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仅一位_流浪诗人【完结】(1229)

  或许现在战争中,几门火炮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威胁,但是这个时候,对火炮知道的人甚少,于是很多人的心里甚至把这个归结成天火,天将怒火,于是下面就会死人,当一切和老天扯上关系之后,很多人的心里明显就有了一种即便拼命也胜不过的想法,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字:逃

  而且这种恐惧在军队里面就会如瘟疫一般开始迅速的蔓延开来

  作为一个将军,韦弘即便没有在战场,已经清楚的感受到了士兵的那种怯意

  当下问道:“情况怎么样了?”

  将领立即报道:“大人,敌人依旧死守,我们还是没有攻上城墙”

  这情况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韦弘也知道,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攻上去?这济南城本来就是朝廷的军事重地,易守难攻,现在对方占据了有利的一面,要攻下来谈何容易

  先前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当己方阵地中突然出现了两朵烟huā一样东西,这个时候敌人的反击突然猛了起来,这火炮的威力顿时就增加了一倍

  难道那是一个反击的信号?

  不然的话,又怎么解释敌人的火力突然猛了起来?

  对于这一点,韦弘其实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大人……士兵……士兵开始后退了”

  将领在旁边低声的说道。

  韦弘眉头一皱,并没有说话,其实这也是他能意料到的事情

  将领则接着道:“我们的兵中很多都是新兵,根本就没有打过仗,现在对方炮火突然猛了起来,很多士兵都害怕起来,所以……”

  战场上,一旦又人逃跑或者溃败,很快就会影响道整个军队,这一点韦弘自然也知道

  现在士兵已经又了惧意,原本以为可以一鼓作气的攻下来,不过对方比自己想象中顽强多了,而当初自己担心的其实也就是士气,一旦士气受到影响,那么这攻城战基本上也就失败了,即便在强力的攻击,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只不过是平添了更多的伤亡而已

  叹了一口气,韦弘道:“鸣金收兵”

  鸣金收兵,出自《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鸣金”就是“鸣钲”,并非“鸣锣”《说文解字》“钲,似铃,柄中上下通”。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颜sè似金。《荀子汉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意击鼓号令进攻,鸣金号令收兵。关于“击鼓鸣金”的来历,有一种传说: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制造的是革鼓。他从东海流bō山上猎获了一种叫做‘夔’的动物,它的形状像牛,全身青黑sè,发出幽幽的光亮,头上不长角,而且只有一只脚。这种动物目光如电,叫声如雷,十分威武雄壮。当时黄帝为它的叫声所倾倒,就剥下它的皮制成八十面鼓,让玄女娘娘亲自击鼓,顿时声似雷霆,直传出五百里。这就是后世“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来历。

  而在黑夜中,能清楚传达给士兵的,也只有声音而已

  听到声音,正在进攻的那些士兵齐齐的停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然后开始了退却,其实这也是他们渴望的,其实大多数人的心里都在庆幸,自己又捡回了一条xìng命。

  城墙上的士兵们听到这声音,同时也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们丝毫没有松懈,谁也不知道敌人是不是真的撤退了

  终于,黑漆漆的夜sè中,大量的军队已经完全的撤离了战场,仅仅在地上扔下了一大堆的尸体,相比头天那种进攻,这次死伤的人数更多。

  空气中有种难闻的味道,甚至还hún合这一种尸体烧焦的气味

  士兵们终于不用在接着战斗,于是一个个也靠着城墙上大口大口的喘气,这一仗,伤亡的并非只有敌人,他们同样又了不少的伤亡

  董于的心里突然也有了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道:“好了,立即让人统计人数,那些受伤的士兵赶快医治”

  最艰难的一晚上算是熬过来了,可是还有第二晚,第三晚

  就在这边顽强的抵抗工程的时候,这边,朱瞻基御驾亲征的队伍已经出了皇城,浩浩dàngdàng的队伍,与其说是御驾亲征,还不如说是皇帝出游,前后左右全是保护皇帝的军队,而朱瞻基的周围更有不少的大臣

  其实所谓的御驾亲征,很多人的心里都清楚,也就是皇帝出来溜达一圈,鼓励一下士气而已,那种亲自上阵,估计也只有当初的成祖皇帝才有如此的魄力

  不过这皇帝都出来了,自然也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前面前锋先去开路,后面便是主力,最后才是朱瞻基带领的队伍。

  在走到了杨村的时候,队伍停了下来过夜,朱瞻基背着手,走出了自己的营帐,几个大臣在旁边恭恭敬敬的陪着,这皇帝没有开口,谁也不敢开口

  过了会,朱瞻基这才问道:“诸位爱卿,朕问你们,现在朕已经御驾亲征,这事情汉王很快就知道,那么你们认为他应该怎么来应付?”

  这些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会打仗,这跟着来其实也就是凑人数而已,这会打仗的诸如张辅等人,现在都在前面统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