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朝现代化_青峰竹叶【完结】(215)

  可喜的是兖州通往开封的铁路进入了最后铺轨阶段,有望明年四月通车。同时,从兖州到泰山,从沂州经蒙阴到莱芜的铁路全部建成通车,而从泰山到济南府的铁路也在加紧施工中。

  沂州各个专科学院陆陆续续培训了大量的工匠技师进入了各个工厂,使得工厂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而技师每月高达三十多元的工资,促使沂州百姓把自己的子女纷纷送往各个书院进行读书。同时部分童生、秀才居然放弃科考,改入专业学院进行学习。

  更让文申没有想到的是,化工厂根据提供的设备,现在居然可以批量生产三酸两碱,特别是硝酸的生产,让文申看到了生产炸药的可能。而化工行业的发展又极大的刺激了纺织业、皮毛业的发展。

  作为化工厂下属企业的电池厂,再八月份就开始生产出售铅酸电池,配合文申提供的白炽灯,销售一片火爆。

  现在沂州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业城市。产品全球独一份,吸引了大量各国商人。其中,以辽、高丽、日本、占城、大食等人为主,常驻沂州的外国商人已达万人。石臼码头一扩再扩,现在可以同时停泊两百艘,但商船还是要排队停泊。有的不得不在几十里外的日照县停泊。

  ……

  听完众人的汇报,文申决定还是亲自去视察一番。在众人的陪同下,视察了钢铁厂、轧钢厂、机械厂、机车厂、水泥厂、化工厂以及各个专业学院。一圈下来,文申觉得实际情况比数字更加震撼。

  沂州东郊十几个巨大的烟筒日夜不停的向外喷着白色浓烟。每隔几天便有一个火车“况且况且”地从钢铁厂驶出或驶入,车厢里装载着各种钢材或者煤炭。

  白色浓烟在几里之外,就刺激着众人的鼻子。文申心中暗叹:“看来钢铁产量完全就是靠大量低产高耗能的小高炉凑出来的,不过现在也只能如此,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水泥厂也是规模庞大,污染严重,好在距离沂州城比较远,对沂州的影响不是很大。为了防止沂州被污染,文申决定在码头附近兴建工业园,以后所有新建污染比较严重企业必须在工业园内兴建。

  经过三天的研究,工业园最终定在化工厂方圆十里之内,这里面朝大海,背靠铁路和码头,基本上为平原地区,条件十分优良。

  工业园确定之后,王铁便购买了三千亩地,开始兴建新的炼铁高炉和炼钢平炉,以及配套的轧钢厂。由于铁路大规模建设,对钢材的需求急速增加,现在钢铁厂可谓是财大气粗。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医学院

  这日,沂州府衙内,张商英摆筵席宴请文申。酒席上作陪的有沂州的各级官员一共六人,加上文申和张商英共八人。

  张商英向文申一一介绍后,举杯笑道:“国师,收复交趾劳苦功高。本官略备薄酒以示敬意。来,我敬你一杯。”说完,一干而尽。

  文申笑了笑,便端起酒杯向众人举了举,小酌了一下。接下来众人你来我往,酒慢慢地喝得多了起来,众人的话也多了起来。

  “国师,实话给你说,在沂州这几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间。虽然忙了很多,但少了许多勾心斗角,能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些事情,我开心的很。”张商英有点微醉,伏在文申肩膀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了起来。

  “是啊,这几年沂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库建了十几座,沟渠修了上千里,旱地通沟渠,泽国变良田。这些都是国师和张老辛勤努力的结果啊。”沂州通判想起这几年的变化,发自肺腑地说道。

  ……

  众人一通马屁之后,张商英捋了捋花白的长须,长叹道:“老朽六十有五,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了。真想在多活几年,看看这沂州能发展到什么样子。”

  “张大人何必如此说,就你这身板,在活了二三十年没有问题。”文申淡淡一笑,宽慰道。

  “但愿如此。可以身体大不如以前,前些日一个风寒差点要了老命。”张商英摇了摇头,一脸无奈。

  文申心中一动,暗想:“是啊,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太容易因为一个感冒、创伤而丢了性命。看来要把建设药厂、开办医院的事情提到日程上来了。”想到此,便笑了笑问道:“张大人,在京师为官也有很多年了。本人打算开办一个医馆,专业医治各种疑难杂症,你看可好?”

  “好啊!天大的好事。国师的医术,老朽是见过的。当年贵妃娘娘那么严重的病,国师都能药到病除。如果愿意开医馆,那是沂州百姓之福啊。说不定老朽也能沾沾光,多活几年。”张商英哈哈大笑道。

  文申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虽然我自认医术还可以,但凭我一人也不可能医治所有的病人。所以,张大人可不可以推荐一些郎中。一来可以帮助我诊治病人,二来也可以跟我学习一些医术。”

  “国师这是要收徒啊,这样的好事如果让那些郎中知道了,还不抢破头啊。那用的了我推荐啊。”

  “你也知道我事情多,所以还是你帮忙推荐些,更省事。”

  “老朽在京城还有一些旧识,那就推荐一二。”

  ……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