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朝现代化_青峰竹叶【完结】(13)

  为了方便使用,文申顺便把打印机也带到了宋代。回到宋代,看了看时间不早了,文申也就洗洗睡了。

  次日,文申睡觉睡到自然醒,没有公鸡来打扰。当洗刷完毕,来到客厅,发现两个小姑娘已经早早起来干活了。一个收拾屋子,一个打扫院子,倒也分工明确。

  两个小姑娘见文申出来,急忙过来,给文申请安。

  文申道:“以后你们在这里干活,不用这么客气。该干么就去干么好了。”

  文申到前院,运动了一番,也算晨练了。

  “棒棒棒”院门传来敲门声,王秀过去开门,等人进来。文申一看原来是张掌柜,提着一个礼盒,道:“大清早怎么想起来我这里。”

  张掌柜拱拱手道:“昨天晚上,失礼了。还请文先生多多包涵。”张柏芝听到爹爹的声音,匆忙从厅里出来。张掌柜看着女儿,低声询问道:“昨天在这里可安好。”

  “一切安好,爹爹。”张柏芝细声道。

  “张掌柜,来我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看女儿的吧。”

  “让文先生,见笑了。我对昨天的部分食材很是感兴趣,不知文先生还有否,我想从这里买点。”张掌柜媚笑道。

  “想必你说的是辣椒,本品是没有了,不过我倒是有些种子。等到了夏天,你可以种上一二。”文申笑道。

  “那敢情好,不知道这种子,多少钱?”

  “这种子,我是从海外带来,甚是不易。我觉得一个种子一两银子可好。”

  张掌柜深思了片刻,道:“好,不过希望先生能把种子全部卖给我,并教我如何种植。”

  文申想了想,道:“可以,成交。”

  ……

  没过多久,林知县、刘掌柜和李掌柜也都提着一个礼盒,依次而来。众人皆是感谢昨天的款待。

  “文先生,昨天所说的水泥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建厂呢。”林知县道。

  “制造水泥的工艺配方我这里还是有的,就是缺少了制造水泥的工具。如果要制造的话,需要大量人手,同时还需要相当数量的各种工匠。”文申想了片刻道。

  “人口工匠没有问题,我们大宋人口工匠还是很富裕的。在我们沂州里就有二十多万户,匠户近一万。”林知县对自己治下的人口等情况还是清楚的。

  “那好,我们先找一些好的石匠、铁匠、木匠以及各种烧窑人了,一起来研究下水泥工艺,看看能否在现有的条件下,生产出来。”文申道。

  “好,我现在就去安排。我们明日在县衙,进行研究如何。”林知县回道。

  ……

  众人走后,王秀一一打开礼盒。林知县送的是一个上好的瓷器。其他三个掌柜送的就比较俗了,全是一些黄白之物,甚是没趣。

  “少爷!”王秀扭扭捏捏的来到文申面前。

  “何事?”文申纳闷道。

  “我在屋里找到了做饭的锅,但是不知我们家的柴火在哪里?”

  文申一阵无语。无奈文申用了一上午的时候,教两人如果使用煤气灶、微波炉、空调、电灯;如何刷牙、洗衣服等等。

  这些东西完全打破了两人固有的思维模式。看着这些稀奇的东西,两人整个上午一阵处于亢奋状态。但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太明显,导致两个面部鳖的通红。

  得知两人都认字,为了防止意外,文申就把每个器具上都贴上了使用指南。不得不说的是,年轻人接受能力就是好。在文申的演示下,配合使用指南,两人大部分器具都会使用了。

  教完两人,文申觉得有必要认知研究一下水泥工艺。来到书房,找出昨天打印的资料认真研究了起来。

  第二上午,文申在张柏芝的引领下,向县衙赶来。沂州县衙位于沂州大街正中间,距离文宅,步行不到一刻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八米多高的双层牌楼,牌楼宽十米有余,一个硕大的横匾立在牌楼上。横匾上写上“梅谭古治”四个楷体字。牌楼后面约十米就是沂州县衙。县衙座北面南,从外面看,县衙甚是雄伟。占地面积约十亩地,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整个县衙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紧凑,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

  在差役的引领下,文申进入沂州县衙。

  进入县衙,首先映入眼帘是照壁,为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型建筑群,善馆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叫“犭贪”(作用应该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照壁对面的牌坊叫“宣化坊”,它面南书“梅潭古治”,面北书“大观”二字。大门面阔四间,明间为百米甬道的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西梢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更增加了县衙的严肃性。进入大门,就能看到寅宾馆、衙神庙、三班院、膳馆和监狱。过了仪门,是高大壮观的县衙大堂,大堂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堂前有宽阔的月台,堂内雕梁画栋,彩绘清晰美观。堂中有一暖阁,为知县公堂。暖阁两侧分置仗、刀、枪、剑、戟、刑具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