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策行三国(上)_庄不周 【完结】(787)

  荀彧眉心微蹙,连连点头,眼珠一转,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他没有说,等着士孙瑞说话。士孙瑞既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自然有解决方法。

  “太尉朱公不是在洛阳吗?我觉得可以让他在洛阳主持关东士子的比试,从中选拔出武艺好的送到长安来,与长安选出的勇士较量。到时候再增加一些兵法之类的内容,以免选出的尽是有勇无谋之辈。”

  荀彧抚掌而笑。“司空高见,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在洛阳进行初选,既可让关东人少走路,又能避免他们直接与关西人较量,那些落选的人还可以留在朱公处,助朱公一臂之力,一举三得。”

  士孙瑞看着荀彧,扬扬眉。“文若,你这就叫举一反三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由朱公主持,周异筹办,再请征东将军孙坚协助,孙策还能与他们争锋吗?纵使不愿,也要送一些钱财襄赞盛事。如此一来,朱公不费分文而得勇士无数,洛阳可安。”

  荀彧忍俊不禁,放声大笑。“司空老谋,彧自愧不如。如此一来,孙策要白忙一场了。”

  ……

  与士孙瑞一席谈,荀彧的心情轻松了很多。离开司空府之后,他又赶去司徒府。杨弘被孙策赶出了南阳,杨修被孙策带走了,明暗两手都落了空,朝廷控制南阳的计划受挫,他们必须更改计划,另寻他路。杨修成了孙策身边的人,也会对杨彪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同样要提前做好预案。

  如果说马超、阎行依附孙策还在他们意料之中的话,杨修被孙策控制完全没有任何征兆。之前杨修发回来的消息都没提及这一点,孙策根本就是预谋已久,突然袭击。

  进了司徒府,荀彧就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氛,司徒府的前庭坐了不少风尘仆仆的士子,一看就是赶了很远的路来的。他们虽然疲惫,但精气神都不错。司徒府的掾吏为他们准备了清水和饮食,他们有的在清洗,有的在吃东西,但更多的人在互相打招呼。

  “什么人?”荀彧拉住一个熟识的掾吏,问道。

  “关东来的士子,来求见司徒,献计献策的。”掾吏忙得团团转,连连拱手致歉。“令君,侧院还有一群人,我得去接待,怠慢不得,就不陪你说话了。”

  “去吧,去吧。”荀彧心情大好,挥挥手,走到一旁,与那些士子们攀谈起来。一打听,果然是关东人,近的有弘农、河东的,远的有兖州、豫州的,甚至还有一个徐州的。他们有的刚到,有的已经等了一会儿了,不住的探头看里面。之前有一个士子进去,与杨彪说了半天话,一直没出来,他们等得不耐烦,议论纷纷。

  荀彧也很奇怪,向众人拱拱手,走进中庭。他是常来的,司徒府的掾吏都认得他,立刻放行。荀彧来到堂上,见杨彪正与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士子说话。他伏在案上,以手支颐,听得非常入神,不时还点点头。荀彧很是诧异,杨彪为人严正,很少有这么随和的时候。他打量了一下那个士子,拱拱手,正待询问,杨彪看到了他,拍案而笑。

  “文若,你来得正好,堪与你为敌的人来了。晋以楚材而霸,如今这荆楚之才来了长安,大汉中兴有望矣。”

  第682章 三不解

  荀彧大喜。杨彪为官多年,家世、能力都是上等,能让他如此夸奖的肯定不是普通人。他向那年轻士子拱手施礼。“颍川荀彧,字文若,敢问足下高姓大名。”

  年轻士子站了起来,躬身还礼。“原来是荀令君,久仰久仰。零陵刘巴,字子初。先大父故苍梧太守曜,先父故江夏太守、荡寇将军祥。”

  荀彧一惊,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知道刘祥,山东州郡讨董的时候,刘祥与孙坚一起举兵,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南阳人举兵反击,刘祥战死。按常理说,刘巴应该去见孙策,他从零陵来,必然要经过宛城,怎么到长安来了?

  士孙瑞说得没错,天下虽乱,人心却思定,像袁绍、孙策那样一心想自立新朝的毕竟还是少数。

  荀彧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幸福感,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他再次向刘巴躬身施礼。杨彪请他们入座,笑道:“子初,你把你那几个问题考考荀文若。我跟你说实话吧,变法的事虽是司徒府在推动,但始作俑者却是他。你说的那些事,他最清楚了。”

  刘巴眼睛一亮,重新打量了荀彧两眼,谦虚了几句,荀彧却有些小激动,卷卷袖子。“无妨,今天难得杨公有兴致,我们就论论道,就算有什么说错的地方,杨公也不会笑话我们这些后生。”

  杨彪笑而不语。刘巴见状,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闻说关中变法,兴建作坊,欲与南阳争雄,我有三不解,想请荀令君指教。”

  “不敢,但请子初直言。”

  “其一,农为国本,工商乃末业。南阳兴工商,是因为南阳人多地少,没有闲田,只能兴工商。且南阳有湖阳、穰城,不缺粮食。关中地广人稀,粮食尚且无法自给自足,若劳力涌入工坊,粮食的缺口如何解决?”

  荀彧说道:“诚如子初所言,关中地广人稀,之所以无法自给自足,并非没有土地,只是因为人口不足,良田为多年战乱所毁,仓促之间开荒种地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兴办工坊,一是让从洛阳迁来的流民有谋生之技,同时解决朝廷、百姓所需要的各项物资,军械可供征战,农具可供开荒,各种生活物资能让百姓安居,多余的产品还可以用于交换,或是与山东交换粮食,或是与凉州羌人交换牲畜,在关中放牧。有了牲畜,开荒会事半功倍,百姓也能食乳尝酪,解决一部分口粮。如今牲畜、农具已经基本备齐,明年开春便可以大面积开荒,两到三年时间,关中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商虽是末业,却可以助农固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