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仅一位_流浪诗人【完结】(847)

  现在这里面已经有了接近三百多学子,这数量在以后其实连一个普通的中学都比不上,不过在这个时候却算得上是规模很大的了,现在已经道了快上课的时候,所以那些学子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走向教室里面,而他们则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这年纪也都是十五岁以上,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而他们的身上则是统一的制服,其实也就是医生的那种白大褂,王钰也就让这白大褂变成了他们的校服。

  虽说这并不怎么好看,不过这校训则是:做大夫就如这衣服一样,不能有丝毫的污渍

  其实也就是希望这些出来的大夫在行医的时候牢记这一点,注重这医德。

  眼前这一片白色,倒也是非常的壮观。

  “现在这里应该有三百多人吧?”

  朱棣问道

  王钰点头道:“是,老爷,现在这里的学子一共有三百人,最高三年级”

  即便身居高堂,这点事情朱棣还是知道的,微微点头,道:“走,这进去看看”

  这里一般人是不允许进去的,而这把守的也都是朝廷的士兵,见到王钰自然不会阻拦,于是三人便也就进了学院内。

  恰好这钟声响起,在这个环境优美的学院里面,顿时有种古刹钟声的感觉,而那些学子更是加快了步伐,很快,这外面便也看不到其他人。

  而漫步在幽静的学院里面,王钰则边走便给朱棣介绍,而朱棣就如一个学生一样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还非常有兴趣的询问一些,王钰那也是如实回答。

  这个不算太大的地方,朱棣这走完居然用了大半个时辰,而且这途中王钰多次提到让他休息一下,不过他都没有任何的休息。

  对于此,王钰那也没有办法,这个倔强的老人,要是没有生到朱家,不是这帝王,那还是一共铮铮铁骨,而最后即便去世,也没有在病榻之上,而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或许他因为知道如此,这才打算最后一次亲征,就如老鹰一样,最后一次也要鹰击长空,看看自己这边曾经称雄的地方

  王钰和王忠则老老实实的陪在他的身边

  其实有几次,王钰这心里多少都有些冲动,是不是应该给他说说,让他不去亲征,就如一个老人,把这王位该给谁就给谁,然后好好的安享晚年,而不是最后一刻,都要出征,讨伐大明的敌人

  或许朱棣即便知道了,他还是要去,至于这为什么,其实王钰想想,也知道了原因,因为他不放心不放心自己的儿子, 不放心这大明的江山

  抛开这帝王不说,他其实和马奇易非常的相似

  马奇易当初找到自己,也说了一件事情,要是他自己不再了,这马家是不是也就走到了尽头, 祖宗辛辛苦苦的创下的基业是不是到了这个时候那也就终止,那么自己下去之后,这又有什么脸面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

  朱棣其实也是一样,他还是不放心

  大儿子朱高炽生性淳朴,对于这大明的百姓而言,他可能是一代明君,但是对于敌人而言,却并非一个强劲的对手,二儿子朱高煦,和自己一样,生性好战,也是一员猛将,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这带兵打仗那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有他在,敌人那自然退避三舍,不敢造次,可是他虽然勇猛,却没有什么治国之才,对于这大明的百姓而言,他却不是一个明君,要是国内的百姓都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这国又如何起强大得起来,那时候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足够的补给,即便在多的军队最后也只有败退而已

  其实朱棣很希望自己的二儿子和大儿子要是能是一个人就完美了

  在朱棣的眼中,自己那就是非常完美的人

  可是人无完人,这也是没有办法事情。

  所以朱棣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再次亲征一次,好好的给蒙古人一个下马威,然后让他们在短时间之类没有办法侵犯大明,或者没有那个侵犯大明的想法。

  其实知道明朝灭亡,蒙古人都没有在侵犯明朝,不过明朝最后还是灭于草原上另外一个民族,满族。

  作为一个帝王,他必须为大明的江山着想,作为一个父亲,他又必须为自己儿子着想,所以即便自己已经年迈,却还咬着牙亲自北征一次,即便最后脸一个普通都不如,在去世的时候,周围环绕的不是自己的满堂儿孙

  后世对于朱棣的评价那是不一样的。

  中国历史上,汉朝有“文景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但是人民常常忽略了明朝还有一个“永宣盛世”,就是永乐到宣德年间的盛世。而这个盛世最具代表的实际上应该是“永乐盛世”。用清朝人的话说:“永乐盛世,盖兼汉唐而有之。”说把汉、唐的盛世兼而有之,说它的功、它的业叫“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所以,我们在南京明孝陵就可以看到康熙皇帝在明孝陵前面立的石碑上写了四个字,叫“治隆唐宋”。所以我们看,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盛世,这个盛世是什么?是“永乐盛世”,它是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以后又一个盛世,而且它是兼汉、唐而有之。

  明成祖迁都北京,他是雄才大略。他以北京为基础,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同时以北京为基础,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天下秩序。他的胸襟,一般人、一般帝王无法比。明成祖要做事,要做全世界最大的事;他要编最大的书,全天下的书都要收拢来,编成一部《永乐大典》;他要建全世界最大的宫殿,这个宫殿到现在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宫殿;他要建一个全世界最高的祭天场所,天坛,现在仍然是全世界最高的祭天的场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