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骁将_汉风雄烈【完结】(34)

  一连串的清理之后,刘宪至少能保证自己帐下兵将的忠诚度了,这可是他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军队整合重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则需要一段时间。

  调整之后,能够发挥出最高实力,也需要时间来磨合。

  如果能给刘宪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他都不会如此强硬的进行军改,可惜时间不等人,他没那么长的时间浪费在同张兰这批人的磨机上。

  是以,为了镇定军心,刘宪在着手重编军制的同时也在编写着一部军法,依照汉军律令为主,结合《尉缭子》中的《勒卒令》,秦《军爵律》,《孙膑兵法》中的《杀士》,以及他后世时翻看的一些军事文献,撰写了一部简易的《军中令》(历史上为曹操编著,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吾将士无张弓弩于军中。其随大军行,其欲试调弓弩者,得张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一百,没入吏。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行三里,辟矛戟………………兵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临阵皆无藿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不进,什长杀之;什长不进,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之…………”

  除了这些战地军令外,刘宪着重附述的还有另一项内容,“阵战,军司马殁,假司马补之;假司马殁,甲曲军候补之,假军候递补甲曲军候职位;甲曲军候再殁,乙曲军候补之,乙曲假军候递补军候职位…………”

  从刘宪帐下最高的军司马职位,一直叙述到军中基干——伍长之职,可谓是极为详细。而他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防备帐下兵马缺少严格训练,主官一死,全军崩溃离散。这样的局面,就刘宪所知,《三国演义》中可是时常上演的。

  他不能不防!

  二十七章 拥兵万众

  三国骁将 二十七章 拥兵万众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汉风雄烈 书名:三国骁将

  建安四年,六月下旬,刘宪破庐陵僮芝。.七月初,鄱阳宗帅三人自表请罪!

  海昏整军结束之后,刘宪留史猛、王坤二人领军一部驻守海昏、上缭二县,自己率余部六千余人南归。行至南昌,留司马亚、祝徒、石原三部屯守,刘宪亲帅刘超、师艾、于东三将皆三千兵马征讨庐陵。

  那割地一方的僮芝本也是刘繇手下,掌有部分兵权,也正因此他才有了资本自居庐陵,擅称太守。一年下来,如今他手下也有将近五千人马。

  然而,僮芝部下主力军依旧是当年刘繇的旧部。听闻刘宪前来征讨,顿时军心就已散乱。僮芝惊燥之余也不敢放任刘宪兵临城下,便以自己这一年来招募的两千多人为主力,辅以自己的亲信卫队,将近三千兵力前来迎战。

  刘宪在海昏的表现早已经风闻豫章,僮芝不敢贸然接战,便在西昌、庐陵两县交界处寻一险要之地安营扎寨,避而不出。准备让刘宪知难而退!

  庐陵位于豫章南部,换到后世来说那就是在江西省中部偏南,吉泰盆地腹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在豫章素有“地控水陆之衡,江山映带,在收眉宇间”的称誉。

  这个年代,庐陵地广民稀,来往阔道只有官路可循。僮芝据险而首,刘宪自然不准备猛攻硬打,可绕道而行却又无路可寻。就算有当地百姓引路,想在山岭树林之间带着三千兵马走到庐陵城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若再受到山越人的攻击,那脚步可就被绊住了!

  征讨庐陵是刘宪的第一战,必须快速漂亮的予以拿下,如此才有资本传召鄱阳宗帅。

  僮芝是必须要除掉的,可鄱阳的宗帅就不一样了,这些人都是鄱阳当地的土豪大族,又隐隐的同孙氏有联系,正要是大举进兵鄱阳,势必要与孙氏一战。

  现在还远不是开战的时候!

  僮芝控制的有庐陵、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新兴,共八县。西昌、高昌两县随着刘宪的到来都是举城而降,可还有六县未曾拿下。

  刘宪当即后退,进驻了西昌县城,并命令刘超、师艾率部从东西两个方向开进,一路收复各县……

  僮芝的所有力量都被他集结到了庐陵,余下各县剩下的只有县衙的差役,当然不可能挡得住刘超、师艾的攻势。如果放任这两路偏师不理,他们完全有可能一东一西顺着官道收复各县,最后甚至是会师于庐陵城下。

  这点见识僮芝还是有的,而且更令他担忧的是庐陵城中那军心动荡的两千多旧部,那两路偏师抵达城下后,他们怕是连稍加抵抗都不会做。

  僮芝无奈之下,只能领兵进抵西昌城下,他想要先击破刘宪的中军。总共才三千人,分出去两千,余下的只有一千人马,就算加上他新招收的二百名亲兵,人数也不到僮芝的一半。

  然而西昌城下的对决,却是以刘宪的轻易胜出为终结。

  刘超、师艾两部的主力固然一东一西而去,可两人还领着最精锐的两曲兵马埋伏在距离县城不远处的山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