,大家都抢着照了一照,又嘻嘻哈哈地笑着,说着,唱着,投入了新的工作.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